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趙玲
最近,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貴陽地鐵二號線一標項目部職工發明的“五防”綠色環保施工大棚和對工地民工實施“實名制”管理兩項創新受到貴州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媒體的關注,他們多次到現場調研及采訪報道。目前,這兩項創新措施已在貴陽地鐵市場推廣使用,小小善舉贏得了社會好評。
“五防”大棚施工
在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貴陽軌道交通二號線一標麥架隧道明挖基坑施工現場,工人們在一座防揚塵、防噪音、防日曬、防寒冷、防降水的“五防”大棚內,順利實施了基坑的明挖施工。這種方法,既不對外產生揚塵,也不產生噪音,堪稱為綠色環保作業,為工人們營造了舒適的作業環境。
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由于周邊建筑物較多,在不能爆破施工的情況下,采用懸臂掘進機進行土石方開挖,但懸臂掘進機開挖所產生的揚塵、機械噪音很難控制,勢必會對周邊造成一定影響。為此,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貴陽軌道交通二號線一標項目部員工積極響應“五小”發明號召,自主研發“五防大棚”,有效解決了揚塵、噪音污染等問題。據項目經理陳云介紹,這座投資約26萬元的“五防”移動式大棚,長63米、寬21米、高3米,覆蓋面積1 300余平方米,通過項目員工多次現場研討,在大棚兩則彩鋼板下安裝滑輪,下方安裝槽鋼作為軌道,使整座大棚實現自由走動,具有防揚塵、防噪音、防降水、夏日防曬、冬天防寒的功效。
“我們將五防大棚內的施工灰塵進行了2層過濾處理。在工作面通過移動式車載負壓吸塵裝置將施工產生灰塵的濃度控制在對人體無危害的狀態下,再由棚架旁安裝的交霧炮機將剩余灰塵在棚內進行最后降塵處理,保證灰塵在大棚內通過兩道過濾工序達到集中降塵的效果。內部空氣降塵后,通風機將外部新鮮空氣送入,形成內外空氣循環,為每天在基坑里勞作的民工們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項目總工閆皓向筆者介紹大棚配備的相關神器。
該大棚像個“金鐘罩”,將整個明挖基坑包裹起來,保證了施工的連續性,開挖支護作業達到24小時不停,為項目部節省了工期,基坑端頭隧道提前1個月達到進洞條件。同時,該大棚有效避免了汛期帶來的工期延長以及雨水浸泡基坑帶來的安全隱患,提高了施工效率,真正實現了施工現場平穩度汛、綠色作業環保稱佳。據介紹,貴陽市住建局將繼續跟蹤其使用效果,同步結合建筑工地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要求,因地制宜地在同類施工現場推廣使用“五防”大棚方法。
“掃臉”上下班
“我們現在跟那些辦公大樓里上班的白領一樣,每天‘掃臉‘錄指紋上下班,除了體驗現代信息化上班考勤模式外,更實在的是我們現在每月按時收到了工資,不用擔心干了活拿不到工資。現在的隧道施工大多數都機械化了,我們找到這樣一份安穩的工作很難得,所以工友們都比較喜歡在這里工作。”中鐵五局貴陽軌道交通二號線一標麥架隧道開挖班勞務工林夢孩提起現在的工作,一臉的幸福感。
為進一步規范貴陽市建筑業農民工實名制登記管理,切實維護建筑工程施工作業人員合法權益,提升作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促進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2017年1月,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勞動監察大隊,在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貴陽市軌道交通2號線1標項目工地打造了首個農民工實名制示范管理點。
這個示范點明確專人負責日常管理。項目部勞務管理人員張苗向筆者介紹勞務工實名制管理工作時,說:“這項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收集現有120多名勞務人員的身份證,然后認真仔細地做好每一個人的信息采集,建立好動態人員信息臺賬;組織每一位勞務人員簽訂勞務合同,合同中必須確定好工資待遇,為他們辦理了工資卡。然后,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化平臺管理,購買了考勤機,錄入每一位勞務人員的人臉信息,每天上下班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每月通過真實可靠的考勤信息數據足額發放工資。”據了解,項目部自實行民工實名制管理以來,實現了人員底數清、基本情況清、出勤記錄清、工資發放記錄清、進出項目時間清等管理要求。實行實名制考勤,不僅提升了項目管理,更利于各級建筑監管部門全面監管建筑企業和從業人員,為解決建筑企業與從業人員的勞資糾紛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
事實上,工地上的民工,有一些是勞務公司推薦來的,有可能出現來5個人、報10個、領10個人工資的現象。還有一種情況,項目上已把錢付給了勞務公司,可沒發到民工手里,如此就會引發糾紛。有了這種實名制人臉識別考勤,就能及時準確掌握勞務工工作時間,為按時發放勞務工工資提供了準確依據。
(責任編輯:李萬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