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民
摘 要: 為深入貫徹落實軍委總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重要指示,積極適應部隊建設對士官人才的需求和士官人才對成才的要求,依據軍隊積極深化推進士官培訓改革精神,結合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情況,根據“實戰化”教學要求,從教與學理念的轉變、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高效課堂充分準備、組織創新等方面,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士官任職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實戰化;任職教育;融合創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中。《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理念。部隊院校教育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一部分,也對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非常重視,并參加了國家組織的信息化教學比賽活動,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有所創新發展。我校近兩年也參加了信息化教學比賽活動,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那么在士官任職教學中如何將信息技術和士官任職教學有機融合創新,尤其是在“實戰化”教學背景下,建設智慧課堂,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這是作為一名信息化時代軍隊教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提出幾點思考。
一、教與學理念的轉變是融合創新的基礎
教員角色、觀念的轉變是關鍵、先導、基礎。在“互聯網+”的時代,使教育完全打破了時空界限,拓展了學員汲取知識的渠道,使信息為載體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再受任何局限,教員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而是轉變為學員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員要以學員為本,依法定教,學員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還給學員自主發展的舞臺,課堂形式已經延伸到課外,學員可隨時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在信息化時代,教員要充分尊重學員在課堂主體地位,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員要認識到自己是學員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服務者,教學中切忌“畫地為牢”“以我為準”“為我獨尊”,應該關注學員的情感體驗和知識生成的過程,重視學員的獨特感受、體驗、理解。
二、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是實現融合創新的前提
現代信息設備已經普及到校園和各個教室、實驗室,有投影儀、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等信息化技術設備。在信息化時代,教員的信息化素養決定了教學改革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員的信息技術能力是前提,是首要條件。這就要求教員積極主動參與信息化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要把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學課堂。如果對各種設備的功能只停留在表層認識,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能熟練操作只能是擺設,所以大力提升教員的信息技術能力勢在必行。只有在具備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綜合素養,熟練掌握技術手段的前提下,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并將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三、充分準備是高效課堂融合創新的保證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的保證,是高效課堂的保證。高效課堂課前準備主要有教材準備、學員情況準備、教學設計準備、儀器設備準備等內容。一是教材準備。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教員要理解教材的意圖,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應根據課程標準、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學員實際情況,合理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二是學員準備。熟悉教學對象,做到“目中有人”。教員如果對教學對象不作調查研究,不熟悉學員情況,備課也就缺泛針對性,教學就會形成“授非所需,解非所惑”。如果把毛澤東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名言用于教學,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講課權”。三是教學設計準備。教學設計主要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根本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四是儀器設備準備。
四、組織創新是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的關鍵
組織創新就是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的轉變創新。一是教學方式創新。信息化教學理念就是把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構建充滿活力、自主探索的課堂模式,教員把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完全交給課堂的小主人去解決,進行小組討論,實行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教員只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給學員指明學習的方向,充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引導學員完成學習任務。二是學習方式創新。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獨立化、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學員可依據其自身的興趣特點選擇學習內容,可以依據其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學習速度、學習方式,從而使學員真正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實現有差異的發展。三是評價方式創新。信息化和傳統教育的完美融合,使課堂模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使不同層次的學員都得到了發展,使“教”與“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潛移默化中對學員的評價也發生了變化。在課堂上學員互評,教員的個性化評價和學員的自我評價都尊重了學員的個性發展,遵循了自然規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