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小康》: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于特色縣域經濟,您是如何理解“特色”兩個字的?
杜賢偉:“特色”經濟應當是體現了本地資源稟賦、體現了本地特有風土人情和特有物產的經濟形態。如相對臺江而言,民族文化風情旅游資源、本地特色農產品資源等都是臺江的特色經濟。
《小康》:請您介紹一下貴縣特色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
杜賢偉:我縣結合本地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充分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和生態兩個“寶貝”,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特色小城鎮和鄉村旅游、大力發展休閑觀光山地特色農業產業。在旅游小城鎮和鄉村旅游方面,依托中國苗族姊妹節、施洞獨木龍舟節等特色民族節慶文化,大力建設施洞特色旅游小城鎮。同時結合“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觀光特色農業,打造“西施線”農業休閑旅游線路,在沿線建設省級排羊翁你佳禾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和老屯方南姊妹休閑觀光農業園區,依托休閑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苗家稻魚、黑毛豬等特色農產品,做大特色農業產業,壯大縣域特色經濟。
為加快發展我縣特色縣域經濟,在特色小城鎮建設和農業產業農村發展方面,我縣分別獲得“貴州省整縣推進小城鎮建設示范縣”,“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省2016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榮譽稱號,納入國家重點生態東功能區轉移支付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等國家支持政策。我縣施洞鎮納入全省100個旅游特色小城鎮建設。
《小康》:在現實工作中,您覺得追求GDP與生態保護之間有矛盾嗎?
杜賢偉:沒有矛盾。對臺江而言,作為落后山區貧困縣,比工業底子我們肯定是沒法比,要實現后發趕超,就必須充分利用我們臺江現有的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和民族文化這兩個“寶貝”上做足文章,這也正順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臺江縣境內植被保存完整,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67.78%,是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和貴州省十大林區縣之一。縣委縣政府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積極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統一,實現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資源轉變為美麗經濟。
《小康》:在縣域綠色發展上,貴縣還將有哪些舉措?
杜賢偉:近兩年來,我們把做好民族文化旅游、現代高效有機農業、綠色工業這三個方面作為臺江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主要抓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在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方面,我們以“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圍繞旅游要素配套做好業態。我們舉辦了“姊妹節”、“舞龍噓花節”、“獨木龍舟節”等苗族傳統文化特色節日,推動全縣旅游產業持續井噴。在發展現代高效有機農業方面,我們以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力加強農合創品牌帶農戶,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實現全面發展。在發展綠色工業方面,我們主要是以推動產業生態化,實施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制造、大健康產業、綠色新生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生態損害小的產業體系,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同時,我們還以群眾參與、群眾管理、群眾受益為原則,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開發和管理多途徑的綠色惠民機制,推進群眾全方位參與綠色發展,以實施易地搬遷為重點積極推進綠色農業保險、生態補償脫貧等,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發展的紅利。
《小康》: 請您用一句話為臺江縣做一個廣告。
杜賢偉:臺江,綠水青山養眼,藍天凈土養肺,民族文化養心,傳統美食養胃,田園生活養神,天下苗族第一縣——臺江,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