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 要】《拜厄鋼琴基本教程》作為入門者學習鋼琴演奏的經典教材之一,在鋼琴演奏技術技巧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成人鋼琴基礎學習中,本文針對成人自身的特點,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正確、充分地利用這本教材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拜厄;鋼琴;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149-02
在鋼琴教學中,鋼琴教材的選用非常重要,它體現出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啟蒙教材尤為如此。上世紀50年代,中國鋼琴的啟蒙教育就使用德國拜厄的《鋼琴基本教程》,并一直沿用至今,雖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又逐漸引進了如《湯普森》、《小宇宙》等教材,為鋼琴啟蒙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與方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拜厄鋼琴基本教程》能夠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沒有十全十美的教材,關鍵在于如何正確充分地去運用,《拜厄鋼琴基本教程》作為一本典型的以手指技術訓練為基礎的教材,在成人鋼琴入門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兒童相比,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較高,手指骨骼發育完全,所以在成人鋼琴教學中,應把教材與成人自身的特點結合起來,針對性、有特點地進行教學。
《拜厄鋼琴基本教程》從結構內容上說可以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的音樂入門知識,第二部分為演奏前的準備練習,如左右手觸鍵練習、雙手練習、變奏、分句、與老師的四手聯彈練習等,第三部分是教材的主要內容,通過一首首針對性的技術練習來逐漸培養學生的手指彈奏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第四部分為一些鋼琴基礎練習,有類似《哈農》的手指練習和大小調音階練習。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第三部分主體部分的學習,而忽略其他三部分,對于成年人來說,他們對于基本樂理的理解能力較強,但手指較硬不靈活、可塑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第二和第四部分,搭配練習以增強手指的獨立性與靈活度。
在鋼琴教學的入門階段,正確的觸鍵練習是重中之重,成年人即使手指較硬,但在初次接觸鋼琴時手指仍舊很難站穩,所以剛開始可以利用《拜厄鋼琴基本教程》第二部分的單手觸鍵練習來增強手指的支撐和獨立性,用斷奏逐條進行練習,手指不用抬過高,但每一次都要積極主動,站穩進行反復練習,待每個手指均可獨立支撐后便可進行連奏與分句練習,《拜厄鋼琴基本教程》第二部分中的變奏就是很好的連奏分句練習,連奏首先從兩個音、三個音開始逐漸增加,同時可以搭配師生四手聯彈部分,使枯燥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初步體會多聲部音樂。除此之外,成年人學琴常見問題就是手太硬跑不動、沒有力量不靈活等,在課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手指操練習,如分別單獨快速抬起落下每個手指、以大指為支撐每個手指進行反彈練習等,通過這些手指練習來增強手指的屈肌和伸肌,從而達到快速有力的跑動演奏。
真正開始步入主體練習可以從第十二條開始,原則上除了個別難度較大的練習曲外,不建議跳著練,雖然有一些練習曲的練習技巧重復,但是在練得過程中各項能力都在緩慢進步,如果跳太多到后期容易產生跟不上、讀譜視奏困難等問題,所以在前期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條練習曲,讓練習者各項能力能夠穩步提升。這本教材的練習曲雖然側重技術練習,但在教授過程中不能忽視其音樂性的培養,簡潔明朗的和聲進行、音樂線條的起伏、分句的作用以及等等都要在練習曲的演奏中有意識地體現出來,如節拍的強弱表現、附點節奏及切分節奏的準確把握,提腕動作要自然放松協調、一些民歌的歌唱性演奏等等,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想在練習曲里全部演奏出來,并不是一件易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在剛開始學習時就把這些音樂要點很好的講到做到,才能為以后的演奏打下扎實的基礎。
下面針對上述提到的音樂要點,結合一些練習曲作品,進行具體的重難點教學分析。首先練習曲第十二、十三這兩首曲子首次出現了左右手五個手指輪流彈奏的樂句,一直到第十五,都是最基本的五指依次練習,彈奏時需注意手指獨立性與協調性,在練習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改變節奏的練習來初步學習附點節奏,十四、十五條的練習要以十二、十三為基礎,找出其間的變化關系,有助于快速識譜與演奏,在后面的學習中也是如此,快速找出每個曲子中的樂句規律,在開譜和演奏以及背譜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十六首含有復調因素,雙手旋律流暢獨立,又相互聯系,此曲難點在于雙手分句不同步,對于雙手的協調性是個考驗,演奏此曲可以培養學生的復調感及雙手歌唱性的彈奏。第十七首主要是左手練習,雖左手音多而密,但其主旋律在右手,彈奏時需注意左手音符的均勻度,尤其是大指需控制力度,同時左手相較右手整體力度不要過強,右手長時值的音符手指下鍵要慢而深,手臂放松,使旋律音保持連貫。第十八首出現了雙音,對于手指練習較薄弱的學生可選擇推后學習此曲,雙音演奏手指要貼鍵、下鍵整齊,右手旋律演奏富有歌唱性。第二十四首出現了兒歌,右手旋律聲部連貫歌唱,左手聲部雖不是主旋律,但線條清晰連貫,演奏時需注意兩手的力度搭配,第二十九首重點練習加連線的兩個同度音,此曲需注意告訴學生連線的種類、區別和意義。第三十二首演奏音區有了擴展,開始接觸高音部分,要在識譜和鍵盤兩方面對高音區有一個全面的練習,可把這三首與后面的四十一至四十四放在一起學習,通過近十首的練習把高音區的音符及音位熟悉掌握。第三十五至四十是左手的低音練習,手位發生變化,要加強對左手低音的識譜與音位練習。第四十五首開始出現了八分音符,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于鋼琴彈奏已有了初步的實踐認識,此時可以把八分音符、三連音、十六分音符在鋼琴上做一些簡單的節奏練習,結合第四十四首讓學生充分體會不同音值組合的節奏變化。此外,通過前期的練習手指已具備了基本的演奏能力,第四十五首開始可以逐漸強調學生演奏的力度變化、速度變化、休止符的準確演奏、表情術語的演奏表達等等,一點點充實作品,讓學生體會練習曲里的音樂性。第四十六首第二小節左右后兩個音易受右手影響而節奏錯誤,此處可讓學生弱化右手音量,專心聆聽左手的節奏,同樣問題在五十六、五十七首也需注意。第四十八首出現了附點節奏的練習,可與后面第六十一、五十五首一起學習,鞏固附點節奏。后面出現的民歌演奏難度相對較大,可因人而異進行學習。第五十二首出現的八六拍,可與八三拍一起學習,并讓學生體會與四三拍的不同。這樣演奏作品時才能更好地把握節奏韻律。第六十二首難度較大,出現了大跨度的跳動和跳音,教授此曲首先要把握他們音樂走向的內在規律,同時也要對演奏大跨度時手、腦、眼的配合進行訓練。完整的音階練習出現在第六十五首,此前可以對c大調音階進行雙手的演奏學習,同時以《拜厄》第四部分的短音階為輔助練習,對接下來音階性的練習曲有很大幫助,雙音的學習同樣如此,可以借助教材上的雙音輔助練習,也可以為學生搭配其他的雙音練習方法,在練習曲中鞏固技術。隨著調性越來越復雜,難度也有所增加,首先就體現在識譜方面,變音記號的增加使學生很容易認錯音,針對此問題不僅需要學生細心,更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調式感,通過練習音階、視唱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調式感。后期的學習中可以逐漸加入《車爾尼599》等系列,豐富手指練習,加強音樂性訓練。多聲部的訓練也是后期學習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左手常出現的保持音的形式,還有倚音、復附點、半音階的專項練習等,逐漸增強手指的演奏能力。
《拜厄鋼琴基本教程》就像一個寶藏,需要老師通過不斷推敲為鋼琴教學做“配菜”,在教學中不斷升級新的方法、觀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均衡的營養,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拜厄.鋼琴基本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2]楊碩.如何教授《拜厄鋼琴基本教程》[J].音樂生涯,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