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繼北京、成都發布城市總規以及城市總規征求意見稿之后,10月31日,深圳市舉行了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將遵循“推進精明增長,引導城市轉型”的基本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球化和區域化為主線,以創新、生態和文化為引領,實現區域、生態、創新、空間、治理五方面轉型,實現城市規劃從功能建設向活力營造的轉變,將深圳打造成一個兒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國際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

兒童友好
打造一個五分鐘安全成長圈
老人友好
打造一個十五分鐘的宜居健康圈

區域轉型
將從功能外溢轉向協同共建
拓展深港合作領域,與香港探討并共同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強化與泛珠地區,特別是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系,強化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優化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等核心職能;探索區域協作機制創新和區域基礎設施供給側改革,引領深莞惠經濟圈(3+2)發展,優化大都市圈空間格局,強力推進深汕合作區建設,推動深圳東進戰略。
生態轉型
將從底線管控轉向生態引領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深圳。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劃定生態紅線。推行生態空間精細化管理,依托區域性生態山體綠地打造自然公園群;立足“海域+陸域”的全域空間資源整合理念,統籌海陸資源,加強海陸產業發展、空間開發、功能布局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
創新轉型
將從創新產業轉向創新生態
瞄準世界科技和應用型創新優勢,護等創新服務,提升培育創新生態,建設托先進制造、創新服產權等創新專業服共享型品質空間,吸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前沿,強化基礎研究。擴大技術提升創新企業競爭力。完善產權保知識教育、科技研發等支撐能力,創新體系。加強創新空間供給,依務等節點,集聚科研、金融、知識務機構,保障一定規模的低成本、引多元的科研、技術和服務人群,創新中心。
空間轉型
將從規模拓展轉向品質供給
以支持創新和國際化為出發點,建立差異化空間供給模式。優化調整存量用地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舊工業區效益,煥發老城區活力,提高空間資源利用效率。引導存量空間的精細化營造,建設公園綠地、慢行交通等宜居導向的生活空間。通過公共空間改善、建筑物改造修復、公共活動植入等手段,活化城市空間資源,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治理轉型
將從經濟導向轉向全面發展
充分認識深圳的文化價值意義,保護本土文化的個性特色和文化生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作為城市發展的中心工作,實現從功能建設向活力營造的轉變,打造兒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國際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
人才友好
打造一個十五分鐘活力社交圈
國際友好
打造一個國際化社交生活圈

面向2035,深圳要從過去的引進來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強跟全球的經貿交流。從過去單純的產業要素引進轉向引進人才、團隊以及更多的創新元素,建設創新型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深圳最直接的區域協調的平臺
城市用地
《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在全國首次提出將存量挖潛作為建設用地的主要供給方式。在新增建設用地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由增量擴展轉向存量優化和調整的規劃,為深圳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具體空間安排上,有限的新增用地,首先保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涉及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設施用地,適度增長居住用地。在全市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均衡化方面實現一個大的改觀,同時要實現城市空間從功能建設向活力營造轉變。
住房保障
在有序供應的同時,調整優化結構。將住房的品質提至更高,并給予更好的配套服務。
未來將通過城市更新等途徑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明確規定配置保障房的比例。并將保障房盡量安排在交通便利的軌道站點周邊,保證城市不僅宜業,而且宜居、宜行。
城市定位
依托粵港澳大灣區 找準國際國內定位
《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首次將深圳的城市性質定位從原來的華南地區中心城市轉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同時深圳也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個國際化城市。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一次將深圳確立為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將深圳建設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新版總規:深圳不僅是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功典范,更是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既要打開國際視野找準自己的國際定位,也必須找準在國家的定位。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平臺,發揮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新貢獻。
總規思路
推進精明增長,引導城市轉型
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就是質量規劃,通過精明供給,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主要體現為5個方面:
■新的資源觀:從土地供給走向共建共享 ■新的生態觀:從剛性管控走向功能引領 ■新的創新觀:從加法供給到乘法聯動 ■新的更新觀:從資本導向走向人文導向 ■新的治理觀:從藍圖描繪走向過程管理
鏈接
深圳三版城市總體規劃進化史
1986版總規——彈性規劃。奠定了深圳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整體格局,特別是其制定的帶狀組團式城市結構很好地奠定了深圳今天城市發展的格局。
1996版總規——全域規劃。第一次將規劃區范圍擴展到全市域,為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010版總規——轉型規劃。率先探索了經濟社會轉型條件下的非用地擴張型的轉型規劃,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個城市提出來把存量挖潛作為建設用地的主要供給方式,為深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