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欣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產品日新月異,做一個娛樂性的假設,如果我們脫離現在的社會環境,到深山里去隱居一年,再回到現代社會,我們一定會落后于這個時代很多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
言歸正傳,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一直采用陳舊的教育教學方式的話,就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不能讓學生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者不能簡單地認為有幾個學生能得高分,高考上線率有提高就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實行創新教育,在創新教育上刻苦專研。我個人認為化學教師更應如此,因為化學學科內容與我們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
化學學科本身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與實際緊密聯系,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化學教師應當主動結合創新教育的精神,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所以我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直接指出教師在提高教學效果中的重要作用,而這提高是建立在“親”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在享受和諧的師生關系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因此教師一定先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此之上我認為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提出問題,激發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甚至是讓學生們大膽的去提出質疑,哪怕是一個不完善甚至是不成熟的想法,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們如何去發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們意識到教材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們養成課前預習閱讀教材的好習慣,也給課中快速閱讀教材打下了基礎,加深課程內容的印象,安排引導學生們學會自學。
學生預習的任務流程即提出問題,自己解決,自己分析。還要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一些教材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同時在教學中要多夸贊學生,因為學生們的自信,是需要夸贊的。作為教師就應該努力讓夸贊始終伴隨著自己的教育過程。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上課時都成為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善于真誠夸贊學生們的高手,學生們也就會充滿激情和熱情,也就不會與教師有距離感了,反而認為這位教師很有親和力、很有內在魅力。這樣會使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作交流,要有團體意識
學生要有團體意識,所以應養成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合作學習的優勢是小組討論、交流,容易打破小組成員之間的認知沖突,突破單一的思維模式,激發新的思維。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合作學習被廣泛采用,已經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方式,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則要當好合作學習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鼓勵學生去思考,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顧問、一位善于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教師要把握好適當地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機。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開發性、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深入。并且會運用有效地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
最后還要評估合作學習效果。哪個小組分工做得合理,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讓人耳目一新,哪個小組合作的更好,哪個小組更有效率,教師都應給予及時的、積極的評價。
三、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教師對學生可從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著手,我們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第一,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組織教學。俗話說眼見為實,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必須要做到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從中得到結論取得新知,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科學歸納得到化學規律性認識,最后再把規律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來實現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認識論。第二,教師應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化學學科本身就富含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時要善于運用這些素材。
而對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我們則可通過下面的方式:第一,讓學生去發現身邊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讓學生了解重要的化學家的事跡、并且讓學生感受社會進步與化學科學發展相輔相成的關聯,從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使之樂于參與創新活動并從中得到樂趣和滿足。第二,通過化學概念及規律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化學學科的價值,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轉化為情感;第三,通過深入研究化學規律,引導學生們多動腦、動手,克服困難,磨煉出學生們的堅強意志。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上要實行創新教育,首先必須要做到尊重學生。尊重是和諧的前提。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就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學生作為有血有肉、有尊嚴、有思想感情的教育主體,同樣希望得到社會、家庭、教師、甚至同學的尊重。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而流行語更有“傷自尊了”。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當然也就有缺點,而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新課改形勢下,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肯定、贊賞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這是所有教師都知道的理論,我們應該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撇開我們的盲目自尊,放下我們的自以為是,和學生平等地坐在一起,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最高的教育理念,即培養一個自由的、快樂的、個性得到舒展的人。
總之,促進學生的發展堅決實施創新教育,要做到以上所列各條內容是我永恒不變的追求,教師只有積極思考,努力探索,才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創新教育的教學方法,投身教育事業,肩負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好一名人名教師,我將永遠為此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