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慧
【摘 要】大國輝煌,蒸蒸日上,當今時代的發展離不開老一輩勞動人民的智慧創作與傳承,留下了眾多優秀的遺產。其中,一部分被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很多的民間藝術起到了提升當地經濟的重要地位。最早的草編遺物是由我國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當代大學生對非遺的重視度日益提高,不僅僅是對非遺重視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喜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度;草編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240-01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新生代不可忽略的團體力量。“少年強則國強”這充分說明當代大學生在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國家在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學生更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沿。
一、“草編工藝”的國內現狀
中國廣大的農民和藝人利用當地的米皮、席草、茅草、麥秸等豐富的地方資源。編成帽、籃、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種花色繁多,質量優良,富有樸素雅致的風格,在國內外盛銷不衰。目前,我國已經有了“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標志”和“文化遺產護公益歌曲”等活動,對于增強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草編工藝品美觀、環保,但是沒有太大實用價值,因此一般都是文化氛圍比較濃郁且消費能力比較高的人群才購買,在普通人的家里很少會出現這樣的工藝品。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傳統的民間老工藝在被新工業的追趕下日益減少,所謂的傳統工藝傳承人的技術也是瀕臨單一。因此就有許多傳統工藝站在了懸崖的邊緣,當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被不停侵占、吞噬,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二、“草編工藝”的推廣與戲劇的有機結合及意義
近年來國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日益增高,如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重要傳媒平臺也對此投入了大量篇幅。但是基于此主題的原創戲劇與劇目卻少之又少,高等教育院校內部的此類原創戲劇數量幾乎處于空白階段。
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學生不僅能夠編、導、演,還可以很好的融合原創戲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趨勢,將現代的新媒體、新戲劇的力量發展成為能夠推動非遺文化的重要手段,帶來新的文化脈絡。
推廣草編工藝首先要別出心裁,有了好的創意,才能夠給后期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在“草編工藝”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者們典型故事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通過人物關系小品練習、時間與空間變化練習、人物在規定情境下感受等練習,體會戲劇表演技巧、場景更換、戲劇舞臺表演節奏等技巧,對戲劇結構及人物形象進行研究與創新。當代戲劇在環境戲劇下應用一體化的研究,原創劇本,原創話劇,原創視頻短片是能夠很好的吸引一大批群眾,豐富的內容伴隨著推廣的速度也就隨之而來。因此,我們要極力改變目前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戲劇方面研究的現狀,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傳承與推廣問題。
三、當代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度及創新理念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僅僅限于國家發展的很好的藝術品,但還有很多的非遺項目并沒有被開發出來。因此,很多大學生對非遺的重視度并不是很高。這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創新,不斷努力。
第一,環境戲劇劇目創新。環境戲劇有很強的環境氣息,是創作新型戲劇的重要亮點。想要把非遺的主題融入到新的戲劇中就可以采用環境戲劇十分具有主觀性的戲劇特點。這一點的創新可以大量吸引當代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大學生。
第二,研究方法的創新。以遼寧“草編藝術”為研究方向,弘揚本土文化。
第三,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不以傳統話劇為主,開辟新的戲劇方向,創作靈感、創作主題,全部創新來源于非遺文化。
第四,團隊創新。在影視藝術學院高強度的創新中,不斷地加入更多的創新點。由原來的單一模式到多樣化模式,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之外,還鍛煉學生其他方面的基礎能力。培養學生做到樣樣通,團隊成員也做到考慮問題更加多樣化。
第五,理論基礎的創新。打破傳統戲劇架構,引用多元化、更加前衛的、先進的實驗戲劇。將環境戲劇作為突出重點,不斷實行戲劇突破。
第六,自主學習方法改革。不以教師選段為主,讓學生自己進行環境戲劇的創作。實地了解劇本創作背景,創造與非遺有關的人物、事件,做到深刻了解劇本,并認識到非遺的重要性。
第七,研究成果的創新。增加了原創戲劇劇目及演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豐富校園文化、打造學校文化品牌、為今后國內外各大戲劇表演賽事做準備。
四、結語
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當代大學生對其的關注度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融入了環境戲劇創作,實現了教學與創新理念的共同提升,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陶立璠.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論集[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2]唐家路.草編制作技法[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3]司有侖.新編美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