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已經把文化在國家和民族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闡述得非常清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屬于群眾文化事業當中的重點,是構建優質文化氛圍的關鍵,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值得每個相關從業人員做出更為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文化興國;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49-02
一、開展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要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以及全國人們多年來一直努力奮斗的偉大目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若想實現它,就需要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這其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而文化自信就是其中之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習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已經把文化自信方面的問題升華到了是否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層面,繁榮興盛文化氛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現代高新科技也在不斷的革新之中,在民族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文化活動,強化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才能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群眾文化也會受到更大更復雜的挑戰。群眾文化改革,要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于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所呈現的需求,逐步推動群眾文化工作更為有效的構建,讓我國的文化事業更加豐富多彩,為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二、開展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要求
群眾文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其中包括對于人員崗位以外的創新、娛樂和參與的各項社會性質娛樂活動,是一種具備良好組織計劃的工作。這也就讓群眾文化工作具備了更多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基礎性,群眾文化屬于面向大眾的文化形式,應該在街道、商店以及車間等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開展群眾文化。二是針對性,由于人民群眾在性別、性格、年齡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差異,因此要確保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三是細微性,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要無所不至、無微不至,而且要始終保持不懈怠不含糊。四是公益性,開展工作時需要把社會效益當作追求的重點。
早在前些年,國家相關部門就明確指出了,各種文化事業以及產業在逐步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對現代化文化所滲透的各種要求進行傳遞以及推廣,社會效益是工作的重點,從而讓經濟效益跟社會效益之間實現有機的整合。在我國,群眾文化事業是對現代文化進行構建以及推廣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有效促進生產力提高的重要元素,其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最為基本的利益。在對黨以及國家的各種方案進行宣傳時,群眾文化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對群眾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構建,有效提高全民的思想觀念以及文化素養。在實施基層文化工作的過程當中,要讓人們自覺參與到其中,讓他們在藝術熏陶的優質環境當中,為民族文化以及社會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三、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對策
(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群眾文化工作是一種公益化的基礎文化事業,主要目的在于給社會以及公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以及服務。在工作實踐當中,必須要對群眾文化工作所具備的基本特征加以明確,要更為準確的定位文化事業發展跟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繼而依據政府的相關規定,讓國家文化產業得到更為深入的推廣。群眾文化工作具有公益化的特征,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工作實踐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服務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也就是給人民群眾供給社會服務,保障群眾享受文化的權益,把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當做是工作實踐的核心。在對服務理念加以良好構建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更好的對群眾文化工作進行推廣和落實,繼而給社會以及公眾供給出更為優質的文化產品。
(二)組建能力強素質高的工作團隊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會涉及更多更細微的工作內容,范圍更加廣泛,受眾更加復雜。不過,由于群眾文化工作的特征是要面對整個社會,這也就給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持續強化對群眾文化團隊的建設。不僅要對組織架構做出精準的把握,還要選擇優質的領導班子,更為深入的對黨和政府所推行的各種政策以及觀念加以學習,讓群眾文化從業人員更好的意識到自身的責任以及義務。特別是要對新時代人民大眾所呈現的文化需要做出更為深入的了解,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出能夠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民滿意的群文工作者。
在對文化工作者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教學或者進修之類的方式,針對他們的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加以培養,繼而具有更優質的工作能力。而且要給每一名工作人員供給出更加良好的工作條件以及環境,積極設置各種利好政策,吸引人才,讓文化團隊更加穩定。
(三)開展形式多內容新的文化活動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在生產活動當中逐步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積淀,歷經歲月的打磨以及傳遞,形成了今天優質的民族文化。基層群眾文化的來源以及素材具有非常明顯的多樣化特征,這也就讓文化活動更加的豐富,形式更為多樣。除了一些傳統娛樂活動形式的歌舞,雕塑、繪畫、下棋等文化活動形式也逐漸深入到了基礎文化建設當中。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將群眾作為基礎,是群眾個體的自主行為,在廣大群眾中普遍實施,不受民族、性別、區域以及年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其通常不會受到任何約束,顯得十分活躍。近些年來,在黨和政府所推行的各種政策的指引之下,企業文化、廣場文化等呈現出了非常優質的發展狀態,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關于“全民健身”的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給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健身的觀念在廣群眾當中體現的更為廣泛,全民自主參與到健身活動的情況已經十分普遍,給校園以及廣場之類的基礎文化發展載體提供出了更為新穎的發展機遇。endprint
群眾文化活動所具備的自主性特征讓更多的人聚集起來進行各種活動,他們具有相同興趣、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職業,文化氣息和精神享受是語言無法形容的,這能夠吸引人民群眾更加積極的融入到其中。為了能夠更好的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進行優化,設置更為優質的文化活動,讓文化活動滲透出更多的意義,讓人們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其中,需要從事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內部溝通,跟群眾形成更為緊密的聯系,讓文化工作者跟群眾之間形成良好的配合,實現對群眾文化發展的有效推動,繼而對文化活動的形式以及內容做出不斷的優化,做到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培養接地氣貼時代的工作思維
為能夠更好的對群眾文化活動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優化,需要對一些細節做出更為全面的研究,有效解決群眾文化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優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于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為迫切,基層群眾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不再是對數量方面的單一需求,在質量提升方面會顯得更加深入。只有讓群眾文化呈現出積極的時代化特征,才會更好的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只有滲透出更為濃厚的文化氣息以及鄉土氣息,才會獲得基層人民群眾更為廣泛的參與,繼而在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呈現出更加活躍的生命力。
在群眾文化工作實踐當中需要積極做好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時代需求的掌握。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所具備的時代性不單表現在對黨和政府所提出觀念的展現,同時為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建設進行宣傳,還要對群眾的需求形成更高的滿足,對人民群眾的情操進行陶冶,形成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狀態等。二是重視創新。對文化特色加以積極的展現,結合群眾更為喜愛的表現形式,不斷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依據時代發展的需求讓群眾文化更具生命力以及感染力,讓群眾文化活動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多樣化、豐富化。
(五)明確創新有效的文化管理體制
群眾文化的不斷豐富說明一個國家和民族正處在逐步發展的狀態當中。基層單位若想切實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就要對文化管理的體制加以明確,逐步對文化發展的方向做出正確引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樹立文化事業創新發展的新理念。基層文化服務單位需要對文化產業做出進一步拓展,提高對文化管理體制以及文化市場的優化力度,促進文化實現創新。各級政府需要把對群眾文化的建設納入到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的規劃當中。二是有效促進城鄉文化設備的投入。地方政府需要將其納入到城鄉規劃以及建設的公益性服務內容當中。三是改革創新。更為深入的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機制進行分析以及研究,探索在目前市場發展的環境當中,讓群眾文化更加繁榮的發展新方向,使其呈現出更好的現代化以及公益化特征,讓無償服務跟有償服務之間形成有機的融合,繼而呈現出最為優質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將文化建設作為國家建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也面臨著更高標準和要求。廣大群文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發展理念,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創建出一套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文化傳播體系,為國民提供更好的文化環境,為國家經濟長期保持健康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金亞美.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3(02).
[2]石振懷.群眾文化工作實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楊貴麗.基層文化工作者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方向與挑戰[J].藝術科技,2017.
[4]何繡伶.淺談當前基層群眾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北方文學(下旬),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