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宇澤 白文軍
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填補了國內空白
文/楊宇澤 白文軍
近日,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獲悉,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針對奶牛乳房炎高發現狀和新獸藥研發等空白點,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已獲得4個新獸藥證書,填補了國內空白。新產品已在京津冀地區推廣示范40余萬支,奶牛乳房炎發病率降低8.0%,成效顯著。
在“2017國際奶牛乳房炎大會暨美國乳房炎協會(NMC)中國區域會”現場了解到,作為主要承辦方之一的奶牛創新團隊是服務于北京市奶牛產業技術提升的技術聯合體。其總體目標為,依據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的具體要求,以奶牛產業為主線,凝聚首都奶牛產業科技優勢資源,組建集研發、示范、推廣為一體的團隊,合力提升北京奶牛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以優勢區為重點,以綜合試驗站和農民田間學校工作站為載體,通暢技術成果轉化渠道,增強科技轉化能力;以解決制約當前奶牛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為突破口,加強科技研發工作,提升對產業熱點問題的解決能力和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以高端、高效、安全乳制品開發為切入點,推進產業化進程,提高本地乳制品市場占有率和市場控制能力。最終達成產品安全放心,養殖場增收致富,環境友好和諧的都市型奶牛產業發展目標。
奶牛創新團隊的專家路永強說,2012年以來,在北京市農業局以及各上級部門指導下,奶牛團隊緊緊按照“兩心、三區、四帶、五網絡”的北京市畜牧業區域布局和發展規劃,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各項部署,積極穩妥地配合全市調整、優化了奶牛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以“優質、高效、環保、安全”為核心,全面打造高端都市型奶牛產業,全方位開展奶牛產業技術服務,不斷強化技術支撐,持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轉變奶牛養殖生產方式,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養現代奶業從業隊伍,有力支撐了北京奶牛產業實現穩步發展,各項產業素質明顯提升,從業人員觀念加快轉變,奶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時期,團隊為北京現代奶業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做出了努力。
奶牛創新團隊成員依照“占高端、提效率、降排放、保安全”的發展方向,立足自身崗位特點,在服務產業的實際工作中,把使命扛在肩上、責任刻在心頭、任務抓在手中,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務實奮進,深入牛場,扎根基層,產學研相結合,送技術送產品,不僅關注影響行業發展大問題,也認真解決養殖場(小區、戶)的具體技術需求,真正做到將科研開展放在牛場,將技術服務送到基層,全面提高了奶牛疫病防治及健康水平、飼料與營養供應及保障水平、奶牛繁育水平、產業安全水平和產業競爭力水平,提高了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力支撐了北京產業的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基層群眾的普遍認可與肯定。

奶牛創新團隊始終以提高奶牛疫病防治及健康水平為重要目標之一,著重開展重大疾病及主要人畜共患病的控制與凈化工作,研究與示范推廣主要常見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在奶牛重要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創新,先后開展了奶牛重要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奶牛乳房炎和子宮內膜炎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等科研,共采集奶樣12000多份,分離鑒定病原菌23種,分離菌株27000多株;建立基礎數據庫1個,目前已保存乳房炎病原菌近50000株;影響北京地區奶牛乳房炎發病的主要致病菌依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為20.2%~32.6%);針對奶牛乳房炎高發現狀和新獸藥研發等空白點,在奶牛新獸藥系列研發方面獲得重大創新,累計進行了93項試驗研究,完成了95個試驗報告,開展了5個新獸藥的研制,獲得了4個新獸藥證書,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表示,奶業是中國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也是畜牧業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產業。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中國萬頭牧場數量位居世界首位,超大規模養殖模式引領全球,奶牛存欄數達到1507.2萬頭,奶類產量3870.3萬噸、乳制品2782.53萬噸,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奶業大國。隨之而來的奶牛疾病、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見、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不僅影響產奶量,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乳品質,危及人類健康。乳房炎為奶牛“四大疾病”(即乳房炎、不孕癥、蹄病與營養代謝病)之首,在產科疾病中乳房炎的發病率占56%,是一種常見多發、危害性最大的奶牛疾病。患乳房炎的奶牛,其產奶量下降10~12%,每頭可損失280~320元,每頭母牛的治療費用100至數百元不等。可見,奶牛乳房炎對奶牛生產的經濟效益影響很大。這次盛會旨在為參會者提供一個國際化的舞臺,為國際奶業行業專家及行業領軍企業進行互動交流、分析案例學習研究提供了機會,會進一步促進國內科研工作者在乳房炎防治領域的探索與研究,推動奶牛養殖業尤其是奶牛疾病防控領域的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奶牛疾病防控技術水平,對提高國產乳品質量,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