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山西省是全國三大玉米產地之一,優化玉米種植技術有助于提升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提高其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文以山西省聞喜縣為研究對象,提出了玉米高產優質種植的相關要點。
關鍵詞:玉米;高產優質;種植技術
李王波. 山西省玉米高產優質種植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57.
玉米可以被直接食用或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油,還被譽為飼料之王,營養價值高,支持并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玉米還可以被加工成諸多的產品,用于化工、發酵、醫藥、造紙等工業生產制造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一、玉米種植技術的現狀
山西省的玉米種植技術發展始于二十世紀60年代,尤其是英粒子品種的廣泛種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進入60年代后期時,出現了玉米的混合種植技術,并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良種栽培的工作。與此同時,根據地區的不同,玉米育種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批高產耐密品種被大范圍推廣,聞喜縣的玉米產值持續增加。但是也暴露出許多顯著的問題,例如倒伏現象嚴重,邊際效應放大,作業強度大等。制約了聞喜縣玉米種植產業的發展。隨著現代農機的應用,玉米種植業逐漸走向了機械化種植道路,有利于聞喜縣發展適應于該地區的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
二、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的要點
以機械化為基礎的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能夠實現高密度種植下合理調配種植株距、行距,優化田間環境,降低倒伏和邊際效應,提升種植效率和質量。依據機械化玉米種植技術的特點,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1、選種
品種是獲得高產優質玉米的基礎。優良的品種自身的抗倒伏、抗蟲害、耐密等能力強,能夠減少栽培過程中的其他成本投入,優化種植流程。種子的選擇要以地區條件為基礎。
聞喜縣地處黃土高原,多種地貌共存,丘陵、山地占總面積近80%,境內主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條水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日照時間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2.5℃,平均最高溫度為26.5℃,降水量439.8 mm,降水較少,易發生干旱。因此在選擇品種時要考慮其耐旱性。同時優質的玉米品種需要顆粒飽滿、排列整齊。目前來講適合聞喜縣種植的品種包括玉米品種有先玉335、晉單52、鄭單958、浚單20、浚單26、陜科6號等。根據其實際耐旱、抗倒伏、耐密等試驗后發現,先玉335、陜科6號的種植效果最好。
2、種子的預處理
在進行優質選種后,為了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減少因病害造成的減產,需要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包括日曬、拌種、陰干等措施。曬種的時間可根據當地的日照條件來進行選擇,聞喜縣的平均年日照時長可到2461 h,與其他地區相比日照時間較長,非常適宜進行玉米曬種。為了提升種子的抗病效果,可以在種子栽種前進行藥物處置,在特定的溶液中泡種,使種子具有抗病性,促進其形成良好的生長態勢,需要注意的是浸種的藥劑選擇必須合理。同時,浸種前必須要進行曬種操作,借助太陽光波中的短光來消滅種子表面的菌源,提升種子內部酶的活性,保證其透水性和透氣性,從而提高種子的出芽速度和成活率。玉米的曬種時間一般在早9點至晚4點的日照充足階段,平均曬種天數為2-3天,可進一步縮短玉米種植的生產周期,提高產量。
3、深松整地與保護性耕種相結合
根據玉米的生長條件,其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良好的土壤環境,有利于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在種植前進行科學整理。在進行整地時要考慮新舊玉米茬的整理,在舊茬清理干凈的情況下進行種植。聞喜縣的降水比較稀少,水分容易蒸發。而深松整地技術就是借助機械設備對土地進行深松,適用于各種土壤環境下,它可以打破犁地層,增加水分的滲入能力,減少徑流和蒸發損失。而這種方式只松土,不翻土,對土壤的動量小,可以充分解決不能進行翻作的土壤的玉米種植問題,尤其是對中低產的田地產量提升十分有幫助。同時利用育肥堆肥的方式增加土壤的養分。使用秸稈還田覆蓋,從而減少多頻度的翻地對土壤的破壞,在保留地表覆蓋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種,以保留土壤自我保護機能和營造機能。
4、優化田間管理,提升玉米病蟲害的防治管理
在玉米進行播種后,需要通過合理的田間管理,包括灌溉、追肥等,使玉米處于良好的生長環境之中。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補充肥料,以維持營養。所選擇的玉米品種的持肥能力較強,根據玉米的生長周期追加有機肥料,肥后要噴灑清水,來降低肥料燒苗的發生。進行灌溉時,在生長初期宜采用噴澆灌的方式進行整片玉米地的灌溉,中后期則通過灌溉管道進行田間灌溉,保持土壤的持水率,注意雨后要減少灌溉量,以避免形成洪澇。做好種間隔離,避免普通品種與優質品種的種植期間的雜交,降低高產優質玉米的質量。
最后,要做好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和管理。大量事實表明,病蟲害是造成玉米產量銳減的重要原因。玉米螟蟲、粘蟲是最主要的蟲害。在防治時,根據害蟲的生長習性,噴灑低農藥殘留的藥劑進行殺蟲。同時為了減少農藥對玉米造成的減產,利用赤眼蜂等螟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對于根須腐病等病害,可采取氯化鉀噴霧進行防治。加強玉米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預防和監測措施,借助區域性的病害防治管理系統,進行提前的災害預警,從而實現科學防治,以“精營”代替“粗放”。
三、結語
綜上所述,機械化條件下,玉米種植水平顯著提高。同時因地制宜的選種、育種,并結合耕地翻耕、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管理,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促進區域玉米種技術和地區經濟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