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對高中語文課程越來越重視。各地高中學校針對語文課程紛紛制定相應政策,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與改進,旨在提高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因此,分析了新課程改革下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應對措施,為高中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問題思考;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高中語文老師漸漸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占據主體地位,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開始實現了改革與探索。然而,針對當前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來說,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阻礙了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筆者對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且提出了改進措施。
一、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對于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自從新課程改革之后,高中學校的語文老師慢慢地認識到,改變自己的教課方式以及轉變傳統的教課模式非常重要,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們仍沒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新課程改革中要求老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以很多高中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式的教學。但是,老師在教學時仍然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式學習變為分組式的被動學習。換句話說,目前我國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實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不明顯。
2.注重傳授知識,忽略情感教育
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在教學時樹立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目標。然而,高中的老師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對知識的講授,忽視了情感目標。由于高中語文知識面比較寬泛,因此,不但要求老師講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也要求他們可以深層次探索語文知識中包含的情感,實現情感式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但是在老師進行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通常注重文章結構與主旨,對情感的教育缺乏重視,致使學生在情感方面比較難產生共鳴,所以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偏低。
3.理論與實踐相互分離
高中語文老師的授課思想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致使教學與實際相分離,他們的課程顯得枯燥又乏味。這樣導致學生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并且比較容易使他們學到的語文知識與實際分離開來,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實際上,語文中的這些知識完全來源于生活。例如,語文中的字和詞、文章的主旨思想等均來自生活并得到一定的升華。而學生只有通過在生活中去感悟課本中的知識,才會感受到語文帶來的魅力,同時也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但是,就目前來說,中國高中語文課程的現狀是,學生僅僅能夠使用一些基礎的語言能力。在社會交往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非常薄弱,將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分離開來,這樣的情況會帶給學生一些錯誤的認識。例如,有些人認為語文知識都是一些理論知識,它沒有任何實踐意義和利用價值。這種不正確的想法使得學生對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越來越不重視,嚴重影響語文教學效率。
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1.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一定創新
高中老師一味地以傳統古板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結果讓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聊又無味,學生提不起精神,對這門課程失去信心,最后致使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嚴重惡化,產生分歧。一堂語文課程結束,老師不但沒有把好的知識傳給學生,而且使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并且出現偏科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學生課堂的表現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探索一個更適合語文授課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對授課的形式進行創新,老師需要提出一些具有啟迪性的問題去促使學生去思考,提高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比如,在《小狗包弟》一文中主要表達了作者的悲傷與懺悔,在授課的過程中,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曾經悲傷的故事和懺悔的事情,鼓勵他們積極分享。在這個時候學生對自己學習生活中碰見的一些事情進行講述,老師聽完后要問學生“現在還會愧疚嗎”,如果學生回答“是”,要求他們保證以后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這個例子就將高中課堂語文知識同情感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要學會那些做人和處世的道理。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期,學校也要跟上時代的進步,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高中語文課堂的授課中。老師通過作用多媒體的軟件對語文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利用圖片、聲音和動畫聯系起來,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內容。這樣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能夠通過動畫的形式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理解,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若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就需要老師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同實際情況進行聯系,加深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可以通過從課題和情境方面入手。例如,《故都的秋》一文中,老師首先進行提問“秋天是怎樣的?大家在秋天都會做些什么呢?”有些學生可能回答“收獲,成熟”等一些詞語。緊接著老師繼續發問“哪位同學有去過其他地方度過秋天?在那里和家里的秋天有什么不同?”有人可能說出一點點區別,但大多數人會認為都差不多。老師繼續追問“在一位作家眼中南方與北方的秋天存在不同,你們了解嗎?”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與作者的想法進行對比,將語文的知識同實際進行聯系,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據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一套適合語文老師進行教學的新方案,創新教學的理念,讓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得到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建麗.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問題的巧妙運用[J].學周刊,2014(10):165.
[2]陳偉.新課改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8):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