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月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全世界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顯然也會對相關行業有所影響,尤其是審計與會計行業。本文闡述了大數據的涵義和相關特征,以及大數據對會計影響會計、審計發展趨勢的六個方面進行了剖析,并對如何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審計;發展趨勢
如今,大數據時代為會計和審計帶來了新的技術和方法,順應時代的變革,人們需要結合大數據的特色,更新現代會計與審計的方式與方法,更好的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一、大數據的涵義與特征
“數據”一詞最早起源與拉丁文,意為事實。數據可以用來記錄、分析以及重組某些事物。“大數據”風潮真正興起是在2012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了“大數據研究和開發計劃”,美國政府看出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希望運用大數據技術來幫助政府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此次事件意味著“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了。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大到無法利用現行主流軟件工具,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收集、分析、處理或轉化成為幫助決策者決策的可用信息。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為“大數據”下的定義為:“大數據”是指為了更經濟、更有效地從高頻率、大容量、不同結構和類型的數據中獲取價值而設計的新一代架構和技術,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大數據的第一個特點是,數據大數據具有4V特點:第一,數據體量巨大(Volume),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第二,處理速度快(Velocity),1秒定律,這一點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第三,數據種類多(Variety),有圖片、地理位置信息、視頻、網絡日志等多種形式。第四,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Value)。存在單一數據的價值并不大,但將相關數據聚集在一起,就會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原始的數據采集、處理以及應用的改變都與大數據相關,而且還更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大數據為人們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更新了人們在收集、操作、以及使用數據時的方式方法。
(一)大數據讓采集和處理事物整體的全部數據成為可能
抽樣審計從19世紀興起,大量的數據全部進行審計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抽樣審計并不能解決數據缺乏以及獲取數據受到限制的問題。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前,由于可利用的工具不夠先進,只能對少量數據進行收益和分析。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收集以及分析的數據量大大提高。
(二)在大數據時代,利用數據的效率代替數據的精確性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前,人們追求的是數據的精確性,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后,數據的精確程度變得無足輕重。大數據紛繁多樣,優劣摻雜,精準度已不再是分析事物總體的主要手段。只需利用大數據這一工具來了解事物的未來發展方向即可,而且還可提高數據的處理效率。
(三)在大數據時代,人們難以尋求事物直接的因果關系,而是深入認識和利用事物的相關關系
從古至今,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追求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但探索因果關系不僅過程很困難而且對于事物發展作用不大,而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已經不用將大把時間花費在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上,可以將精力放在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上,因為它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大數據時代會計、審計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審計人員以及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因為他們需要轉變以往的工作模式以及數據處理方式。大數據需要審計人員以及會計人員能夠從龐雜的大批數據中辨認出對會計、審計的意義與價值,并進而協助決策人員做出最佳的決策。大數據對會計、審計發展趨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事后的財務報告向實時財務報告發展
如今,財務報告的編制一般都在企業一年度的經營完成以后才會出具,而且編制時間較長,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與利用效率,不能夠及時反應企業日常經營過程的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人們日益發現實時財務報告對企業對社會的重要性,大數據技術使實時財務報告成為可能。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實時財務報告的重要性,而大數據技術使實時財務報告成為可能。實時財務報告是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較好交叉融合的產物,是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技術和方法發展的必然產物。
(二)從會計的反映過去向預測未來發展
會計是企業信息的記錄者,是一種事后管理,對于未來事物的發展趨勢掌控不了。然而,企業對于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的需求程度已經超過了對于過去事物的記錄。在大數據時代,會計人員需要更多地尋求利用大數據對企業的未來進行預測或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并明確企業業績增長和價值的提高。大數據能夠促使企業會計人員在企業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數據的分析與挖掘過程中為企業的高層領導提供更具有價值的信息。
(三)從單一財務管理向綜合財務管理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財務管理的理念將發生實質性的變革。企業財務管理將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財務領域,而是會拓展到計劃階段、供應階段、生產以及銷售階段,也就是說,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和中心工作是收集、處理、分析和管理與企業業務有關的一切數據。
(四)從抽樣審計模式向總體審計模式發展
過去,被審計單位的全部數據不能完全被審計人員收集與分析,審計人員主要依賴傳統的審計方式,但是樣本具有局限性,不能夠反映整體的真實特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搜集和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全部數據成為可能,使得審計人員可以建立總體審計的思維模式。這種基于總體審計模式的思維,可以使審計獲得革命性的變化。
(五)從單一審計報告向綜合審計成果應用發展
如今,審計報告的形式較為單一,格式固定,報告所反映的內容不充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可以增加審計人員的工作成果,比如可以將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獲取的大量數據和信息運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促進審計成果的綜合應用,取得良好的綜合審計成果的應用效果。
(六)從精確的數字審計向高效的數據審計發展
直到今天,審計人員的審計技術依然建立在精準的基礎上。這種審計模式適合于只能獲取“小數據”的環境下,因為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數據不多,所以審計人員必須盡可能通過精準的數字量化被審計單位的業務,從而提出審計結論和意見。隨著大數據技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審計人員應該開始從一個比以前更大、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被審計單位,也就是說將“樣本=總體”植入審計人員的思維中。與依賴于精確性的小數據時代相比較,大數據從數據來源的廣泛性、海量的數據和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幫助審計人員進一步認清事情的真相,“局部”和“精確”將不再是審計人員追求的目標,審計人員追求的是事物的“全貌”和“高效”。
參考文獻:
[1][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余建斌,趙展慧.大數據崛起[N].人民日報,2013-02-22.
[3]陳一鳴.美國:以國家戰略應對大數據時代[N].人民日報,2013-01-17.
[4]金良.紐約時報:大數據時代降臨[D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usexpert/20120213/232011368877.html,2012.
[5]張新民.大數據:深刻改變未來[M].科學出版社,2013.
[6]秦榮生.云計算對會計、審計的挑戰與對策[J].當代財經,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