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由于諸多因素造成中美檔案意識差異,本人筆者力求從微觀方面對中美檔案意識差異進行比較,試圖通過這些比較,希望從美國檔案工作中得到一些借鑒。
關鍵詞:中美;檔案意識;微觀
(一)檔案意識
所謂檔案意識,作為人們意識的一種類型,它指的是檔案、檔案工作者、檔案事業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檔案的性質和價值的客觀認識,以及對檔案工作的性質和地位的理解。從檔案意識的概念得知,檔案意識人們對檔案的客觀認識和對檔案工作的主觀理解,因此檔案意識必然受到人們的哲學觀點、政治立場、主觀和客觀、歷史與現實等因素的影響,種種因素造成了人們檔案意識的差異性,這些普遍的、客觀存在的差異又由于受到影響的因素不同,于是具有了明顯的層次性差異,這就是筆者認為的檔案意識差異的層次性,其層次性凸顯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本文力求從這三個方面來對中美檔案意識差異的層次性作對比研究。通過以下這個簡表我們可以簡要的分析影響中美檔案意識存在差異的因素:
(二)中美檔案意識微觀差異的原因
通過對以上的簡表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這種微觀差異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收集意識差異。在收集檔案方面,中國與美國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中美兩國都比較重視對檔案的收集,且都比較注重收集本機構所形成的檔案,但兩者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國的檔案機構只比較重視本機構的檔案收集工作,而社會上與本機構相關的歷史文件相關的檔案資料方面收集工作不夠重視,收集的不夠完善。
而美國由于對檔案管理實行分散的管理體制,檔案收集工作完全在于檔案管理部門自身的重視,因此,除了負責收集管理本機構所形成的檔案之外,美國檔案部門還注重研究機構發展史,這使得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著重于通過多渠道從社會上收集與本機構發展相關的檔案資料。同時,美國還十分注重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形成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與美學價值有關的檔案,檔案收集強調突出地方史、重大歷史事件、生動事例、人文地理,注重不同載體檔案文件的收集,形成了獨特的館藏特色。盡量收集有群眾工作生活關聯度高的檔案,并且美國檔案館還把值得大規模復制和銷售的文件推向市場。
2、整理意識差異。在美國,檔案文件的整理以充分尊重文件形成的自然形態為前提,基本保持原貌,原來是什么樣還是什么樣,整理方法主張簡單,尊重并維護歷史原貌,不裝訂,無論在半現行階段還是永久保存的階段,檔案部門基本上不進行整理工作。
美國沒有統一的分類規則,各機構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分類目標,整理以充分尊重文件形成的自然形態為前提,編號標注在軟皮上,不在文件的原件上作任何標記,不進行裝訂,比較注重簡明實用,美國檔案管理方法重實際,不搞光面文章,突出古樸簡潔,注重環保實用,對移交到檔案館的檔案日常整理工作注重保持文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尊重原有文件的分類和排序,不強求外觀上的整齊劃一,文件的組合比較靈活,可以是成套的文件,也可以是一類(或一系列)文件。
檔案的整理在中國,由于實行高度集中的檔案管理體制,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分卷模式和整理標準,在外觀上追求檔案整理的整齊劃一,在行業內編制統一的檔案分類方案,實行統一的分類代號,檔案工作大部分時間用于檔案的分類整理。
3、利用意識差異。檔案工作最終的目的是利用,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與發展,檔案利用工作比重日漸強化,中美檔案館都開展了檔案的利用工作,但在利用工作中也存在著諸多差異。首先表現在觀念上。美國人的生活與檔案息息相關,不僅通過檔案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困難,而且美國的檔案利用工作已經與休閑娛樂聯系在一起了,而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除了迫不得已,誰還會愿意到檔案館去呢?其次,在利用手續上。中國的利用手續繁瑣,大多需要主管部門的審批,而美國利用手續簡單方便,只需憑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免費查閱開放的檔案,不設任何限制。再次表現在利用費用上。中國檔案館一般實行有償服務,收取一定數量的調閱費,以此來彌補經費上的不足,但收取費用甚少,原因是利用者寥寥無幾,且還遭致罵聲一片。而在美國查閱利用檔案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如果需要復印,則只收取復印的費用,而且只收回成本,不以賺錢為目的。
4、隊伍素質差異。在隊伍素質差異上中美的檔案從業者也有許多差異,表現在學歷上的差別,在美國必須具有檔案歷史學、圖書信息學、計算機專業學位的,才能有資格申請成為檔案工作者,并且檔案工作人員每年都要進行崗位培訓,檔案專職人員絕大多數在大學本科階段學過檔案專業課或受過不同程度的檔案專業培訓,有著良好的專業知識基礎,并且美國對于崗前培訓與崗位培訓也十分重視。此外,由于美國社會科學技術水平高度發展,美國的檔案工作者已經是檔案技術前沿的控制者,他們負責政府網站的建設,維護元數據系統,進行前端控制,而在中國,由于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遠遠趕不上美國,導致大部分專(兼)職檔案人員依然還充當檔案保管員的職責。檔案館被認為是“清閑養老”的地方,人員安排靠走“關系”,“無”學歷工作能力,在很多領導眼中,檔案部門就是修修補補,抄抄寫寫,有責任心即可,對其它一般不做要求。
參考文獻
[]1關萍.中美檔案事業發展的比較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8):175-1761.
[2]王爍.中西方檔案意識差異原因之比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8):58.
[3]王春林.美國的檔案管理及借鑒[J].世界農業,2007(3):40-42.
[4]丁梅.美國檔案利用工作的研究綜述[J].蘭臺世界,2009(4):4.
[5]王智金.美國檔案管理體制與管理機構[J].蘭臺世界,2011(12):12.
作者簡介:
陳超(1982-)男,土家,碩士研究生,重慶三峽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檔案理論與數字化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