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
摘 要:在當前的世紀經濟形勢之下,經濟體制的變化難以捉摸,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不可控的改變,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體制改革,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十分的迅速,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想要讓學生能夠準確的把握動向,對變化進行應有的反應,就必須將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當中。在當前的高職院校金融教育體系當中,專業教材教學仍然占到了相當大的一部分,金融專業的基礎理論教學占據了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事實上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的教學特點,與社會上的主流本科院校相比少了一年的實踐課程,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課程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刪改,在刪改過后的相關專業教學課程中保存的大多數依舊是理論性課程,大多數的實踐課程都被刪去,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不能及時把握金融領域的動向,即使現在有一部分高職院校以及意識到了實踐課程對于學生培養的重要性,開設了其他關于實踐的課程為學生提供鍛煉,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仍然屬于不成熟的起步階段,在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推動高職院校和社會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辦學。
關鍵詞:高職;金融;校企合作
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開啟校企合作教學的意義
事實上我國高職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最初的目標就應該是針對企業的需求培養出多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在培訓的過程當中應當將社會上的企業需求作為最基本的培養需求,因此為了能夠達到社會上的企業需求,對社會上的企業環境和機構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于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有著相當大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就能夠使得學校和企業迎來雙贏的局面,多家企業在這樣的合作過程中能夠讓學校準確的培養出自身需要的人才,而學校也能夠培養出更加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對自身的教學質量也是一種質的提升。
在當前全球化的經濟大趨勢之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狀況一直處于一個變幻莫測的狀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堅持進行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使得我國國內的經濟發展也十分迅速,高職院校的金融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想讓學生能夠全面具體的對自己將來的工作環境 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要求學校需要采用校企合作這一方式。高職教育由于自身教育重點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將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照搬照抄過來,相比較于本科院校的思念純粹理論教學,高職院校多了許多的社會實踐時間,如果想要保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安全和準確,那么校企合作也絕對是最好的方式。當前我國高職金融教學的專業課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許多的理論知識,占據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但又由于高職教育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們的課程內容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精簡,實踐教育的機會變得更少。這就使得學生們不能及時準確的把握金融領域的崗位動向,雖然當前許多的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在金融專業課程當中加入了許多實踐課程,目的在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理論教育根深蒂固,實踐課程還是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校企合作辦學能夠使得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面,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學校能夠進一步的培養綜合實踐型人才,而企業也能夠通過自身的需求來培養適合崗位的優秀人才,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度。
二、我國當前校企合作現狀
1.課程建設形式不能做到多樣化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大多數還是只有課程置換以及課程共同建設兩種合作方式,所謂課程置換,就是將傳統的金融校內設立的理論課程替換為實踐課程,并不能考慮到課程的進度以及銜接,大多數院校都會因為沒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課程安排而使校企合作模式退化。而課程共建相對而言就是一種比較貼近學生的教學方法,企業會委派專業人士來到校內,與校方共同討論課程的創建和設想,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2.對于課程建設的局限性過高
在當前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當中,大多數的課程建設還是在相關的專業性課程方面,大多數專業課教師將在專業課范圍內設立校企聯合課程當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也是自然而然會產生的觀念,但是這種想法在非專業課教師的心里還沒有成熟,在實際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當中,非專業課教師往往還是按照老樣子照本宣科,并沒有投入進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中來,在當前的許多專業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大多數都更加重視專業技能是水準,而忽視了學生的包括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等人格方面的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就是想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學習到知識的同時還能走向社會磨練自己,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如何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大多數還是只有課程置換以及課程共同建設兩種合作方式,所謂課程置換,就是將傳統的金融校內設立的理論課程替換為實踐課程,并不能考慮到課程的進度以及銜接,大多數院校都會因為沒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課程安排而使校企合作模式退化。而課程共建相對而言就是一種比較貼近學生的教學方法,企業會委派專業人士來到校內,與校方共同討論課程的創建和設想,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如果想要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的實施,首先應該確定雙方在這一活動當中,都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帶頭作用。通常情況由于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學校還是要主要參考企業的意見,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將企業認為是主導個體,企業應當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培養方向以及學生的培養高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只有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校確立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才能進一步的推動校企合作的實施。之所以讓學校成為課程建設當中的主體,是因為在課堂建設過程當中高職院校的教師們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企業對高職院校提出了具體的人才需求和教學需求之后,就需要教師們教學過程當中對教學要求進行實踐。由于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當中的特殊性,使得學校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教學作用,對校企聯合辦學的最終目標是極大的推動,能夠滿足企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當前的高職院校改革當中,活動開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理論有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從而在進入企業從事工作之后能夠更加適應,更迅速地融入社會環境,因此這就要求了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教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們理解企業運作的內容以及金融專業崗位的一些規則,高職院校需要在對學生進行傳統的課堂授課的同時,還要進行相關的社會教育。最后,樹立以項目課程為基本方式、以課程單元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模式,保證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成果。項目課程,就是在課程開展的時候,企業提出的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這種方式能讓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具體需要更加契合,幫助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整合。課程單元則是一門課程的組成單位,通常情況下一個課程單元當中會有幾個課時,將教學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整理就能夠形成一個課程單元。
四、總結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大多數還是只有課程置換以及課程共同建設兩種合作方式,所謂課程置換,就是將傳統的金融校內設立的理論課程替換為實踐課程,并不能考慮到課程的進度以及銜接,大多數院校都會因為沒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課程安排而使校企合作模式退化。而課程共建相對而言就是一種比較貼近學生的教學方法,企業會委派專業人士來到校內,與校方共同討論課程的創建和設想,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在當前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當中,大多數的課程建設還是在相關的專業性課程方面,大多數專業課教師將在專業課范圍內設立校企聯合課程當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也是自然而然會產生的觀念,但是這種想法在非專業課教師的心里還沒有成熟,在實際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當中,非專業課教師往往還是按照老樣子照本宣科,并沒有投入進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中來,在當前的許多專業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大多數都更加重視專業技能是水準,而忽視了學生的包括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等人格方面的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就是想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學習到知識的同時還能走向社會磨練自己,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想要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的實施,首先應該確定雙方在這一活動當中,都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帶頭作用。通常情況由于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學校還是要主要參考企業的意見,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將企業認為是主導個體,企業應當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培養方向以及學生的培養高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只有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校確立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才能進一步的推動校企合作的實施。
因此當我們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構建過程當中,就需要對此進行全面的思考與度量,高職院校所建立的課程體系是否能夠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產生足夠的影響,是否能夠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滿足當前各個金融企業對學生的根本需求。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專業建設必須能夠和社會上的金融相關崗位規則相適應,否則課程的建設就會脫離社會實際,成為無用的課程,也耽誤了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進步效果。針對課程體系建設的評價也有固定的標準,通常而言就是課程是否能夠促進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文化,是否能夠真正的了解企業和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其次是是否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進一步的有效提升。在對課程進行全面整體的整理和組織過程當中,需要各個教師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包括學校內的硬件設施等等進行資源分類,在教學過程中將他們進行補充和整合,根據課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變成自己的特點,從而形成了各個教師獨特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學大綱等相關教學資料,更多情況下要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培養出對社會更具有實際意義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校企合作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為例[J]. 王娣,曹珂珂,李妍,謝海偉,任茂生,許暉. 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6(03).
[2]校企合作下的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 李夢. 重慶與世界(學術版).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