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梅
摘 要:“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鍛煉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學習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切入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通過執教低年級“解決問題”教學后的一些所思所感所悟來談談培養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兒童;思維;過程;反思
“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鍛煉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學習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切入點。低年級的解決問題是整個小學階段解決問題的基礎,它對學生今后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尤其是在他們接觸解決問題的最初階段,要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導向和模式。
一、尊重兒童,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培養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而一年級的學生又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被具體熟悉的生活情境所吸引。在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出發,創設有利于他們學習的情境。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已有知識創設情境、用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用故事創設情境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運用。如,在執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括線和問號的含義,我沒有把例題做成課件,而是把例題中的蘋果情境圖做成教具,根據實際問題的構成要素一步步呈現在黑板上,讓他們感受到原來所謂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在生活中都是隨處可見的,消除他們對解決問題的“神秘感”,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問題情境,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提升思維,為學生搭建思維發展的平臺
學習不是技能的訓練,而是智慧的生長,是思維的發展。小學數學問題的呈現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圖畫式、圖文結合式、表格式和文字敘述式,針對不同的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就屬于小學數學問題的圖畫式形式,圖畫式呈現主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圖上的意思,明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是什么,找到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才有利于他們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節課上,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在從括線和問號表示的簡單實際問題中收集信息和問題時有些學生感覺有困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例題時,我先讓學生試著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獲得對問題的初步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貼出“盤里有(5)個蘋果,盤外有(3)個蘋果”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括線和問號合起來提出的“一共有(?)個蘋果”就是我們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知道了實際問題的構成要素有“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并給學生一個“三句話”的模式:“盤里有(5)個蘋果,盤外有(3)個蘋果,一共有(?)個蘋果”。讓學生在后面的情境圖中可以模仿這三句話來說說圖意,準確地找到題目中已知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更好地理解題意,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好準備。這是培養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前提,它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驗已知信息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使學生能主動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學生學習力。
三、關注過程,抓住解決問題的重點:“解”與“學解”
陶行知先生說:“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解決問題的重點不是“解”,而是“學解”,以“解”為出發點,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結果,以“學解”為出發點,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執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時,為了讓學生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就要讓學生知道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例題扶著走—‘試一試半扶半放—‘想想做做放開手”的方法。扶著走:初步認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知道實際問題的構成要素,初步知道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思考過程:理解題意—收集與整合—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回顧反思;半扶半放:進一步熟悉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在“試一試”教學中我拋出“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讓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思考過程進一步熟悉,為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做鋪墊。在這一環節中,每道題都圍繞“理解題意—收集與整合—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回顧反思”幾個步驟,讓學生對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強化,進一步明確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一般的思考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學會反思,把檢查落到實處
俗話說:“千金難買回頭看。”解決問題后的回顧和反思是解決問題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養成學習力的一種必要途徑。我們經常老生常談地跟學生講“做完題后要檢查”,這里的檢查不就是回顧反思嗎?但怎樣去回顧反思呢?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卻沒有對學生加以指導。在執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這節課時我將“回顧反思”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之一,每次在解決問題后都讓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想一想我們是怎樣解決了這個問題的,讓學生知道先要找到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這個環節就是在反思是否理解了題意;再讓學生說說每個數字在算式中表示什么,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算出來的得數是不是真的解決了問題,這個環節就是在反思解法是否合理正確。這幾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經過這樣的引導會讓學生在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具備一定的數學思想,為建構數學模型奠定基礎,最終形成讓他們終生受益的學習力。
參考文獻:
[1]雷玲.聽名師講課(數學卷)[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劉娟娟.有效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