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龍,楊智景,馮亞明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青蝦的需求也逐年遞增。大量養殖青蝦已經成為當地今后的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提高青蝦品質和養殖產量,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空間。養殖戶開始探索水稻—青蝦的生態種養技術,做好稻田建設、配套措施、塘口設置及蝦苗的放養與飼喂,同時對水稻的種植與管理進行技術指導,培養產量高、品質好的青蝦與水稻,實現生態種養。
關鍵詞:稻田養殖;青蝦;生態技術
顧海龍,楊智景,馮亞明. 水稻—青蝦生態種養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64.
一、田間工程建設
養殖青蝦的稻田面積以10-20畝為宜,生產前先對稻田進行改造。加固加高田埂,要求邊埂達到高0.6-0.8 m,頂寬不少于1.2 m,基部加寬至1.8-2.0 m。田埂夯實,內坡平整。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開挖環形養蝦溝,溝寬4-6 m,深0.8-1.0 m,坡比1:2.5。田中每隔30 m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間溝,溝寬0.8-1.0 m,深0.3-0.4 m。開挖環溝時在稻田一端預留3-5 m寬的機耕道,環溝面積占稻田面積10%-15%。進、排水口分別設置在稻田的對角處,進水口用6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排水口用不銹鋼絲網蒙住,防止青蝦外逃。
二、配套設施
增氧應采用微孔增氧設施。微孔增氧是通過羅茨鼓風機與納米微孔管組成的池塘曝氣增氧設施,能直接把空氣中的氧輸送到水層底部,大大提高池塘增氧效率,改善池塘水體生態環境,有利于推進生態、健康、優質、安全養殖,是國家重點推薦的一項新型漁業高效增氧設備。池塘微孔增氧要求功率0.2-0.3 kW/畝,每80-100 m2配備一個微孔增氧盤(或其他終端增氧裝置),并配備相應功率的備用發電機組。另外,為了防止蟲害,每10-15畝安裝一臺太陽能滅蟲燈,設置滅蟲燈要不影響田間農事操作,水稻種植期間開啟。
三、塘口準備
1、環溝消毒
新開挖的池塘,放養前15天,先對養殖溝渠進行清整消毒。環溝遍撒生石灰80-100 kg/畝,再注水至田面以上3-5 cm,對田面和田間溝進行消毒,殺滅雜魚、泥鰍等敵害生物。若為老塘,將溝中的水排干,清除底層污泥,修整田埂、環溝和田間溝,曝曬一個月,然后清溝消毒。
2、培水、種草
消毒藥物毒性消失后,調節水位,環溝施腐熟畜禽糞肥200-300 kg/畝。在環溝內栽植伊樂藻,水草面積占溝渠面積的1/3-1/2。伊樂藻在清溝后的冬季或早春,將伊樂藻切成段長10 cm,拋撒到溝里,用草120-150 kg/畝。
四、青蝦苗種放養及養殖
1、苗種放養
選用檢驗檢疫合格的蝦苗,規格整齊,肢體完整,活力強,規格為1000-2000尾/kg。放養時間為每年3月份,放養密度為15000-20000尾/畝。苗種投放前應進行試水,待確認試水安全后,方可投放。在苗種投放時,要一次放足。
2、飼料投喂
使用青蝦專用全價顆粒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36%),堅持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每天上午8點-9點和下午 5點-6點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日食量的1/3,下午投喂2/3,投喂點以環溝和田間溝為主。日投喂量一般以養殖總重量的3%-5%為宜,具體投喂量應根據氣候和攝食情況調整,原則上以投喂2 h后吃完為宜。
五、水稻種植
稻田先用機械耕翻整地,全田高低差≤3 cm為宜,上水漫田后需沉實,通常沙質土沉實1天,壤土沉實1-2天,粘壤土沉實2-3天。水稻品種要選擇食味品質優、分蘗性較強、株型緊湊、葉片較挺,抗耐病蟲、抗倒伏、耐肥性強、穗型較大的品種,以粳稻為宜。如:“南粳9108”、“南粳5055”等優質品種。插秧前15-20天,用完全腐熟的畜禽糞肥1000-1500 kg/畝,采取塑盤旱育秧方法育秧苗。6月中下旬栽插,栽插前2-3天,秧池田使用1次高效低毒農藥預防水稻病蟲害傳播。薄水機插秧,秧苗行距為30 cm,株距為10-12 cm,栽插密度1.7萬穴/畝為宜,每穴4苗左右,栽插深度在2.0 cm左右。栽插后采取高水位防控雜草的生長。
六、田間管理
1、水位與水質調控
每年1月份到栽秧前,保持田面水深40 cm;6月中下旬水稻返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4-6 cm;水稻生長中期,水位降至田面露出進行輕擱田和多次擱田。擱田結束后,及時恢復水位。水稻拔節后期,適度增加田面水深,以不影響水稻生長為宜;水稻收割前將水位逐步降低直到田面無水。
5至6月份注意補水,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5-10 cm;7至8月份高溫季節,可每天加水3-5 cm;9月份后,每15-2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8-10 cm。換水時要保持水位相對穩定,可邊排邊灌。6至10月間,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和環溝底質,7-10天調水一次,20-30天改底一次。插秧活棵后,做到淺水促分蘗,夠苗時擱田控制無效分蘗,遇到高溫天氣可灌深水調溫。
2、病蟲、草害防治
稻田養殖青蝦的池塘不使用除草劑,通過調節水位防治草害,雜草過多時,安排人工除草。生產全程禁用化學農藥,采用物理滅蟲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防治蟲害。蛾類、稻飛虱等成蟲,采用振頻式滅蟲燈進行誘殺的物理防治方法。稻薊馬、螟蟲、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發生期,采用調節稻田水位方法防治。蟲害嚴重時,可采用生物農藥控制蟲害。
七、青蝦捕撈與水稻收獲
5月上旬開始捕撈。將地籠放置在稻田的環形溝和田間溝中,捕大留小,適時上市,年底前干溝捕撈。水稻完熟期,將水位降至田面以下10-15 cm,待田面表土干實,即可收割水稻。水稻收割時,開啟秸稈切碎裝置,切碎秸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