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利益糾葛與生存壓力:民國時期青海地區社會生態管窺

2018-01-02 01:58:34張開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8年2期

張開

摘 要:民國時期青海地區由于特殊的國際國內形勢而被邊緣化,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區域。生存空間與物質需求的重疊,使得當地各族人民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進而在民間以利益糾葛的形式展現出來。梳理一系列糾紛的緣起及解決過程,可以發現生存壓力和權利爭奪是諸多糾紛產生的根源,并會因此而派生出社會生態問題來。諸多糾紛的協調解決過程表明,民族地區各社會群體所處的生態環境與和諧關系的變動相生相伴。

關鍵詞:社會生態;利益糾葛;生存壓力;青海

中圖分類號:X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8)02-0027-07

自民國元年(1912年)西寧辦事大臣改稱青海辦事長官起,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期間,青海地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國內形勢沖擊。無論在農牧業生產、商業活動中,還是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執行中都或多或少有利益糾葛與權力博弈的存在。由于人類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不僅需要捋清每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更需要理清諸多糾紛發展過程之間的內在關系。基于此,從當時青海地區生態社會變遷的角度對近代青海社會進行重新解讀就顯得很有必要。一直以來,有關近代青海地區的研究主要涉及明、清、民國時期青海的經濟發展歷程[1];或涉及青海局部地區的近代教育狀況[2];或從民族文化層面來探討青海的民族文化交流[3]。有學者注意到近代青海地區的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4]。也有學者從明清至近代草場糾紛及牧區勘界的角度來進行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研究[5]。以往的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對近代青海的自然、社會、民族等方面進行了解讀,為民國時期的青海進行社會生態史的綜合研究提供了基礎。

一、利益糾葛的分類

在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地區,由于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差異,利益糾葛或明或暗,民國時期的青海地區更是如此。按照史料和當時社會人士對一系列社會、生態問題的記述,以及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將這一時期涉及利益糾葛的史實歸為以下幾類。

(一)農牧糾紛

青海地區牧地、草場糾紛由來已久,清代至民國時期青海牧區的草場糾紛頻繁見諸于史料,甚至需要中央政權出面協調解決。牧地糾紛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環青海湖地區的草場邊界糾紛:羅卜藏丹津事件平息之后,清政府將蒙古諸旗與藏族部落分區安置,但其后越界放牧和爭奪草場的糾紛仍然持續存在。① ①關于該事件及其影響的論述數量較多,諸如崔永紅,等:《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樊保良:《蒙藏關系史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至民國時期,環青海湖地區仍然存在著的“祭海”儀式,實質上就是清代協調該地區蒙藏草場糾紛方式的延續。20世紀30年代起,部分新疆哈薩克族陸續遷往青海,讓本來就糾紛不斷的環青海湖蒙藏牧區形勢更加復雜,① ①關于民國時期遷入青海的哈薩克族人口的研究雖仍有一定爭議,但其研究成果已較為豐富。如關丙勝:《空間與遷移:柴達木地區四次規模性族群入遷考察》,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胡海霞,等:《遷移與人口:1934年以來的青海哈薩克人口變遷》,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等。搶劫牲畜、搶奪牧場等糾紛頻繁發生。關丙勝從社會人類學的視角,通過訪談文本的形式,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研究。口述文本中哈薩克人是“闖入者”“外來者”,而蒙古族是“被動受害者”“原居住者”等詞語的出現[6],是該時期環青海湖地區農牧糾紛頻發的一個側面寫照。

關于農牧糾紛,主要的表現就是農業用地與牧業用地的矛盾。農業發展對土地開墾的需求與牧業發展對草地的保護本身并不矛盾。但當農業發展與牧業發展同一時間在同一地區被提上議程時,便成為當時青海地區開發過程中的糾紛焦點之一。

民國時期,內地人士多以青海牧區地廣人稀為依據,將屯墾西北的目光集中于廣大牧區。在此社會背景下,官方曾經數次設置墾務局、屯墾督辦。民間私墾現象也日漸增多。1918年湟源縣農民在政府支持下在共和縣所墾耕地,被當地“藏族放牧踐踏,墾民無以保障”[7]。1947年前后,湟中、湟源縣仍有一部分人春季趕著牲畜,帶著種子和生活用品至都蘭香日德一帶屯墾,秋季糧食收獲后駝回原籍。而當時屯墾有3年不納糧的規定,是以官府一般也不追究[8]。蒙人一聞放荒,疾首蹙額不置[9],究其原因,是歷史時期的農墾給當地蒙藏牧民造成了嚴重的干擾。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棄牧墾荒后,只能種一兩年,土地便荒廢,與此同時,棄耕農地又不能在短期內恢復成牧場,這就導致牧區生活壓力增大,流民、盜匪問題多發。縱觀整個屯墾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屯墾活動、以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的私墾活動與牧業之間的矛盾,最終在屯墾一線被具體化到“農民”和“牧民”之間。所以,在民國時期,青海地區的農墾事業始終是在農牧糾紛的背景下進行的。而所有的糾紛都會表現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并會造成民族關系的激烈。

(二)商業糾紛

青海地區的商業具有典型的農牧交錯地區特色。主要表現在商品的構成、商人群體、商品營銷方式上。自宋時起,西寧就有“四統往來商賈之人數百家”[10],至明代“城內外皆輻輳,而城東為最。黑番強半食力為人役,回回皆擁資為商賈,以及馬販、屠宰之類”[11]。清代時,西寧和附近的丹噶爾城成為青海地區重要的茶馬互市地點。此外,還有諸多的藏區臨時市場、寺院型市場、廟會等商品交易地點。主要的商品包括皮毛、馬匹、青鹽、青稞、布匹、藥材等。參與商品貿易的是“各個民族的人,都是附近地區的游牧民”[12],多數商品在此地集結,然后轉運分銷。雖然期間經歷幾次戰亂,但到民國時期,青海地區的商品和商人構成與清末差別不大。

商業活動中利益糾葛的表現不僅十分明顯而且具有廣泛的社會文化牽連性。我們并不否認大多數正常的商業活動對青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商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或額外敲詐,或偷奸耍滑,或因成本問題而低買高賣。這些不法行為“深為牧民所反感,被稱為“爛漢人”“奸商”[13]。諸如此類的史料為數不少,牧民將這種商業糾紛按族群定性,就會在一定地區形成值得關注的跨文化沖突問題。

該時期最為明顯的利益糾葛則表現在,馬氏(出生于回族的馬步芳)軍閥控制下的壟斷商業集團的運作過程中。首先,表現在對同行外地商人的排擠上,“三馬逐漸控制了西北商業,山西商人,實際上是漢族商人,逐漸受到排斥”[14]。以商業集團和家族集團為形式的回族商人甚至在后來取代了存在已久的“歇家”,處于壟斷地位,擁有很大的價格決定權。其次,表現在武裝的商業集團與地方牧民之間。馬家軍閥在其壟斷商業中,借助其軍事實力武裝護運商隊,強征“烏拉”,牧區群眾不堪其苦,再加上牧區生產的不穩定性,劫掠商人的情況經常存在。代表回族商人的地方軍閥軍隊參與一系列商業沖突,使利益糾葛進一步激化成為社會問題。

(三)其他社會糾紛

除了上述兩種類型的較為直觀的利益糾葛表現外,因意識層面上的差異而導致的糾紛還有很多,諸多糾紛錯綜復雜,最后醞釀成不可忽略的社會問題。1920年6月馬部300余人在果洛瑪沁雪山開采金礦,引起藏民反對,即進行鎮壓[15]。之后又因此發生數次大規模的沖突。上述沖突的直接原因是藏人認為開采金礦會觸犯神山,同時也與果洛地區歷史上有尚武搶劫的習慣有關,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馬家軍閥與果洛地區藏人的利益爭奪直接關聯。再如,民國期間青海牧區曾爆發過數次較為嚴重的瘟疫,民國政府也曾組織過多次的畜疫調查與防治,深入牧區進行牲畜疫苗的推廣普及工作,然而成效甚微。原因之一便是蒙藏牧民對地方政府組織的疫苗注射行為缺乏信任,牧民更傾向于土法防治和去寺院求助喇嘛念經,“故在八寶僅注射牛十二頭,令番民認識新發注射之優點”[16],靠近西寧的海北地區的“熟番”“八寶”尚且如此,其他傳統蒙藏牧區的推行工作之艱難,可想而知。

二、利益糾葛下的社會與生態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認為:“權力與人民所做的安排其生活的決定相關,并與人們決定他們那個時代構成其歷史的事件相關”[17]。而“權力也統治著財產……財產關系上的不公平全靠權力來維持”[18]。這也是本文關于權利思考的理論來源之一。國內的社會學學者們也認為經濟權力是指經濟主體通過對經濟資源的控制而達到對他人的統治和支配能力[19]。基于此,也就有了本文中權力與利益的合稱——“權利”的觀點。

(一)民間的利益競爭與生存壓力

民間自發的利益競爭表現得較為直接,那就是牧民之間競爭的是對草地面積與草地質量的占有,農民之間競爭的是耕地與生產資料的占有。當不同的生產方式發生碰撞的時候,就會上升為權力的爭端。而地區的生態變遷造成的生存壓力則是利益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海牧區的地區爭端如前所述,由來已久。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與人口的增加和游牧經濟的不穩定性有關。清代雍正年間肇始的青海湖祭海制度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該地區蒙古諸部與藏族諸部的草地爭端問題。直至民國時期人口不斷增長造成的生存空間壓力,仍然是河南藏民與蒙古族爭奪牧地的主要原因。民國十九年(1930年),陳賡雅根據王士達對清末人口的估算數值,認為當時青海蒙藏人口為205 361人[20],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時,據高良佐統計,認為當時僅藏族人口就約有30萬人[21]。雖然具體人口數字的準確度值得商榷,但是其至少能反映出牧區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牧區人口的增長必然會促使畜牧業規模擴大,由此會增加草地的生態壓力,造成草地退化,進而加劇該地區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游牧經濟的不穩定性也是牧區利益爭端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游牧經濟嚴重依賴自然,加之易受極端天氣的影響,一旦遭遇風雪雹災,牧民就損失慘重、赤貧如洗。民國時期果洛地區多搶劫事件與該地區游牧經濟的不穩定性也不無關系。生存的壓力迫使牧民之間一直存在較為嚴酷的空間競爭,而不同的族群因為血緣、語言、生活方式或者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就會自發形成利益集團。上文中提到哈薩克民族的遷入遭受當地牧民的反對便是一例。事實上,民國時期果洛地區的藏人在搶劫行商之時,也沒有特定的民族目標,只不過回商在被搶商客中所占比例較高,才使搶劫問題更加復雜化。換言之,民國時段青海牧區的民族游牧區域、草地、社會糾紛的實質是生存空間的競爭。

歷史時期,青海地區的農業與牧業活動長期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農業基本分布在東北緣的河湟谷地及黃河沿岸地區。直至明清,屯墾開始發展,耕地的開墾范圍開始擴大。到了民國時期,生存壓力更甚,除去繁重的苛捐雜稅,我們認為生存壓力的增大主要來源于農業人口的增長。根據前面所引國民政府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調查統計、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高良佐的記述,我們可知青海省人口由1 056 072人增至1 313 584人,雖然此處數字值得商榷,但至少其能反映出人口的增長速度和趨勢。

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數據又是怎樣的呢?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正聞社青海分社所做統計,“農民占全縣人口之比”民和為86%、貴德為50%、大通為90%、化隆為80%、互助為90%、循化為50%、門源為40%”[22]。崔永紅等經過研究認為,1947年青海省西寧等五縣市農業人口比例為87%[23]。青海省統計年鑒中所載全省農業人口比例為90%[24]。據此,我們綜合青海蒙藏牧區的情況,認為民國時期青海省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0%較為合理。基于這個比例,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我們發現,1930年到1949年間,青海省的農業人口數量增加了將近1倍。如此,不難理解土地私墾現象為何屢禁不止了。在人口增殖造成的生存壓力面前,農民們選擇見效顯著、成本較低的墾荒,而不是耗費財力物力去提升耕作技術,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生存壓力的驅使下,牧民需要增加牲畜數量、擴大游牧活動的范圍;農民需要產出更多的糧食,擴大耕地面積。而農牧業盲目擴張之后造成的生態問題又反過來加劇了地區的生存壓力。如此一來,原本互不沖突的兩種農牧類型在有限的土地上就有了碰撞的可能,生存壓力之下的利益糾葛表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上升為權利爭端的集團行為

馬克思在論述資產者與無產者之間的關系時寫到:“個別工人同個別資產者之間的沖突愈益成為兩個階級之間的沖突。工人們開始成立反對資產者的同盟;他們一致起來保衛他們的工資。他們甚至建立了經常性的團體,以便一旦發生沖突時使自己有所保障”[25]。拋開階級屬性,單就社會屬性而言,我們發現民國時期青海省的農業活動、商業活動與他的論斷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那就是:利益沖突的雙方紛紛尋找或者組建利于自身的權力集團。

我們不妨仍然以土地開墾這一歷史事實為例展開論述,土地開墾中直接利益沖突的雙方分別是牧民和農民。事實上,土地的開墾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數農民基于自身耕作成本和開墾能力的考慮,只能就地租種地主的土地。只要稍有經濟利益,私墾的現象就會出現。1925年,馮玉祥部進入甘肅與地方割據勢力混戰,大批流民涌入青海東部地區。1927年,西寧道設立墾務總局,在道屬七縣放墾。由此我們可以推斷:1925年至1927年間,青海地區的流民問題與私墾問題已經相當突出。通過收取地價、丈放荒地和查獲私墾,到1929年青海建省之時,共計丈放荒地28 280畝,查獲私墾土地8 914畝[26]。政府收租放墾荒地,實際上與墾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契約關系,墾地的租金將二者緊緊地綁在一起。不管其如何剝削壓榨,當身處牧區的墾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只能向政府靠攏,期望仰仗政府的影響力來維護自身利益。稅糧和土地租金的多寡則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利益,由此,土地的開墾在墾民方面上升為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

在牧民方面,雖然其內部屢有草場、牧地范圍的糾紛,但糾紛的實質仍然是同一種生產方式之間的競爭——畜牧業。當農墾業進入牧區后,就意味著畜牧業的根本——草地會被占用,如前所述,開墾與阻撓的事件也不時發生。農民在一定程度上與地方政府結成了社會契約關系,找到權力集團使自身的開墾行為“合法化”,牧民又是如何向權力集團靠攏的呢?整理史料我們可以發現,最遲在清代,青海牧區就已經有了一套相當完善的地方性控制力量。在《西寧番例條款》、光緒《理藩院則例》、果洛地區《紅本法》等法律條文中均能體現出中央政府對地方部落習慣法的認可。據此,我們可以推斷,民國時期的青海牧區仍然延續了清政府所認可的習慣法,并且結合民國時期的政治情況,習慣法的適用地位甚至有可能超越清代。換言之,直至民國時期,青海牧區仍然存在著非常穩固的部落權力集團。有研究認為,直至民國期間,青海藏區的部落仍然沿襲著千百戶制度,國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保甲長一般仍由部落頭人擔任……它具有較強的割據性,部落首領甚至能夠決定本部落的遷徙與合并[27]。部落之間依靠血緣和宗教信仰來維系關系,見諸史端的牧區草地糾紛事件,最終多是寺院活佛出面協調解決。由此可見,部落及寺院勢力實際上仍是民國時期青海牧區的地方權力集團。

如上所述,對于人身依附性較高的部落、寺院組織來說,牧民的利益直接關系到部落的整體利益、寺院的宗教利益。面對大規模的農墾,雖有少數人會采取“放牧踐踏”的方式來表明態度,但多數情況下,反對最為直接的是牧區權益的利益相關者——部落首領或者寺院人員。宣統二年(1910年),西寧辦事大臣慶恕上奏:“派兵分赴黃河南北兩處勘放……初到磨渠溝境內,該番民等均欣然樂從……扎薩克喇嘛察漢諾們罕從中梗命,并遣管家作吧嗾令各廟戶群起抗阻……”[28]。我們認為,這里的“廟戶”應該是指寺院附近或者與寺院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牧民。

雖然上文已經分析了農牧民之間利益糾紛的根本所在:土地的開墾與草地的使用。但是,我們發現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線索值得關注:寺院集團也存在自發開墾耕地的現象。民國期間“湟中一帶大量土地新墾為農田,塔爾寺原有的許多牧場也紛紛放墾”[29]。這就表明,以寺院為代表的利益集團在土地開墾方面與地方政府集團也是存在利益競爭關系的。與其說是牧民反對墾殖,不如說牧民是被裹挾到部族、寺院集團與地方政府的利益爭奪之中。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看似回漢墾民與蒙藏牧民之間存在糾紛的土地墾殖行為,實際上在進行過程中已經不自覺的上升為地方權力集團之間的利益博弈。雖然在青海建省之后,蒙藏牧區已經在國家層面上劃歸國民政府管轄,但省內的地方權力集團始終沒有放棄對經濟利益的爭奪。因此,此時青海地區的生存壓力可見一斑,而竟相開墾后所造成的生態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地方權力結構調整與國家在場

前文以土地墾殖為例,論述了以農牧民利益糾葛為表象的地方權力集團之間的權利爭端過程。與之相比較,商業活動發展過程中的利益糾葛更能明顯的體現出權力集團的博弈。那么,這一系列的利益糾葛是如何發展、如何協調解決的呢?當時的國民政府在一系列的糾葛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找出商業活動中利益糾葛的所在。通過整理史料將這一時期商業活動的糾葛歸納為價格決定權的爭端、商人政治地位的爭端兩大類。

明清以來,青海地區商業活動中的商品構成以畜產品為主。由于與內地商人語言不通,“歇家”集團在很長一段時期能夠干預畜產品的市場價格,商品交易的雙方“無歇家便無法交易”[30],這就意味著價格決定權在很大程度上操縱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利益集團手中。交易的雙方均依賴于“歇家”,“蒙、番出入……完納賦稅,歇家為之包辦,交易貨物,歇家為之介紹……蒙、番安之。而寄居之漢族多余通聲氣……乃可沿途暢行,得其一紙護符,且可邀蒙、番保護也”[31],顯然這種情形下的商業活動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在“歇家”勢力集團操縱青海地區商業的時期,寺院商業和市鎮商業互相補充、并行不悖。除了前文所述的回、漢等商人所經營的商業外,寺院商業也占據重要地位:“寺院僧侶,對于經商交易,興趣更為濃厚……大半都是熟練的商業經濟人,每年由青海收買騾馬,馱運綢緞、干粉條、麥酒、銅鍋、柿餅、醋、棗、槍械,到西藏拉薩市出售后,又收買上牦牛,馱運上藏香、紅花……回青海銷售。”[32]結合前人的研究,我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寺院商業與市鎮商業都有自己特定的行銷地域和消費群體。而一旦這種制衡關系被打破,價格決定權便會成為商品交易雙方爭奪的焦點。

更為復雜的是,政治權力在商業貿易中往往與價格決定權形影相隨。歷史上,商人在很長時期內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出于經商的需要,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政治權力的追尋。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擁有政治權力也就意味著擁有價格決定權,我們仍以“歇家”為例進行論述。清至民國初期,青海很多地區的“歇家”又稱“官歇家”,清代的“歇家”不僅有回漢商人,也有藏族等少數民族商人,“如內地之里書圖差,雇納糧賦,征調徭役,皆歇家主之”[33],政府變相的賦予其基層政治權力。因此,我們認為上文中“歇家”所擁有的價格決定權在相當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政治權力所決定的。

如此,不難理解,為何“歇家”集團最終會被馬家官僚資本所取代。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清末民初之時,賦予“歇家”集團政治權力的清政府已經滅亡,民國初期的國民政府在青海地區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國家在場的淡化,使得地方軍閥勢力有了空前的政治權力,商業活動中的價格決定權自然也落入其手中。青海地區由此就出現官僚資本崛起、“歇家”集團、寺院商業逐漸萎縮的局面,而“歇家”集團、寺院商業集團的商業利益是不可能拱手相讓的,其發展過程中的糾葛、沖突自然可想而知。

整理上文所述的土地墾殖與商業活動中一系列糾葛的協調處理過程,可以發現,當時的國民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沖突的雙方也都想借國家出面協調的機會來鞏固自身的政治權力,而馬家軍閥在一系列的國家層面的協調中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最終導致了地方權力集團的重新調整。

在協調牧區糾紛、農牧業糾紛方面,國民政府一直延續了清代的做法,最為典型的便是青海湖祭祀。清代至民國初年,雖然祭海時斷時續,祭祀儀式也出現復雜的變動,但總體而言仍然是由中央政府派遣或者委任專員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從1913年馬麒參與主祭起,到1927年因有穆斯林參加祭海儀式而變換祭品時,馬家軍閥已經在形式上對蒙藏王公宣示了政治存在。蒙藏王公方面,參加祭海的人數越來越少,1937年的祭海儀式“參加的王公只是尕的,只有五個……千百戶卻一個也沒有”[34]。這些細節的變化足以表明此時的馬家軍閥已經在政治地位上占據了足夠大的主動權,蒙藏王公只有以不親自參加祭海儀式來表達訴抗爭。1938年,“青海蒙古左右兩盟代表…以日前奉蔣委員長電行營張主任代為接見后…皆赴行營,面呈青海狀況”。而該時間段也正是青海地區農牧、商業等方面糾紛發生的高峰期。基于此,上文中的利益糾葛與政治權力的爭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雖然在耕地開墾問題上的利益糾紛較為明顯,但是利益雙方并非都是針鋒相對。由于占有政治地位的主動權,馬家軍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政治權力的存在。面對國民政府“開發西北”“開墾青海”的號召,馬家軍閥集團積極響應,土地開墾也在局部地區被蒙藏王公們所接受。同時,塔爾寺放墾給回漢農民,也是人口與生存空間壓力、國家在場情況下相互妥協的一個直接表現。出現上述種種相互妥協的結果,這與國民政府的政治存在密不可分。國民政府始終在國家層面對當時的復雜形勢進行引導、協調。1929年,青海建省之時,任命九世班禪為青海省政府委員;馬步芳、馬步青曾任青海省蒙藏文化促進會、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等就是例證。

三、小結

我們并不否認影響民國時期青海地區農業、商業發展的其他因素,也不去夸大附會當時的社會問題。僅就以利益糾葛為表象的諸多社會問題而言,表面上看雜亂紛繁,但其根源卻是生存壓力的驅使、實質是權與利的沖突。從農業墾殖到牧場糾紛,隨處可見該時期農牧民所面臨的巨大的生存壓力。從商業糾紛到地方政治結構的調整,利益糾葛的催化作用不容忽視。

在此,不去評價一系列權利爭端的是非功過。如果審視當時的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就更能理解這種地區權利爭端的背景及其與國家層面的關系。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國家的政治存在在青海地區呈現出一種下降趨勢,特別是在廣大牧區,政令不暢的情況比較常見。從改土歸流到民國時期的蒙藏牧區縣政推行,每一次國家層面的改革都是困難重重。尤其是在抗日戰爭開始以后,國民政府對全國進行資源經濟的戰時調配,經濟落后的青海地區在此時處于近乎被遺忘的境地,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政治、經濟區。國家控制力減弱之時,相對封閉落后的社會環境會促使地方政治勢力權力膨脹,這已是史學界公認的史實。但更應該注意到民國時期青海地區地方勢力博弈的獨特性。以蒙藏王公和寺院集團為代表的牧區地方勢力、以馬家軍閥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勢力始終都沒有放棄國家認同。他們之間無論是農牧爭端還是商業爭端,都是當時特殊環境下的自救、自強行為。區域內部的權利爭端即使在接近無法調和之時,國家權力的向心力也始終大于地區的離心力。這也與當時的國民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在青海地區的政治存在有關。一系列利益糾葛的演化及協調解決,是民國時期青海社會生態變遷的一個縮影,更是當今地方社會發展中的一面鏡鑒。

參考文獻:

[1]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經濟與市場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2] 趙春娥.近代青海教育考析(1912-1945年)[D].武漢:武漢大學,2013.

[3] 李健勝.儒學在青藏地區的傳播與影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張保見.青海近代的農業墾殖與環境變遷(1840-1949)[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2):67-75.

[5] 鄂崇榮.明代以來青海草場沖突糾紛及解決路徑述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0(3):120-124.

[6] 關丙勝.族性規制下的歷史記憶:哈薩克人入遷青海之文本分析[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5(2).

[7] 湯惠蓀.西北五省農業調查報告·青海省農業調查(附表)[J].資源委員會季刊,1942(2):278-292 .

[8] 丁尕.國民政府在香日德的屯墾活動[G]. 青海文史資料集萃·工商經濟卷,2001:94.

[9] 楊生彬.開發西北與墾殖問題(附表)[J].開發西北,1934(3):17-40.

[10]李遠.青唐錄[M].青海地方舊志五種.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10.

[11]梁份.秦邊紀略[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68.

[12]彼·庫·柯茲洛夫.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M].王希隆,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201.

[13]青海省編輯組.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會歷史調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97.

[14]馬磊.清代民國時期甘青藏區回商、市場與族際互動[D].蘭州:蘭州大學,2013:47.

[15]白壽彝.中國回回民族史(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3:1224.

[16]青海省衛生實驗處.青海省海北八寶及門源一帶防治牛羊疫報告[J].實業部月刊,1936(8):173-176.

[17]IL Horowitz(ed.).Power, Politics and People. The Collected Essays of C. W. Mills. New York[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23.

[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1.

[19]盧少華.權力社會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114-115.

[20]陳賡雅.西北視察記[M].上海:上海申報館,1936:197.

[21]高良佐.西北隨軺記[M].南京:建國月刊社,1936:113.

[22]鄒國柱.青海農村現狀及復興之意見[J].新青海,1934:3.

[23]崔永紅,等.青海通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749.

[24]青海省統計年鑒199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74.

[2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65.

[26]青海省志編纂委員會.青海歷史紀要[M].1980:112.

[27]拉毛錯.青海藏區部落制度的形成與發展[J].青海社會科學,1995(6):96-100.

[28]西寧辦事大臣慶恕奏試辦青海墾務情形摺[J].協和報,1911(19):14.

[29]陳慶英.青海塔爾寺調查[J].藏學研究第六輯,1994:217.

[30]胡鐵球.“歇家牙行”經營模式的形成與演變[J].歷史研究,2007(3):88-106.

[31]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青海商隊[M].北京:中華書局,1984:2312.

[32]張元彬.青海蒙藏兩族的生活(續)[J].新青海,1933(3):71-72.

[33]龔景瀚.循化志·族寨工屯[M].李本源,校.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171.

[34]王志通.從帝制到共和:青海湖祭祀歷史變遷的政治內涵[J].青海民族研究,2016(1)26-32.

[責任編輯:羅康智]

Abstract: Due to the special home and abroad situation, Qinghai area was marginalized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o that a relative closed social area was formed.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spaces and materials, the local people faced severe stress in life which was reflected as the pattern of interest dispute. The current study analyzed the origins and solution of all disputes and revealed that stress in life and fighting for rights were viewed as the resource of all disputes. All disputes may bring about social ecology problems. The mediation of the dispute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interest dispute; stress in life; Qinghai; social ecology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a毛片在线|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播放毛片| 狠狠亚洲五月天| 嫩草国产在线|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xxx|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欧美成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三区二区| 婷婷色狠狠干|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视频一区亚洲| 婷婷伊人五月|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干中文字幕|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另类欧美日韩|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久|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福利在线| 欧美区在线播放|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日本黄色a视频| a级毛片网|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