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
摘 要:在當代的教育體制下,如果高職院校想要能夠提高自身的辦學質量,使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能夠更加規范,課程結構能夠緊跟社會上的互聯網潮流,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金融實用型人才,那么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對自身的專業建設進行一定的改變和改革,使得專業所涉學科能夠更加的貼近互聯網金融的需要,只有堅持緊跟當下的互聯網潮流才能夠進一步為社會輸送有效的經濟人才。教師還應當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不同方面的教育,通過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用合作式教學法是的學生能夠進一步深入地了解當前學科的意義所在,通過案例教學法來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見的各類問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道路掃清一些障礙。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多種教學資源,例如視頻,實例,專業人員進課堂進行一些專業知識講授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
一、建立能夠充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課程體系
互聯網金融不可否認的是社會發展的的必然產物,數據時代的發展必定會使得互聯網行業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內都產生聯系,而互聯網金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互聯網技術和傳統的金融行業融合衍生出來的新時代的產物,但是它絕不僅僅是互聯網行業和金融領域的簡單融合,而是在與傳統金融行業保持緊密聯系的同時,還在金融安全,移動支付等網絡技術問題上進行改革的創新產物,但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已經被廣大用戶所接受,成為發展勢頭最猛的新型網絡技術。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以及云技術的不斷突破,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創新發展等,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金融行業,大多數人更加青睞互聯網金融行業機構。因此,在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改革過程當中,首先需要讓學生能夠打下堅實的金融理論基礎,高職院校應當建立與互聯網金融密切相關的金融基礎課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意識到當前社會上金融學的基礎理論與互聯網技術的實踐應用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從基本上就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同時學校通過將金融學的基礎理論與互聯網金融相結合,也能夠使得學生提高自身的關于此類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將復雜的互聯網知識融入進學生們更加擅長的專業領域當中。
并且在對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夯實的過程當中,實踐教學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還不能完全意識到自己辦學的優勢就在于能夠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理論經營教學,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培養的是實踐綜合人才,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成體系當中,更應該突出這方面的特色,強化高職院校的實踐教育。對金融專業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當能夠使得學生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趨勢下也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
二、針對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時代進一步改革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方法
由于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高職院校的辦學也需要變得更加靈活,課程體系不能夠單純的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而是需要在基礎教育的同時進一步拓寬學生自身的知識面,事實上,在當前的社會教育大環境當中,高職院校向社會提供的主要是綜合技術型人才,金融相關的高職教育也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操作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在脫離學校環境走向社會之后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環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網絡支付以及網上金融投資等網絡金融越來越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這一發展為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事業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并且從我國的經濟制度上來說,隨著我國金融政策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成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當互聯網技術能夠大規模的運用于在線支付,投資和信息互通當中時,也就能夠進一步的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的發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對傳統的金融體系產生一定的沖擊。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會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起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推動了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育的與時俱進。在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改革過程當中,首先需要讓學生能夠打下堅實的金融理論基礎,高職院校應當建立與互聯網金融密切相關的金融基礎課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意識到當前社會上金融學的基礎理論與互聯網技術的實踐應用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從基本上就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同時學校通過將金融學的基礎理論與互聯網金融相結合,也能夠使得學生提高自身的關于此類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將復雜的互聯網知識融入進學生們更加擅長的專業領域當中。但是顯然當前的高職院校還有相當一部分不能夠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當中,仍然有許多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們一時間也難以轉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思想,不能夠順應互聯網時代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金融類教學的課程教師也應該注意,在信息時代已經成為大環境的今天,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優勢,通過多媒體,微課堂等引導學生對當前課程的認知。
三、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高職金融類人才培養模式
3.1.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有更加準確的認識,能夠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面對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互聯網金融的動向,需要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作出進一步的修訂,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融入全新的認識,符合當下的新的訴求,堅持社會發展的新林年,從而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們能夠迅速融入進社會。
3.2.對專業課程的建設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升級,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對于校內學生的培養目標還是針對傳統的金融行業,培養在傳統金融機構當中工作的柜臺人員,營銷人員等傳統的金融職位,因此在課堂的設置當中仍然存在著課程相對陳舊,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反映出當前時代的進步,不能夠順應互聯網金融的大趨勢等缺陷,這就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不能夠適應行業的迅速改變和發展,高職院校應當根據當前的社會金融建設,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制定全新的課程教育體系。從而使得畢業生在走向社會之后不會由于專業的限制而產生茫然感。
3.3.加強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
如果想要順利的進行相關的金融體系構建,除了需要高職院校的整體優化更新以外,能夠組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也是格外重要的。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大多數受到的都是傳統的金融教育,許多教師自己也還不能掌握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種種變化,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對教師隊伍進行整體的培訓升級,通過對教師隊伍進行全面深化的培訓,在各個企業進行在職實踐,通過多種方式接觸互聯網金融,使得教師隊伍能夠對互聯網金融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以外,還應當積極引進全新的,受到新時代教育的教師加入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當中,對原有的教師隊伍進行重組,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4.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對互聯網金融認知的進一步提升
在過去的高職院校教育過程當中,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實際參加企業實踐的機會很少,而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興起,互聯網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金融專業實習生有更多的機會親身去企業進行實習實踐,基于這樣的現實狀況,高職院校應當抓住當前的機會,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更加準確的掌握當前社會上的人才需要,隨時關注企業的變動,調整人才的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總結
在當代的教育體制下,如果高職院校想要能夠提高自身的辦學質量,使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能夠更加規范,課程結構能夠緊跟社會上的互聯網潮流,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金融實用型人才,那么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對自身的專業建設進行一定的改變和改革,使得專業所涉學科能夠更加的貼近互聯網金融的需要,只有堅持緊跟當下的互聯網潮流才能夠進一步為社會輸送有效的經濟人才。
而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還是將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不能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甚至還有部分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體系是通過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進行刪減更改之后得出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金融專業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出各個金融機構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學生在校期間,高職院校應當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專業考試,取得部分專業證書。從整體來看當前的就業形式,互聯網金融應該盡快使課程體系合理化。
“互聯網+”的影響力逐漸加深,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應該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對自己專業的教學內容更新換代。不局限于舊格局,分析傳統專業課程的更新趨勢,對改革內容進行合理規劃,鼓勵專業教師更新課程,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比例如,在相關平臺開設金融類課程;注重金融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彼此滲透,取長補短,在新的金融課程的開展中中充分的參考法律、數學、外語、計算機、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培養大學生的能力為教學重點,落實課外實踐安排,提供優質的學生實習基地,要以實際相關職位以及職業要求對課程體系加以重塑;使“知行合一”在相關的課程上得到充分的體現,盡力拓寬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并提升其相關綜合能力,最終使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下構建的課程體系更加的合理與完善。靈活的進行多種模式的教學。科學的教學方式和合理的教學手段是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發展的前提。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向大學生灌輸相關的專業課程。為了盡快適應“互聯網金融”,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合理更新的基礎上大膽的推進“導學式、探討式、案例式、互動式、模擬式”教學模式。比如,在對“銀行綜合柜臺業務” 和“金融服務禮儀”課程講解時,模擬創設情景,結合客戶接待、銀行服務引導、大堂咨詢、柜臺工作人員業務操作;在“金融營銷服務”課程時對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形式進行分析調研、寫報告并設計營銷方案,制定評分準則并使相關學生進行打分,通過綜合最終成績來對金融學生的營銷能力進行評估。要通過“提問―計分”模式來提升課堂氣氛的活躍性,通過案例教學、相互討論、模擬實操等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金融行業業務流程的熟練性,并掌握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學生畢業前便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網絡環境下高職教學方法的改革[J]. 張信,路致遠.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6(02).
[2]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 姚利民,段文彧.中國大學教學. 2013(08).
[3]改革教學方法 培養創新人才[J]. 張德江.中國大學教學.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