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鋒,李保國,彭戰武,陸洲,胡紅英,田馥蓮
摘要:農產品質量的優劣與人類日常生活水平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生產出適口的、健康綠色的農副產品,必須從保護土壤和合理施肥做起。文章以湖北省孝昌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例,對土壤肥料與農產品質量之間存在的重大關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關聯分析
張劍鋒,李保國,彭戰武,等. 土壤肥料與農產品質量的關聯與分析[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6):30.
一、孝昌土壤質量現狀
孝昌縣現有耕地面積52.7萬畝,根據全縣土壤檢測數據表明,耕地質量不容樂觀。土壤有機質不同程度下降,90%土壤酸性化。主要原因表現如下:
1、長期大量使用單質化肥
據統計,農村青壯勞力少;農村畜禽養殖集中化;農民常年種植“衛生田”,專施單一化肥等現狀,造成土壤有機質下降、耕地板結酸化、土壤通透性差,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2、當地種植模式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耕地質量
全縣主要糧食產區推廣“旱直播”、“水直播”等“輕簡”化栽培模式,主要著眼于“節水、省工”。殊不知該技術的推廣卻與用地養地,提高耕地質量背道而馳。由于“旱直播”水稻前期只需用旋耕機隨肥、種一步到位撒施就能解決所有工序,導致肥料表施現象嚴重,肥料利用率降低。水稻過于密植,造成蔭蔽,無效分蘗多。密植爭肥,作物抗逆性下降,反而降低糧食產量與質量。因此,形成用肥量逐年增大的惡性循環。
3、直播稻面積擴大勢必帶來除草劑使用泛濫
農田雜草抗性逐年增強,多種除草劑較往年用量翻番,造成大量農藥在耕地中殘留,嚴重影響耕地質量和農產品的安全。農藥的土壤殘留現象導致許多耕地無法再種植下茬作物,如玉米、花生田使用磺胺類除草劑,下茬無法種植油菜、蔬菜、瓜果等。水稻田各種藥害層出不窮,如: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等除草劑藥害,許多農民不能正確辨別,盲目地追施化肥,又導致后期農作物貪青、倒伏,抗逆性下降,病蟲害肆虐。從而導致各種殺蟲劑、殺菌劑的跟進使用,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堪憂。
4、畜禽工廠化養殖
畜禽工廠化養殖是造成土壤質量污染的污染源。近五年來,隨著鴻翔養鴨、溫氏養豬等大型養殖企業的進駐,造成環境污染的惡果已經顯現。由于各養殖企業實行粗放經營,畜禽糞便沒有經過環保和無害化處理,隨意排放,造成耕地污染嚴重。
5、農田廢棄物不同程度污染
孝昌縣是農業大縣,全縣每年使用各種農藥711噸,使用農膜763噸。塑料包裝、農膜目前在縣城周邊蔬菜產區用量較大,導致土壤中大量農用包裝物、生活垃圾充斥。這些塑料包裝物長期不可降解,給耕地土壤造成極大危害。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18萬畝,主要農作物秸稈39.6萬噸。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天然氣的普及,秸稈作為農村生活燃料已被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替代。各種秸稈堆積如山,焚燒污染大氣,堆積污染環境。
二、改善土壤環境是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根本保證
1、推廣好的種植模式
結合全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對全縣幾個產糧大鄉鎮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現場培訓、觀摩等手段,大力宣傳種地先從養地入手,旱直播改水直播,水直播改機插。水直播稻采取合理稀植,推廣底施有機無機復混肥,改撒施、表施為深耕深施。降低農藥用量,有效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產出率。減輕農產品因過量施肥、用藥帶來的安全隱患。
2、推廣有機肥+配方肥模式
全縣自2008年以來,已連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近十年之久,通過使用該技術,已取得減肥增效成果,耕地質量也得到一定提升。全縣又是畜禽養殖大縣,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有機肥資源豐富,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愿,政府部門對配方肥適當補貼,采取農民自制、堆漚有機肥的方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用量,降低殺蟲劑使用頻率,從而使用地養地增效增收全面發展。
3、大力推廣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果菜茶-沼-畜模式
孝昌縣是全省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優勢產區,全縣有鳳凰茶葉、管氏茶葉、七仙紅桃、玉皇李、太子米等優勢農產品聞名全國。在這些特色農產品區,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推廣滴灌微灌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特色經濟作物產業集中優勢區域,可與規模養殖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農田,減少化肥用量。杜絕使用有毒農藥,推廣生物制劑和礦物油植物農藥,讓全縣特色果菜茶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4、培肥地力,恢復種植綠肥
全縣每年有近12萬畝冬閑田。為了培肥地力,政府可以引導和進行補貼。大力恢復種植綠肥作物,通過適度自然生草(休耕)或種植綠肥覆蓋翻壓還田,也可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繼而減少對化肥的依賴,達到減肥增效之功效。
三、結語
近年來,耕地質量問題愈來愈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中央1號文件、湖北省委1號文件,將耕地質量與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列為農業健康和綠色發展的重點。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不斷學習、創新,加強技術指導,力求創新與服務到位才是有效解決耕地質量和農產品綠色安全的必經之路。加強縣鄉級農技推廣部門聯動,利用關鍵農時,進村入戶指導農民落實好有機肥替減化肥的各項關鍵技術。組織規模以上的農民觀摩會,進行現場指導,宣傳“一控,兩減,三基本”模式,讓農民群眾能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達到真正減肥增效、增產增收。
政府層面應該落實綠色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將綠色糧油高產創建、果菜茶園標準化建設、有機肥替減化肥示范區方面進行資金和政策傾斜,大力支持生態循環農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類糞便資源化利用。研究出臺支持有機肥生產和施用的相關優惠政策,有力推進耕地質量建設,提高土壤肥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