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是一項教學時數比重大,學生較感興趣的傳統體育項目。它以其特有的技巧、優美的動作造型和強身健體功能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由于武術項目本身的動作特點,結合本人的運動實踐,本研究希望能夠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探討績效水平不同的個體在動作示范中獲取信息的不同,以對體育教師及教練員的教學訓練提供理論指導,提高教學訓練效果。
一、研究過程
Sheffield 指出 ,由于熟練者展示的運動模式有利于學習者建立正確的認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這種表征不僅可以指導動作執行,而且可作為一種知覺參照標準與實際操作產生的知覺進行比較,進而修正和完善動作,因此,熟練型示范更利于運動技能學習。在運動技能觀察學習研究領域,大多數研究都使用熟練型示范 ,在日常教學以及配套教學片中,也大多使用熟練型示范讓學習者進行觀察學習。因此,本研究的示范方法采用一對一的熟練型示范,即由教練員對每個被試進行一對一的示范,示范動作擬選用武術基本動作大躍步前穿。示范動作進行三遍,先后進行一次完整示范,一次分解示范和一次完整示范。示范者在做示范動作時不對被試做任何與動作相關的言語講解和提示。示范者做完示范后由被試現場演練,評委打分。現場向被試發放問卷。
評分者為三名WT研究生部武術專業研究生,評分標準參照武術比賽套路評分標準選擇(武術),按1到5分的計分方法。其中,5分:動作規范,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良好,動作連貫;4分:姿勢正確,上下肢動作較協調配合,動作較連貫;3分:姿勢基本正確,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較好,動作較連貫;2分:姿勢基本正確,上下肢動作配合不夠協調;1分:姿勢不正確,上下肢動作配合不協調。
根據評委打分,采用平均數加減標準差的方法將被試分為三組,平均數加標準差為高分組,平均數減標準差為低分組,中間為一組。
二、對于訪談內容的分析
對WT5名武術專業教師(4男1女)進行了訪談,主要針對大躍步前穿這一動作的特點,要點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程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訪談。從訪談結果來看,基本達到了最初的設想:各位老師都對大躍步前穿這一武術套路基本動作作了詳細的講解和分析,使得研究者對這一動作的特點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明確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大躍步前穿是武術套路中的基本動作,其特點在于動作舒展大方,騰空要有高度,前躍要有遠度,在騰空前躍的過程中步幅要大,強調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常犯的錯誤在于上下肢動作不協調,縱跳不高,前躍不遠。教師在教學中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動作示范,在針對這個動作的教學中,這幾位教師采用的方法大體相似,都是先采取完整示范的方法,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特征,接著按上、下肢動作進行教學,然后再做完整的練習。在教師們的教學過程中,都會將動作示范跟言語講解與提示結合起來應用,這使得學生不僅可以受到視覺方面的刺激還能接收到聽覺方面的信息,更有利于學生的動作學習。對于動作的重難點。教師和教練員在對新手的教學和訓練中,都會有意識地通過示范動作表現出來。從訪談中提煉出關于大躍步前穿這一動作的特點,重點,難點和教學程序。
三、結語
本研究以教學情境下的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績效水平的學習者在動作示范中信息獲取的不同,得出了比較有價值的結論。研究結果顯示,高分組和低分組被試在問卷的各個維度上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盡管研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有著一定的出入,但是,這樣的結果對于教學實際和學習者本身的學習仍然是有意義的。從教學方面來說,這可以讓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內部需要,運動技能的教學不是簡單的言傳身教,尤其是對于武術這一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在武術動作技能的教學中,應突出中國武術尚武崇德的思想特點,使學習者既能做到動作形體規范,又能做到精氣傳意,內外兼修。對于學習者來說,這樣的結果可以讓他們明確自己在動作技能學習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示范,對自己在教師示范動作中表達的信息能夠有意識地搜索,加工和利用。
本研究在教學情境下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沒能驗證最初的研究假設,績效水平不同的個體,在動作示范中的信息獲取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驗結果與最初的設想存在較大的偏差,沒能證實本研究最初的假設,這主要與研究者經驗不足有關,在實驗的設計過程中沒能很好地設計控制條件,盡管最初的設想是在最自然,最生態的教學情境下來做這樣一項研究,以一種最接近教學實際的狀況來呈現實驗,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很多細節性問題,沒能很好地解決。實驗過程中,控制條件不是很嚴謹,在要求任課老師安排非學習者其他內容時,很多被試有偷著學習該動作的現象,違背了實驗的初衷,這應該是實驗不成功的一方面原因。
(二)問卷設置方面,在編制問卷之前沒有充分考慮到數據處理的相關細節,設置的選項不利于量化處理,這給數據分析帶來很多不便,對多項選擇題項的處理不夠科學。另外,對問卷的信效度沒有進行更進一步的測量和考察,使得問卷在內容設置上還存在不足。
從問卷第一題的填答情況和評分者的評分情況的對比來看,被試自評與他評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不排除被試在填答問卷的過程中,存在被試之間相互借鑒的情況,也可說明被試對自己的身體表現不熟悉。另外,這也說明被試的自我表現能力與自我評價存在差距,在實驗過程中,有的被試也認真觀察了示范動作,也明白哪些信息對自己有利,但是到了自我演練的時候卻表達不出來,因此做出來的動作達不到動作規范的要求。
(三)實驗被試的數量太小,且全部為同一性別的被試,被試不具代表性,這不利于實驗結果的普及;且在自然教學條件下,被試的隨意性和主觀性較大,實驗條件相對難以控制。
參考文獻:
[1]王麗巖,李安民.不同刺激呈現方式對乒乓球運動員視覺搜索特征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9,(09).
[2]駱曉玲,武術教學示范法初探[J].湖北體育科技,2002,(12).
[3]王曉波,章建成,李向東.錄像示范和現場示范對運動技能觀察學習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江西省國家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