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東
內容摘要:上世紀末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推動一大批大專院校開辟新校區,搭建新教育發展空間,高校雙校區現象普遍存在。本文針對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的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模式優化方案。
關鍵詞:高校校區 雙校區管理 管理模式
一.引言
高校是青年人才成長的搖籃與園地,承擔著培養國家各行各業重要知識型與技術型兼備人才的重任,高校教育不斷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簡直體系輸送高思想覺悟、高專業素養、強身體機能的建設者與開拓者。自1999年以來我國為緩解國內經濟壓力與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各大專院校不斷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的招生人數,以提升國民素質與文化水平,形成推動國民經濟增長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助力,在大學擴招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大專院校為容納更多的學生而開辟了新的校區作為新教育發展空間,一般來說高校的老校區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老城區,而新校區出于建設成本、城市發展等原因多建在城市的新開發區,雙校區運行管理已然成為高校教育與日常事務運行管理的主要模式。
二.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是指由于新、老校區或者合并重組型校區由于在地理空間上的隔離性而形成的雙校區協同管理高校教育教學及日常事務的模式。現階段的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中,新校區的教學設施、校園規模、教學環境等相對較優,因此其主要承擔高校的教育教學與科研等職責,老校區的校園規模相對較小,教學設施相對落后陳舊,校園面積受限于老城區空間格局而難以擴張,因此其主要承擔高校行政職能以及少量的教育職責,在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下,兩個校區在承擔職能上相互補充、互為依托,以提升高校運行管理的協調統一性。然而由于在職能上存在獨立性,現階段的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在實際應用時仍然存在如下問題:
(1)高校運行管理效率低下。現階段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中,高校行政事務如財務報銷、高校公章等日常事務的辦理主要在老校區,而教育教學活動主要在新校區,師生若要辦理如簽字蓋章等日常事務,需要前往老校區辦理,新老校區在空間上的距離使得事務辦理便利性較差,高校運行管理效率低下。
(2)教育教學活動受干擾。老校區與新校區均有相當量的教育教學任務,在課程設置與安排時,有時出于課程設置合理性的考慮,會將相鄰的兩節課安排在不同的校區,導致學生與授課教師需要在新老校區之間奔波,一旦途中遇到交通問題則會極大地干擾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
(3)高校資源利用率低下。新老校區在建設時為滿足師生的教育教學活動與日常事務要求,通常會重復建設體育場、圖書館、實驗室等高校公共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可以滿足師生的工作、學習與生活需求,但在資源共享與利用率上卻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優化
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是現階段大專院校普遍面臨與采納的運行管理模式,現階段該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導致高校教育教學與日常事務運行管理存在效率低下、便利性差、共享性差等問題,需要對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進行優化,以充分利用各個校區的各項資源,完善雙校區運行管理機制,提高高校的辦學成效與日常事務處理的效率。
(1)確定校區功能定位與職責。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模式的優化首先應當明確定位各個校區的功能與職責定位,校區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劃分自身的職責,例如老校區由于辦學歷史悠久、日常事務處理流程熟稔,因此可將其職責功能歸屬為社會服務與日常事務處理功能,可轄管校史館、檔案館、校長辦公室等行政部門與事務部門。而新校區由于校園環境新穎、教學設備先進、校園規模龐大、空間格局分布合理,可將其職責功能歸屬為教學功能與科研功能,可轄管體育館、圖書館、教學樓、實驗室、學生宿舍等教學單位與日常生活場所。各個校區在定位與職責上分割清楚,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與日常事務辦理的效率。
(2)完善教學管理手段。高校的各個校區由于在地理空間上的隔離性導致其在信息傳輸與共享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孤島效應,尤其是在教學管理方面,高校的課程設置與課堂設置偶爾會受到外在因素如臨時講座、教師調休等影響而發生臨時變更,高校應當強化教學信息的實時傳遞,借助信息化技術與校園網建立互動式教學信息與課程信息通信渠道,幫助師生及時掌握教學變更信息,減少因校區空間的隔離性而帶來的信息不一致問題,提高教學管理的高效性與穩定性。
(3)成立職能協調部門。各個校區在功能與定位上的差異使得校區所負責的主要事項與業務無重疊,高校應當在各個校區設立相應的職能協調部門作為辦事處,延伸其現有功能,以補充各個校區在功能上的不足,使各個校區自身能夠成為小型的、獨立運轉的有機整體。
高校雙校區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體現,加強高校雙校區運行管理的協同性,可以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個校區的資源是提升高校運行管理效率,降低高校的教育教學成本,提高高校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劉橋.關于國內高校多校區運行管理的實踐探索[J].亞太教育,2015,(27):192-193.
[2]張偉.高校跨地區多校區運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5,(04):4-6.
[3]林新輝.對多校區大學校區運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5(04):84-86.
[4]張濤.多校區高校管理模式再思考[J].價值工程,2011,30(11):310-311.
(作者單位: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管委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