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
過去當我生命出現困頓的時候,我總是下意識地運用心理學上的情緒管理模式來解決問題,這種模式的核心就是情緒伴隨著問題解決而消亡。為此,成績落后時我就急切地改變落后的狀態;自卑的時候我就努力地積累才藝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抑郁出現的時候我就焦急地驅趕郁悶的情緒……因為問題總能及時解決,似乎人生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誰知造化弄人,情緒這個我過去常常忽視的“小問題”卻成了我人生的攔路虎。從小學到初中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來到重點高中,我設定的目標仍然是全班第一,但是這次無論我怎么努力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為此我的焦慮情緒一直如影隨形不能消失,我第一次經歷了情緒管理失敗。到了高二下學期,我連中上的成績都不保,痛苦的情緒讓我不得不休學。休學的時候,我痛恨內心糟糕的情緒,我憎恨自己的心理障礙。
聽大家說心理咨詢師馮大榮老師是人格重塑方面的專家,我和媽媽一起來到重慶找到了馮老師,接受老師的咨詢。剛開始咨詢,我不停地控訴著自己內心討厭的情緒,令我不解的是,馮老師不僅不討厭內心障礙,而且對心理障礙所引發的情緒還特別感興趣。
我擔心自己成績比同學落后,老師讓我練習“我接受我比別人落后”,當我成績再次比同學落后時我不再焦慮了,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過去我與同學交流時不能融入而感到自卑,老師給我布置練習“我不能融入就讓自己不能融入”,后來與同學交往中即使不能融入自己也很坦然,這反倒讓自己很容易融入。在老師的指導下,當內心有抑郁的情緒時,我不再排斥內心的情緒而是“我就喜歡內心的抑郁”,奇妙的是,越是接受內心的情緒,抑郁也就越容易消除。
正當我以為人生再次步入快車道的時候,我突然想到當我們無條件接受自己后,人生會不會因此失去動力讓自己一事無成,想到這里不免讓人不寒而栗,糟糕的情緒再次出現。

“人生有兩種動力,一種是恐懼作為動力,因為恐懼比別人落后,在恐懼的作用下會極力地追趕別人,一旦趕上了別人,動力就減弱了或者消失了,所以這種人在事業上很難持之以恒。另外一種是以愛作為動力,愛的動力表現為興趣,因為真的想為社會做一些事情,所以這種動力是永恒的,以愛為動力的人有一顆恒久而真誠的心。一個人只要內心的恐懼存在,愛的動力就被隱藏而不能顯現。”老師在課堂上的講座讓我如釋重負。
在老師的引領下我不斷地參悟,突然我明白了為什么馮老師會這么重視情緒,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內心排斥的結果,接受了排斥的對象,心理障礙也就消失了,智慧也就顯現了,正所謂“煩惱即菩提”。而我過去運用的情緒管理模式并沒有觸及內心的任何障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模式。理解到這里,我不僅不再討厭內心那些糟糕的情緒,反倒覺得它們是那樣聰慧和可愛,它們的出現是在善意地告誡自己:“障礙的背后隱藏著一片智慧,你要好好地發現它們喲!”在珍惜情緒的同時也敬佩馮老師的厚重,他在喧鬧的世俗中潛心修煉十多年,他的修心功底以及對內心的洞察力讓他輕松地和學生的內心障礙共舞,這讓眾多同行難以望其項背,這也就是馮老師能在心理咨詢重塑人格方面獨領風騷、向其求助的弟子遍布全國各地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