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在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的15年時間內,固安縣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0.9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入駐企業近580家,項目簽約投資額近1400億元。
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從最初深耕固安產業新城,到現在大廠、香河、嘉善、江門等一批可復制的產業新城進入成熟收獲期,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在產業新城運營領域已發展成為行業內名副其實的標桿。
華夏幸福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累計園區結算收入額達到205.34億,同比增長72.44%,其中,7—9月園區結算收入額實現51.50億元,同比增長160.50%。從1—9月經營情況可以看出產業新城業務發展強勁,園區結算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對此,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分析認為,“華夏幸福”模式的優越性在于其從2002年開始打造固安產業新城,創造了公司特有的產業發展模式。
“固安模式”成為行業標桿
在11月初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與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聯合舉辦的2017第三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談到“縣域經濟”轉型中的PPP模式的應用問題時,“固安模式”被頻繁提及。這座京南50公里的縣城在華夏幸福15年的打造下成為縣域經濟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經典案例。
此次會議以PPP項目規范發展為切入點,探尋了以PPP模式促進包括“縣域經濟”轉型發展在內的公共服務融資模式,這同樣是華夏幸福在打造固安產業新城實踐時所應用到的模式。在資本面的助力下,華夏幸福更以多年探索創新的產業新城PPP模式、以系統而完善的產業發展能力,促進縣域區塊產業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華夏幸福執行總裁吳中兵在論壇期間表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是一個以規劃為引領,各項功能有機統一的完整的公共產品。“它既不是單一的、孤立的PPP項目,也不是簡單的單體項目的累加,有效地克服了單體項目短期效應的弊端,發揮了整體效益和長期運營效果。”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中心城市制造業向周邊轉移,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正經歷一場新的轉型——從以鄉鎮工業為主要內容的點狀經濟、以園區工業為主的塊狀經濟向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的網狀經濟的變化。
跨越出物理邊界的生產資料流轉,這種變革從資本、人才、產業等多個角度給傳統縣域經濟模型帶來變革,而隨之一同來臨的是原本發展模式、招商模式和產業推動模式也在經歷變化,作為市場競爭環節中相對弱化的縣域區塊,如何轉型成為地方政府關心的問題。
吳中兵介紹,華夏幸福產業新城PPP模式對于推動產業發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以及民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其優勢首先體現在利用民營企業產業服務和城市運營方面的經驗和資源,補齊了縣域發展中人才、技術、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據記者了解到,在產業發展業務領域,華夏幸福組建了4600多人的產業研究和發展團隊,堅持“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創新鏈條,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十大重點產業,在合作區域打造創新產業集群,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以固安產業新城為例,科技創新已經在這里駛入了快車道。華夏幸福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以龍頭項目為牽引,加速項目落地,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為區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型顯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三大產業集群已經形成,其中,投資300億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6代AMOLED新型顯示項目,預計明年實現量產,將徹底打破日韓壟斷,發揮龍頭引領和聚集作用,推動固安打造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更多數字說明華夏幸福產業新城PPP模式在推動縣域經濟領域的獨特優勢,在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的15年時間內,固安縣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0.9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入駐企業近580家,項目簽約投資額近1400億元。除固安的成功實踐,華夏幸福還在河北大廠、南京溧水、浙江嘉善等11個省市多個地方建設了產業新城,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果。
PPP模式的創新
“PPP模式對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有推動作用。”財政部PPP中心專家組成員陳民表示,“PPP模式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對城市發展而言,PPP模式是一種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和城市轉型升級的抓手,其優越性在于提高社會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有利于改進公共服務的質量,有助于解決城市升級發展過程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從PPP項目落地區域與縣域經濟發展程度的物理位置對比來看,二者確實存在顯著的重合態勢。以浙江為例,浙江是2017年百強縣席位最多的省份,也是較早起步推廣PPP項目的省份。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在京發布了《2017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百強縣此次分布的結果來看,2016年浙江省財政廳公布的PPP項目屬地義烏、諸暨、溫嶺、瑞安、平湖、海鹽等城市均出現在雙名單中。無獨有偶,2017百強縣前10位中,江蘇的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與山東的龍口市、即墨市也是善用、活用PPP模式的城市。
運用PPP模式打造產業新城,實質是園區發展模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一次深層次轉變,它從根本上理順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最大限度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開發運營所探索的PPP模式,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為原則,在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城市運營維護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更是創造出了“1+1>2”的實際效果。
以華夏幸福的標桿項目固安產業新城為例,從2002年簽約至今,固安縣政府和華夏幸福雙方用“契約精神”取代了“身份觀念”,建立起了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機制,通過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資源要素價格的干預,清晰界定了政府與合作企業各自的責任和利益邊界,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率最大化和最優化。
多年來,華夏幸福為促進合作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攬子服務,除了承擔融資、規劃、設計、建設工作以外,還承擔后期的招商、運營,以及為入駐企業、入住居民提供系列平臺服務。這些模式探索,既得到了市場認可,又獲得了國家部門層面的鼓勵和支持。
2015年7月,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共同探索的PPP模式,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并入選國家發改委首批PPP示范項目。2016年10月,華夏幸福固安高新區及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雙雙入選財政部等20部委發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項目。2017年5月,安徽滁州來安產業新城入選國家發改委第二批PPP項目典型案例名單。
業內評價分析認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PPP模式是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有效實踐。利用產業發展和城市運營方面的經驗和資源,破解了縣域經濟開發中的資金、人才、技術、能力等方面的難題;通過PPP模式,趟出了社會資本參與城鎮綜合開發的新路子;立足產業服務,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點燃了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產業新城PPP模式對區塊經濟的提振作用以及華夏幸福自身的專業運營能力雙重作用下,更多地方政府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這家產業新城運營商。
異地復制成果顯著
僅2017年10月,華夏幸福就獲得六安、德清、開封和南京等多個產業新城PPP項目。11月22日,湖南省湘潭市政府、雨湖區政府與華夏幸福簽署了雨湖產業新城PPP項目合作協議,這是湖南首個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發建設運營的產業新城項目。11月28日,湖南省株洲市云龍產業新城PPP項目正式簽約。
如此高效地推進異地復制進程,源于華夏幸福創新的產業新城模式異地復制的強大能力與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
以嘉善產業新城為例,2013年華夏幸福進駐浙江嘉善,伴隨著園區建設逐步完成,嘉善園區簽約投資額迎來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簽約投資額達到58.9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占公司新增簽約投資總額的8.1%,成為公司異地復制的標桿。而嘉善項目的成功首次打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的異地名片。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公司除在河北固安、大廠、懷來等京津冀城市群區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外,異地復制成效漸顯,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勢頭強勁,在京津冀以外較先進入的杭州(環)區域和南京(環)區域僅用3年時間便已躍升為公司業績增長極,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物流電商等產業集群已漸成規模。浙江嘉善和安徽來安區域分別作為兩大區域的核心,新增簽約投資額增長迅速,標桿示范效應顯著。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華夏幸福在異地復制方面前景廣闊,浙江和南京區域持續發力,成為在傳統成熟區域外的業績增長極,后續進入的珠三角、武漢、鄭州等區域發展節奏有望比肩杭州和南京區域,進一步彰顯其快速打造成熟產業新城的能力。
分析認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復制提速得益于其特有的戰略選址能力——夯實鞏固京津冀區域,積極布局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上半年,公司產業新城基本覆蓋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國家重點城市群,戰略選址能力優勢明顯。
此外,華夏幸福將海外發展戰略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結合,一方面,布局“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和區域,發揮在產業新城開發運營方面的優勢,打造“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幫助所在區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整合國內外產業資源,進一步釋放平臺聚合效應,致力于搭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綜合平臺,助力公司產業新城模式獲得廣泛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