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穎
【摘 要】英漢單賓句是英漢中常用的一種句式。文中以構式語法理論為基礎,探討英漢單賓構式中非典型受事賓語——處所構式。探究英漢處所構式中的共性和個性,了解英漢處所構式的承繼聯接,旨在讓英漢學習者對處所賓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英漢非常規單賓構式的對比研究提供一些闡釋。
【關鍵詞】構式語法;處所賓語;承繼聯接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218-02
目前,學界對于英漢單賓語中處所賓語的研究,不乏諸多著作。但是,以構式語法的視角,對英漢單賓中處所賓語進行對比研究的專著卻是少之又少。談到處所賓語,《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將其定義為:處所是指“事件發生的場所、境況或經過的途徑”。而朱德熙(1982)認為,由處所詞語充任的賓語都可稱為廣義的處所賓語。但實際上這個界定存在諸多爭議。因此,本文贊同《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對處所賓語的界定,并將英漢處所賓語進行進一步的承繼對比研究。
一、構式語法
構式語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理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該理論體系基于認知語言學之上,是一種新的語言研究方法論。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十分重視構式語法的發展,其理論發展目前已頗具規模。本文以Goldberg認知構式語法為主要的理論框架,分析英漢處所構式的異同。Goldberg( 1995: 4)給構式的經典定義是: C 是一個構式當且僅當C 是一個形式—意義的配對< Fi,Si >,且C 的形式( Fi) 或意義(Si) 的某些方面不能從C 的構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后來,Goldberg ( 2006:5) 將構式的定義擴大為: 所有的語言形式都可被看成是構式,即使語言形式完全可以推知,只要它們出現的頻率足夠高,那么這些語言形式也可以以構式的方式存儲。因此,本文將處所構式劃分為各個類別,以此來進行英漢構式對比。
根據Goldberg的定義,英漢單賓處所賓語都各自是一個獨立的構式,這些構式在該理論下,不是零散分布的,而是一個有組織有理據的構式承繼網絡。Goldberg(1995:75-81)詳細地闡述了四種承繼聯接。一是多義聯接:描述構式的某個特定意義和以該意義為基礎的擴展意義之間的語義關系。二是子項聯接:當一個構式是另一個構式固有的一個部分并且獨立存在時,這兩項構式的聯接我們稱之為子項聯接。三是實例構式:當一個具體構式范疇化為另一個構式的特殊實例時,兩構式之間的關系為實例聯接。四是隱喻聯接:指一個構式和另一個構式之間的關系是通過隱喻實現聯接的。本文適從承繼聯接的前三種承繼對英漢處所賓語構式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兩種語言之間在處所賓語表達上面的共性和個性。
二、英漢處所賓語構式
漢語處所賓語構式是基于《動詞用法詞典》[7]、《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5]、《動詞大詞典》[3]等經典研究文獻以及北大現代漢語庫、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的語料驗證。英語構式分類主要是基于Quirk 等的《英語語法大全》[4]、Levin 的《英語動詞分類及論元變化》[3]等經典語法專著以及英語國家語料庫( BNC) 、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 COCA) 的語料驗證,如下。
(一)英語處所構式
1.移動類構式。移動類處所構式處于處所賓語構式的中心地位。其處所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起點,終點或者途徑。這類處所構式我們可以用這樣來表述:主語/施事+謂語/動詞+賓語/移動類。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構式中,賓語的成分往往由表示處所的名詞充當。例如:
Martha slowly descended the stairs.
We walked the street.
He regularly flies the Atlantic.
在移動類處所構式中,“descend, walk and fly”表示一種位置的移動,在這些不及物動詞之后直接加上處所的受事賓語,用英語的句式限制了句子中動詞的不及物性,使句子構成了特殊的處所構式。
2.征服類構式。征服類構式的動詞性比移動類構式要更強,此類動詞往往含有占據或者征服的含義。相較于第一類構式,此類構式的中心意義不強,處于處所賓語稍微邊緣的位置。表述為:主語/施事+謂語/動詞+賓語/征服類。例如:
The horse leapt a five-foot wall.
The child crawled the field.
He travels the whole world.
在征服類構式中,“leap, craw和travel”有占領征服的含義。如馬跳過了五英尺的墻,馬在某種程度上征服了這個墻。
(二)漢語處所構式
1.移動類構式。漢語中處所賓語較為典型的構式也是移動類,和英語的構式情況基本保持一致。例如:
成千上萬的農民移居城市, 城市中貧困人口占40%。
他走大路,我走小路。
他一直飛北京。
在上面例句中,“移居,走和飛”屬于漢語中表示移動類的動詞,這些動詞后直接加了表示處所的賓語,構成了漢語中獨有的移動類處所構式。
2.征服類構式。漢語中征服類構式和英語情況一致,例如:
他睡客廳,我睡過道。
斯洛文尼亞人斯特雷將游長江。
父母各占一間,南孫只得睡沙發。
“睡”本有睡覺的含義,但是例句中使用了“睡客廳”“睡沙發”,意在施動者占據了客廳和沙發。在“游長江”中,“游”本是指代游泳的含義,但是施動者通過“游”的動作征服了具體的事物“長江”。受事在此句中成了一個更加形象的事物。
3.覆蓋類構式。這類構式的動詞和前兩類構式的動詞不同的是,覆蓋類構式的動詞屬于高及物性動詞,含有覆蓋填充之意,又或者說是對某一空間的一種填充和覆蓋。本文概括為:主語/施事+謂語/高及物動詞+賓語/覆蓋類。例如:
他下意識輕抹嘴唇.
你坐椅子。
白雪覆蓋著大地。
“輕抹、坐、覆蓋”這三類動詞在分別覆蓋了受事賓語“嘴唇、椅子、大地”,這個是漢語處所賓語構式中比較特殊的方式,區別于英語。
4.方式類構式。方式類處所構式中的處所賓語泛指某一類行為或者動作依靠的場所,并不是具體的處所。此類處所成分相對前幾類構式較為抽象。因此,我們很難類推出類似的構式,這種構式的表達形式更青睞于一種習語或者熟語形式,是漢語語言中長期演變而固化的一種形式。并且方式類處所成分的受事性并沒有覆蓋類構式強。其基本構式可以這樣表示:主語/施事+謂語/高及物動詞+賓語/方式類。例如:
他經常吃館子。
爸爸教大學。
他讀補習班。
“館子”、“大學”和“補習班”都是指的一種處所,但是和前者來比,其處所成分并不如前面的處所成分具體。在這幾個處所前加上“吃”、“教”“讀”,卻剛剛好形成了一種可接受的處所成分。這是構式整體對動詞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讓這種表達更為具體。
(三)構式對比分析
1.共性及原因。英漢處所構式通過多義聯接,都可以擴展為移動類處所構式和征服類處所構式,形成一個多義構式家族。兩構式中,以移動類處所構式為中心,輔助有征服類處所構式。移動類構式和征服類構式都是英漢處所構式固有的一個部分,是它的子部聯接。移動類構式和征服類構式作為兩個具體構式范疇化為英漢處所構式的特殊實例,表示兩種特殊的意義,一種表示為動作的起點、終點或途徑,一種表示為占據征服之意。
英漢處所構式中存在共性的原因:一是人類語言中的相似性。人類在語言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相似的階段和發展過程,導致人類認識事物的自然百科知識也具有相似性,因此在表達方式的處理上也有類似的構式。二是英漢為了凸顯動詞后的受事成分,通過構式的整體意義來表達說話者的意圖和目的,動詞的凸顯義退居幕后。
2.個性及原因。英語處所構式通過多義聯接,從原型意義處所構式引申出了兩類構式:移動類和征服類。漢語處所構式通過多義聯接,引申出了四類構式:移動類,征服類,覆蓋類和方式類。在這個多義構式家族中,漢語的承繼網絡更加豐富,分類更加具體和精細。漢語處所構式中細分出覆蓋類構式和方式類構式作為處所構式,通過子項聯接和實例聯接,以一種固化的形式保留在漢語語言中。可以看出,漢語在處所構式中表達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化。
英漢單賓處所構式的差異既與概念化個性有關,還與漢英語言系統的差異有關。張伯江(2011: 3-12)指出,在有形態的語言中,形態制約是第一位的,語義和語用表達都受制于形態; 漢語沒有形態的束縛,漢語句法結構的形成和調整,都可以直接顯示語用目的。因此,漢語中突顯的處所賓語中移動、征服、覆蓋和方式構式,這些處所可以直接句法化為賓語。但是英語受到更多的形態制約,比如英語處所構式覆蓋類和方式類的空缺。以覆蓋類為例:He sits on the chair. / 他坐椅子。英語中sit 必須加上介詞on才可以加上受事賓語,因此并不屬于處所構式,但是漢語卻可以直接使用坐+受事賓語,作為漢語處所構式中的一個實例而存在。
三、結語
英漢單賓中都有處所賓語,但是英漢處所賓語在承繼聯接中卻是有所差異的。英語因為受動詞限制較多,因此在構式承繼中的下層聯接沒有漢語分類復雜。漢語相對于英語來說并沒有那么多的制約,因此在處所賓語的表達和處理上,承繼聯接較為豐富。無論是英語處所構式還是漢語處所構式,兩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屬于單賓構式中非典型的受事賓語。將英漢處所構式進行直接的對比研究,利于今后對英漢單賓非典型構式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75-81.
[2]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5
[3]Levin B. 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4]Quirk R.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85.
[5]林杏光,王玲玲,孫德金.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M].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6]魯川.動詞大詞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4.
[7]孟琮,鄭懷德,孟慶海.動詞用法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8]張伯江.漢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用結構[J].漢語學習,2011,(2):3-12.
[9]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