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要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大將政治建設列入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并擺在首位,強調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全面建設。如何認識黨的政治建設的發展變化、地位作用、內容范圍呢?
提出政治建設有利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政治領導
一直以來,我們講黨的領導都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黨的建設是黨的領導的基礎,為黨的領導提供支撐。在黨的建設中,思想建設是思想領導的基礎,組織建設是組織領導的基礎,但是政治領導沒有明確的政治建設作支撐。至于黨的作風建設則有利改進黨的領導作風、維護黨的執政形象,黨的制度建設有利黨的領導,制度建設和依法執政、反腐倡廉有利防止權力徇私、執政為民。
黨的十九大,調整和完善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強調了政治建設的地位,改進了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的對應支撐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這是在原來對黨的領導表述的基礎上,作出的更新、更系統、更全面的表述,政治領導力顯然擺在首位。提出政治建設,并明確將其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亮點,有利于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推進黨的全面領導。
過去沒有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實際工作中有時將政治建設與思想建設一起稱作思想政治建設,有時提出講政治,更經常的是提思想政治工作,但終歸缺乏系統性、自覺性,使政治建設受到影響。不僅影響到政治領導,還影響到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其他方面,讓黨的整體建設和全面領導效果打了折扣,黨的事業受到相應的影響。比如有的人不講前提的搞黨政分開,弱化黨的領導,有的借黨政職能不同與黨組織分庭抗禮,影響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有的地方和基層黨政一把手借黨政體制問題,掩蓋個人思想政治意識,搞不團結、自由主義、爭權奪利,讓下面同志無所適從;有的企業單純強調職業經理人治企,不重視黨對企業的領導,黨的建設同工會、企業文化活動沒有區分,失去了先進性。可以說,前些年黨的建設淡化、黨的領導削弱,與政治建設的薄弱不無關系。因此,加強政治建設不僅有利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更有利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成黨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項政治任務。
突出政治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的經驗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強調黨的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過去五年來,黨的政治建設系統探索,扎實推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政治責任上,層層落實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實現了由寬松軟到嚴緊硬的轉變,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在政治方向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校正了黨的事業的前進方向。在政治領導上,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辦成的大事,推動黨的歷史性變革,黨的領導的政治共識越來越強,贏得了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愛戴。在政治紀律上,嚴格監督執紀問責,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尺子,對山頭主義、宗派主義、搞非組織活動以及“七個有之”的現象和行為有的放矢,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在政治立場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教育“兩學一做”教育,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巨大的突出問題,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意志更加堅強,立場更加堅定。在政治文化上,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弘揚正確的價值觀,防止和反對各種不良思想作風和行為,抵制各種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蝕,奠定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礎。在政治斗爭上,進行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懲治腐敗,防止腐敗攫取政治權力,改變黨的性質,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在政治生活上,強調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重塑了黨內政治秩序,改善了黨內政治生態,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扎實的政治建設與政治領導交織進行,注重講政治,夯實政治建設基礎,政治建設水平得到提升,政治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十九大的成功召開,就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的共同作用,其中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的貢獻是首要的突出的。一是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促進了黨的團結統一,為黨的十九大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圍;二是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大膽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號召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列入黨的指導思想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三是黨的十八屆中央的幾次全會作出“四個全面”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舉措,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實施,為黨的十九大在其基礎上充實完善并提出新時代新任務,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基礎;四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順應黨和群眾呼聲,明確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對于黨的十九大選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機構,鞏固和加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了充分的政治準備。可以說黨的十九大是黨的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的成功實踐。
鮮明地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名至實歸
黨的建設圍繞政治路線來開展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規律。政治路線是黨的領導特別是政治領導的主要內容,政治路線提出前,政治建設要提供充分的前提和保障,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社會矛盾的分析、所處時代的判斷、政治任務的概括等。政治路線提出后,政治建設要圍繞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來開展,特別是要做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統一全黨意志,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endprint
執政前,黨的政治領導任務主要是武裝斗爭,為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去奪取政權,黨的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是結合進行的。比如黨的二大確立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民主革命時期始終圍繞著反帝反封建這個目標,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再如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井岡山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對重振黨的力量發揮了重要的政治建設作用。遵義會議是政治建設的一次偉大實踐,在黨和紅軍發展的低潮和困境中,靠著堅強的信念和純潔的黨性,實現了政治上軍事上的重大轉折,實際解決了領導權和軍事路線問題。通過開展延安整風運動等重要的思想政治和作風建設,保證了黨的七大確立正確的路線、選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機構,把中國革命引向光明和希望,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執政后,如何執政為民,就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政治建設就要始終圍繞實現每個階段的政治任務去展開。黨的八大正確認識到社會矛盾和主要任務,但在執行中有所偏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實現了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用鄧小平的話講,經濟建設就是最大的政治;黨的十二大進而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大作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逐漸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幾次黨的代表大會分別提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列入黨的指導思想。上述政治路線、政治任務、指導思想都是在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黨的政治建設推進中貫徹落實的。哪個時期政治領導突出、效果顯著,說明那個時期的政治建設開展得就扎實。
新中國建立初期,外部敵對勢力封鎖、內部階級斗爭激烈,我們黨較多地采用政治運動的方式,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好的效果。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有的政治運動,像文化大革命走向極左造成危害。汲取經驗教訓,黨的十三大提出制度建黨的路子,此后很少講政治建設,只是黨的建設實踐貫穿著黨的政治建設政治領導,特別是每臨大事,我們黨就突出講政治。比如,“六四”風波后黨的十三屆四中、五中全會先后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政治優勢;跨世紀前后開展的以講政治為主要內容的“三講”活動;針對愈演愈烈的腐敗現象,黨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建設,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更是開展了系統化的政治建設;黨的十九大使政治建設名至實歸,黨的建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政治建設是關系黨的性質宗旨信念的根本性建設
黨的政治建設體現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關系黨的先進性、原則立場、執政地位、政治方向,因而是決定黨的建設方向的根本性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注重政治上的要求。”遵循黨章特別是總綱建設黨,是政治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性內容。一要按照黨的性質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永遠保持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生產力和文化上反映時代要求,體現先進性;二要按照黨的宗旨要求,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定黨的政治立場;三要按照黨的執政要求,加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把黨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體現黨的執政地位;四要按照黨的理想信念要求,加強政治理想和信仰建設,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堅定黨的政治方向。這些根本性建設決定著黨的建設方向,決定著黨的領導的政治方向,進而決定著黨所領導的政權的性質。
突出黨的政治建設,就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基本方略有六條闡述了執政黨的責任和人民的權力,包括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求我們黨在領導和執政中,把握政治方向,提供政治保障。在橫向上加強對各個方面的領導,縱向上要保證長期執政和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黨和國家的一個戰略內容,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一起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保證了黨和國家的各項重要工作和任務都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從而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基本方略第一條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和堅持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個重要的方略體現了黨對國家的全面領導、戰略領導、政治領導。無論哪個領域、哪方面工作,都需要那兒的黨組織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加強黨的政治領導。針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出多門、尾大不掉等多種情況,中央在新制定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中,要求全黨必須自覺服從黨中央領導。準則要求各級人大、政府、政協、紀檢機構、法院、檢察院,黨和國家的機關各部門,軍隊,團體,各地方,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其黨組織都要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準則規定各級黨委在黨中央領導下開展工作,各個組織中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自覺接受同級黨委領導、向同級黨委負責,重大事項和重要情況及時向同級黨委請示報告。這些措施對于厘清界限,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政治建設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全面領導,與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是對應的。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自身全面建設,缺少政治建設就不能給政治領導提供支撐。在黨的全面領導和戰略領導中,政治領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有許多內容重合,說明戰略性內容都有政治上的把握。只有打牢黨的政治建設這個基礎,才能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有堅強的支撐。圍繞黨的執政,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堅守和忠誠黨的性質和宗旨,把人民群眾作為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把群眾路線貫穿在黨的事業的始終,樹立強烈的執政意識、宗旨意識、人民主體意識,在各自崗位上盡責盡力。參與領導決策的黨員干部要按照組織原則和規矩,在重大決策部署中,要體現組織意圖,做思想政治工作,著眼解決問題,推動黨的決策部署順利進行。基層組織和黨員要在執政中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endprint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保證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探索和創新黨的政治建設,嚴肅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使黨的建設比原來更具方向性、斗爭性、原則性,能有效地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并在實踐上有了明顯成效。黨的建設實踐充分說明政治建設對黨的建設發揮著引領作用。
政治建設的首要地位和方向作用。以往未提政治建設,其實廣義上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是黨的政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這個首要地位的論斷正是考慮了政治建設關乎黨的性質、政治立場、理想信念等根本性、方向性的內容。抓住黨的政治建設、黨內政治生活,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和方向,自然也就發揮了政治建設的牽引作用。過去黨的建設一般化,與沒有突出政治建設直接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存在很多問題,原因都是黨的政治建設沒有抓緊、沒有抓實、沒有抓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政治建設,實際上就把握住了黨的建設方向,黨的其他建設與政治建設相輔相成,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其他建設方面的問題有迎刃而解之效。
政治建設對“四個偉大”的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新的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與“四個偉大”密切相關。加強政治建設,就能堅持原則性和斗爭精神,掃除各種障礙,進而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就能增強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把握正確方向,進而推進偉大事業向前發展;就能加強理想信念和信仰建設,不忘初心,進而更好堅守對偉大夢想的追求。
政治建設的綜合輻射功能。前面講到黨的建設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開展,突出了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在黨的建設中的中軸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政治生活要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這幾條路線實際反映了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而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說明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影響力和綜合輻射作用。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要求,思想路線要貫穿于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全過程;根據黨建學說,思想和政治主張要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培養選拔干部要突出政治標準,基層組織建設要突出政治功能,黨員隊伍建設要把握政治要求;政治路線要始終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立場,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政治建設的滲透和引領作用。比如理想信念,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上它屬于思想理論建設,從獻身這個科學事業的價值追求上,它又屬于政治建設的范疇,理論清醒則政治堅定,能認識到理想信念的科學性是重要的,但獻身科學事業的政治態度則是決定性的,如果不統一起來,就會出現理論和政治分裂癥;比如民主集中制,從組織選舉、組織活動、組織關系上,它屬于組織建設,從維護中央權威、集中統一領導、進行重大決策上,它又是政治建設,然而民主集中制是兩方面的統一,抓住后者這個決定性要素,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比如密切黨群關系,它是作風建設的核心,但在政治立場上屬于政治建設范疇,近幾年正是從政治的高度,以上率下抓作風建設和八項規定精神的執行,才亮點閃爍,令人稱道;比如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從條規性、約束性、執行力上,屬于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從與其他紀律內容相比的重要性上,則屬于政治建設,因此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都將其歸為各自的內容,黨的十九大在紀律建設上要求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其他紀律嚴起來;反腐敗斗爭本應歸于黨的政治建設范疇,站在政治高度反腐敗,就會獲得社會普遍認同和群眾廣泛支持。因為腐敗是對權力的腐蝕,侵犯的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們同腐敗的斗爭是嚴肅的政治斗爭。兩者又是有區別的,政治建設是對多數黨員,反腐敗斗爭是對極少數人;前者用建設手段,后者采用斗爭手段。在政治建設的同時,開展反腐敗斗爭,就能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奪取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
黨的政治建設要以黨章總綱為遵循規范內容
黨的政治建設要以黨章特別是總綱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政治建設內容的論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建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抽象,對于規范政治建設的內容、范圍和目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黨章總綱部分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指南,其他部分是總綱的展開,因此,政治建設和政治領導,帶動黨的其他建設和領導,也是順理成章、符合邏輯的。按照上述精神,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政治建設。
(1)維護黨的領導。政治建設為黨的政治領導提供支撐,發揮基礎作用。因此,通過政治建設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特別要認識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的核心是為了黨的團結統一,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團結統一。要鞏固和提高全黨的“四個意識”,不斷啟發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政治自覺,保證令行禁止、政令暢通。通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的黨的各項建設,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2)貫徹政治路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在自信中自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防止走老路和邪路,更好地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圍繞實現黨的政治任務,不斷分析新形勢,認識社會矛盾的轉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適應新時代,擔當歷史使命,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知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調動全黨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凝心聚力,帶領廣大群眾為實現黨的政治任務而努力奮斗。
(3)規范政治生活。按照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防止形式化、娛樂化、庸俗化,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努力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endprint
(4)嚴肅政治紀律。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不準在黨內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嚴禁在黨內拉私人關系、培植個人勢力、結成利益集團。堅決防止野心家、陰謀家竊取黨和國家權力。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防止張冠李戴,或者劃整為零;防止找各種借口,拖延報告、先斬后奏。黨組織必須擔負起執行和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責任,對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不能聽之任之,要堅決批評制止,要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5)遵循政治秩序。必須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充分發揚民主,又善于集中統一。按照制度和辦法進行民主選舉、集體決策,樹立大局意識,執行集體通過的決定。遵循組織原則保持黨內有序運行。要依權限履職,不能越權,不得擅自發表與黨中央不一致的意見和觀點。
(6)弘揚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設和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礎,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代表先進文化,珍視革命文化,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借鑒外來文化,在各種有益文化的融合中,堅守核心價值,擴大共產黨的胸懷,拓展更大的文化認同,發揮更大的政治領導力和社會號召力。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不斷培養厚植良好的政治生態土壤。
(7)堅定政治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要著力解決黨的政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通過政治建設,把口是心非、“口言善、身行惡”、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人甄別出來,清除出去。把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為基本做人準則,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8)勇于政治擔當。全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提高敬業精神和能力本領,堅持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使我們黨能保持長期執政的資格。黨組織要認真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黨員干部要肩負起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的政治責任。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在從事偉大的事業中,既能科學民主的分析形勢,把握利弊得失,做出正確的決策,又能迎接挑戰,改革創新,不失時機。同時勝不驕,敗不餒,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
(責任編輯:崔小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