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偉
摘 要:目前,我國高中的教育模式已經逐步完善,新時期的高中教育要把重點放在促進學生的全面優質發展上,高中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發展是高中教育的必然選擇。高中語文中的多樣化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不同類型的人才。探討針對不同潛質的學生,高中語文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關鍵詞:高中語文;培養模式;多樣化
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的儲備,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的支持。高中階段是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高中基本上決定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以及發展前途。因此高中學校要針對不同潛質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培養,促進教育模式的多樣化。
一、高中培養模式多樣化的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養成、知識積累、發展自我的重要階段,創建多樣化的高中培養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適應、滿足不同人才發展的需要,還有利于普通高中辦出特色,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高中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可以有效改進單一模式的弊端,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
二、高中語文中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一)文理分科,自主培養
文理分科是高中生面臨的第一個重大選擇,它幾乎決定了學生今后發展的方向。一般普通高中會在高一上學期時進行文理分科,由學生自主選擇,老師、家長給予相應的意見。一般來說,傾向于文科的同學的語文知識素養要比傾向于理科的同學要優秀,學習語文、政治等學科要相對輕松一些,而理科的同學則更擅長數理化的學習。
進行分科,不僅僅是為了適應高考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自我的一種認知能力與興趣愛好相結合的體現。對于選擇文科的學生來說,要考慮自己的平時成績,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想從事的行業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成績占了很大的比重。文科生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要更優于理科生。教師在給文科生授課時,知識更加深入,同時知識面也要更廣。
對學生進行分科教學,可以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要求,培養某一領域內的專業人才;可以使學生清楚地對自己形成全面的認知,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劃;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必學習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學科;可以在分班之后認識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共同話題,增加學習樂趣。
(二)分班授課,分層教學
除了進行文理分科之外,高中普遍依據成績排名把學生分為若干個班級,有尖子班、實驗班和普通班。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是符合教育現狀、適應教育發展的。學校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班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進行不同的課程設置與安排。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尖子班的要求會高于其他班,對于實驗班采用正常的授課進度與方式,對于普通班則適當地放緩速度,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識。
在班級中也會出現學生語文能力的好壞之分,教師會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班級內部進行分層教學,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同學區別開來,對成績較差的學業應加強培養,使其跟上授課進度,更好地吸收與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
(三)個別輔導,課后補習
對于那些偏科嚴重的學生,采取課后單獨輔導的方式,利用下課或者自習時間,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強化認知,理解語文中的重點難點,更好地解決問題。
學生還會在放學后進行家庭補習,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對自己相對薄弱的環節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使學生能夠在接受知識后得到很好的鞏固,強化自己的薄弱環節,跟上總體的進度,并且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語文教學實際上是對文學積累和文學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互動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蜀道難》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由學生課前進行相關背景、資料的收集整理,在課上由學生為大家講述《蜀道難》的作者、創作背景,分析這首詩的結構、意義等。
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動意識,體現自己的文學素養;由學生講解能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在討論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在聽到其他同學正確的想法時,可以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思維邏輯;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創新意識,使學生培養一種語文的思維邏輯,對于日后語文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高中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方向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未來的發展舉足輕重。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總體上說是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實際情況與實踐經驗探索出來的,高中學校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素質能力的培養,重視語文的教學,探索更加完善、合理、多樣化的語文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戚業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理念、經驗與模式[J].人民教育,2013(10).
[2]李穎.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價值及模式改進[J].中國教育學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