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 要:工農業生產在創收大量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威脅,水土環境被破壞的程度都尤為嚴重。水利部門在落實水利生產工作的基礎上,需要積極地治理水土,強化水土保持工作。為了可以掌握實時化的水土信息,需構建可監測水土環境的監測系統,并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本文根據對當前的水土工作的認識,分析相關信息化發展與監測工作。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信息化工作;思路;要求
水土保持工作屬于長期性的環境治理工作,盡管在短期內難以看到治理工作的成效,但是卻有助于恢復水土。展開相應的水土治理工作時,需結合水土環境的具體狀況,來對各項水土保持與污染化解工作建議安排,基于生態文明構建的工作需求,相應的環境監測必須做好,同時還要結合水土監測需要,對信息化系統加以完善。本文探討水利部門的相應工作思路。
1 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水平的現實意義
水土治理活動已經獲取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該環境治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仍舊不可被放松,監測工作是水土治理環節不能缺失的重要環節,其在治理準備與后續治理成果考察工作中均可發揮作用。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制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對水、大氣、森林、水土流失等要素的統計、監測、核算能力建設,健全監測網絡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開展全天候監測,加大各級政府財政資金對監測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時準確地掌握生態環境要素動態變化,并把水土流失面積列入生態安全預警指標。
2 工作要求
監管重點監測包括生產建設項目監督性監測、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成效監測,以及生態脆弱地區、禁止開墾陡坡地、湖泊和水庫周邊植物保護帶等區域水土流失狀況監測。監管重點監測具有監測對象隨機、監測任務量年際有變化、與管理需求緊密結合的特點,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管理工作需要按年度提出監管重點監測任務清單。因此,監管重點監測是管理部門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開展的,直接為管理服務的監測,不是對管理對象監測的全覆蓋;目的是為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和效益評估提供依據,為需要重點關注的生產建設項目和區域水土保持監管與執法提供準確的監測數據,豐富監管方式和手段,為監管提供監測服務。
應急和案件查處監測具有不可預見的特點,屬臨時或緊急性任務。自然或人為災害引起的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應急處理、減災救災需要及有關要求,快速反應并組織開展應急監測。水土流失案件辦理和糾紛仲裁,一般都應由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提供公正、準確、全面的監測數據。應急和案件查處監測,對監測成果的及時性、準確性要求高,必須強化監測機構能力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水土保持監測隊伍。
3 工作思路分析
3.1 確定整體工作目標
水土保持監測與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滿足水土保持工作監管要求和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制度要求相適應的工作格局與能力;再經過3~5年努力,建成覆蓋全國的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信息化應用監管網絡與體系,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能力與水平顯著提升。水利部組織編制完成《國家水土保持監控能力建設項目總體實施方案(2018-2020年)》《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規劃(2018-2022年)》,按照總體目標要求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任務。各?。▍^、市)水利水保部門要結合實際按照總體目標要求,抓緊制訂工作方案,積極落實推進。有條件的?。▍^、市)可以先行一步,條件不具備的省2017和2018年應把工作重心放在試點上。
3.2 把握基本工作職責
在展開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工作時,監測機構與水利管理部門要發揮作用,積極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水行政部門需擔負分配職責的工作。在正式實施環境監測與管理工作時,需先圍繞監測區域的環境條件來設置監測工作任務,并形成工作并規劃,切實將多個監測任務有效落實,并明確需要消耗的活動經費,控制監測成本,在一階段的監測工作結束后,需及時向上級管控部門匯報水土監測信息成果,以確定下一階段的治理工作方向。
監測機構主要負責水土監管工作,監測人員一方面需深入水土環境之中,展開檢測工作,另外還需對水土環境信息與變動情況加以匯總,形成真實可信的監測工作報告。為了提升環境監測工作效益與精準性,需注重引入信息手段,構建水土信息平臺,在平臺中分享水土信息,充分發揮出信息資源具有的價值。
3.3 充分利用信息成果
監測水土保持工作進展與水土環境狀況,主要是為了確定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各項治理工作的開設效果,而后繼續保持或者對原有的污染問題處理措施加以改進。因此在監測系統中,信息應用工作也需被關注并重視,水行政部門應當形成完備的信息發布制度,將水土環境被污染的情況以及治理成果發布到公共信息平臺中,使水土保持工作的影響力被有效擴大,針對監測成果中反映的環境治理問題,要及時落實懲治措施,保持水土環境監管工作應當具有的權威性。
3.4 完善監測制度
水土信息監測工作需在制度約束下展開,信息平臺建設工作也會受到工作標準的影響。水政部門如果想要使水土監測工作可保持較高的規范化水平,需建設可行的工作標準與工作制度。規范化的監測工作才能獲取可靠的檢測成果,水土保持工作也能夠被持續推進,當水土環境出現變動,管理制度也需隨之被調整。制度制定人員需根據治理區域的情況來修訂制度,在革新治理制度工作中,水土信息資源也將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3.5 針對水土保持工作開展考核測評
推進水土管控工作還需從考核與督查活動中獲得支持。水利部門需運用科學的考評策略,對各個參與治理水土工作的部門的工作成果進行考察與確定,對考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記錄,并上報上級部門,反饋水土治理狀況與現有薄弱之處,通過專項檢查活動來明確部門職責,上級部門可整合信息,進一步細化水土治理的相應工作職責,轉變工作開展方向,強化信息建設工作。
4 結束語
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幫助減輕工農業活動給水土環境帶去的破壞性影響,有效優化現有的水土環境?;诰珳视^測水土環境的工作需求,本文探討了監測工作,通過使用信息化監測技術可以精準把握水土環境的動態信息,確定治理工作效果,本文還分析了在該項環保工作展開信息建設活動的實際意義,水利部門要積極宣傳,通過運用多種途徑來完善水土環境的信息監測系統。
參考文獻
[1]郭索彥.水土保持監測與信息化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現狀和思路[J].中國水土保持,2017(9),1-5.
[2]馬紅斌,周利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性監測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8(2).
[3]史鳳海.試論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基本思路[J].科學與信息化,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