
摘要:通過對榆陽區五種典型土壤類型農耕地的粒徑組成分析,對比得出各類土壤類型間的差異;提出以“黃綿土”作為客土,墊給風沙土耕地20 cm,粒徑組成可達到潮土、淤土水平;定量化指導“客土墊地”,是改變土壤質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等級,減少化肥浪費與污染的前提。
關鍵詞:土壤;粒徑組成;客土墊地;土壤改良;榆陽
邊永勝. 陜西榆陽區土壤粒徑組成分析與改良[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34.
榆陽區耕地面積8.67萬hm2,包括“占補資金”累計開發的沙漠綠洲1.67萬hm2;西北部風沙草灘地區耕地約占總面積的65%-70%,成土母質以風積沙為主,質地以砂質壤土為主,土壤結構以粒狀、微團粒為主,粒徑組成中的砂粒含量高,風蝕嚴重;耕地地力等級低,是中低產田改造的主要對象。探討土壤粒徑組成,是改變影響耕地地力評價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本質性的意義。
一、材料與方法
2016年秋,對榆陽區風沙土、沼澤土、潮土、淤土、黃綿土等五種土壤類型的農耕地,確定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力中等、均勻、平坦、無糞場、前茬一致的地塊,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管理與技術培訓教材》規定的方法,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S形布點原則,采樣深度為20 cm,每個樣品取15個樣點,保留混合土樣2 kg,經化驗室晾曬、過篩、混合、裝瓶、編號后,待測。合計采集各類土壤樣品118份。
分析方法采用“干土樣震篩法”。
二、結果與分析
選用化驗室擁有的2 mm、0.25 mm、0.105 mm、0.075 mm、0.05 mm純不銹鋼土樣篩,對每個樣品隨機稱量90-130 g土樣,利用8411型震篩機,震篩10 min,將通過各粒徑土樣分別用毛刷刷下,稱量匯總,詳見表1。
粒徑在0.105-0.25 mm、0.075-0.105 mm、0.05-0.075 mm間的土樣,占總土樣質量的百分比:風沙土>沼澤土>潮土>淤土>黃綿土;粒徑<0.05 mm的土樣,占總土樣質量的百分比:沼澤土>風沙土>潮土>淤土>黃綿土。
粒徑在0.105-0.25 mm間的土樣,風沙土占總質量的86.86%,沼澤土76.45%,潮土72.69%,淤土61.14%,黃綿土25.00%;粒徑在0.075-0.105 mm間的土樣,風沙土占總質量的7.55%,沼澤土13.45%,潮土15.53%,淤土16.41%,黃綿土30.02%;粒徑在0.05-0.075 mm間的土樣,風沙土占總質量的4.17%,沼澤土8.73%,潮土8.98%,淤土17.37%,黃綿土37.79%;粒徑在<0.05 mm的土樣,風沙土占總質量的1.43%,沼澤土1.39%,潮土2.80%,淤土5.07%,黃綿土7.20%。
由表2可以看出,西北部風沙灘地區農耕地土壤大顆粒砂粒含量普遍偏高,不利于耕地地力的提升。
三、小結與討論
1、吸管法與干土樣震篩法
“吸管法”是分析粒徑組成的國家標準,但此方法“速度慢、結果相對誤差較大”,而“干土樣震篩法”具有直觀、簡單、易于操作的優點,雖然同國家粒徑分析標準不一致,且數據偏差較大,但在分析過程完全一致的前提下,進行簡單的對比分析,也能說明各類土壤間粒徑組成的差異。
2、沙地墊土
“沙地墊土”是榆林人民自創的傳統改良風沙土的技術,已被收錄到教科書中,以黃綿土(也可選擇近似土類)作為客土,墊給風沙土耕地20 cm為例,則可以將風沙土粒徑在0.105-0.25 mm間的土樣,占總質量的百分數降低到55.93%,粒徑在0.075-0.105 mm、0.05-0.075 mm、<0.05 mm的土樣,占總質量的百分數分別提高到18.875%、20.98%、4.315%,達到潮土、淤土的粒徑組成水平,為改變風沙土質地、形成團粒結構、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奠定了物質基礎。
3、激光法與轉化方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楊金鈴提出的“激光法”與“激光法與濕篩-吸管法測定土壤顆粒組成的轉換方程”,可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利用激光粒度分析儀,對各類土壤的粒徑組成進行分析,建立“客土”與被改良土壤粒徑組成間的數學模型,定量化指導土壤改良,具有深遠的意義。
四、建議與對策
榆陽區農耕地土壤樣品粒徑分析,應采用“激光粒度分析儀”,分析各類土壤的粒徑組成,建立“客土”粒徑組成與被改良土壤粒徑組成間的數學模型,定量化指導“客土墊地”,是改變土壤質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等級,減少化肥浪費與污染的前提,更是改變土壤的必選方法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