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
摘 要: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和傳統本科院校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果高職院校想要展現自身的教學特色,首先就要堅定的開展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培養出能夠迅速適應崗位需要的金融專業人才。但是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是有待加強。本文對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如何正確的展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以及當前校企合作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變方式,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相關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以及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好的開展校企合作,推動高職院校的教學進程也被廣大高職院校所重視。要將學校作為調整的主體,是因為在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過程當中,教職工們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企業提出了自身的要求之后,需要教師在課程建設當中體現出來,由于教師的職業特點,可以使得學校在課程建設當中能夠起到建設的主體作用。其次,在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實現對學生綜合培養的教學目標,是校企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在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的課程建設時,我們需要對課程目標的設置有一個全面的具體的考慮。首先課程內容一定要與企業的日常需求相適應,對企業的具體需求需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落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在進行課程的整體構建時,也需要教職工們將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培養進行一個分類以及最終的全面整合,最終因材施教,在課堂當中呈現出獨特的教學內容。
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重要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形勢不斷變化,每時每刻都會出現不同的發展趨勢,并且由于我國積極引導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不斷的發展,引導中國經濟能進一步的世界化,我國內部的經濟改變趨勢更是令人難以捉摸,金融行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想要讓學生能夠及時的準確的了解金融行業的改變,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就必須要運用到實際辦學模式當中。
事實上,當前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育過程當中,傳統的金融專業教材還是處于一個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根據傳統教材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相比較于社會上的主流本科院校而言,原本就少了一年的教學實踐課程,高職院校教師繼續堅持原有的理論式教學無疑是給學生的實踐能力雪上加霜,加上今年來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也進行了一部分精簡大多數實踐課程都被當成不必要的課程被從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刪去,這種偏重理論的教學模式使得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使得學生對目前的金融領域變革不能有一個及時的具體的了解,即使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實踐教育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教育階段,已經加入了其他方式來彌補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但是大多數高?,F在還是在一個起步階段,不能夠完全應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需求,因此當前最好的方式就是展開校企合作的聯合辦學模式。
事實上,根據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能夠培養出更加偏向實踐的綜合型人才,彌補社會上主流本科院校中理論人才過多造成的實踐人才的空白。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能夠對金融機構,金融企業等等能的崗位和工作環境以及工作特點等等工作模式有一個具體的了解,這對于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你的提升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開展校企合作的聯合辦學模式能夠使得高職院校與企業產生雙贏的局面,學??梢愿鶕髽I的實際需要,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準和需求,制定并進行一個準確的具體的培養目標,培養出更加能夠適應社會的實踐型人才,從而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也能夠迅速的適應社會需要。而企業也可以收獲到更多自身真正需要的金融專業人才,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人才吸收,促進進一步的企業綜合實力提升。
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校企合作辦學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建設形式僵硬單一,不能夠靈活轉變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當中,主要的課程建設形式只有兩類,也就是課程置換和課程共建。
所謂課程置換,也就是將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傳統課程建設全部都替換成企業要求的專業課程進行教學,然而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過分與某一家企業的人才要求貼合,在應對其他企業的人才需求的時候難免會再次出現專業技能缺失的情況。因此當前大多數學校都采用和企業進行課程共建的教學模式。
所謂課程共建,也就是在校企合作當中,學校教職工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商討專業課程建設的框架,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的都是讓企業的相關人員加入進學校的課程構建隊伍當中,參與進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計,然而當前社會上并沒有同類別的教育機構或者是其他的中介公司來作為中間人促進校企合作,大部分學校和企業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溝通障礙,使得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并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部分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的硬件設施不足而不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才需要,而企業也不能找收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
2.2.課程設置局限性強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當中,大部分還是僅僅停留在專業課程的建設,對于一些非專業課程的建設則并沒有重視,這是因為在金融專業的課程當中,針對專業性強的課程進行更加深化的改革是高職院校相關教師自然而然會產生的一種觀念,而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培養綜合性人才的理念還是比較薄弱,一些專業性不強的任課教師也沒有意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得到校企合作建設的科目往往十分有局限性。
2.3.在課程建設過程當中不能夠正確理解校企合作的概念
在我國的高職院校當中,大多數金融專業的任課教師還是保留著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對專業理論知識過多的重視,導致了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與建設,部分專業任課教師認為校企合作就是像合作企業輸送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的金融專業人才,完全忽視了在工作崗位當中,人才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可事實上,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讓高職院校和企業能夠達成合作互贏的關系,當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而學生由于社會上的固有限制不能得到很好的實際鍛煉的時候,合作企業就可以給金融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綜合素質等社會平臺,從而彌補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課程缺失以及全面綜合素質的匱乏,完成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2.4.社會各界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事實上每一家企業最終都是以盈利作為根本目的,部分企業追求的東西與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存在著矛盾,導致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建設并不能夠深入,不認為校企合作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大多數企業并不會主動考慮校企合作的經營模式,而一些中小企又因為規模小,經濟投入低,自身的資金鏈條十分有限,容易因為工資較低而損失人才,即使前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投入,后來也會面臨著人財兩空的風險,同時社會上也存在著一些偏見現象,大部分家長看不起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認為只有坐在辦公室才是好出路,成為實踐一線人才是沒有出息的體現,這種具有傳統偏見的思想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尋找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受挫。
三、如何改善當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3.1.堅持雙方平等的原則
在進行校企合作,雙方共同進行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都應該確立各自在建設當中起到的作用,堅持任何情況下雙方都是平等的合作關系的原則。事實上,通常情況下,企業應當在課程建設當中起到主導作用,這是由于在學校調整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課程的安排是應當由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而進行一定的調整,在課程的調整當中,企業可以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相關的師資力量投入都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企業自身能夠發揮正確的主導作用,提出正確的要求,對學校進行引導,才能真正培養出合適的專業人才。
而之所以要將學校作為調整的主體,是因為在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過程當中,教職工們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企業提出了自身的要求之后,需要教師在課程建設當中體現出來,由于教師的職業特點,可以使得學校在課程建設當中能夠起到建設的主體作用。其次,在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實現對學生綜合培養的教學目標,是校企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
3.2.改進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內容
在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的課程建設時,我們需要對課程目標的設置有一個全面的具體的考慮。首先課程內容一定要與企業的日常需求相適應,對企業的具體需求需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落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在進行課程的整體構建時,也需要教職工們將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培養進行一個分類以及最終的全面整合,最終因材施教,在課堂當中呈現出獨特的教學內容。
3.3.對教師團隊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建設
在高職院校當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最終的素質水平有直接的關系,教師團隊專業性的高低會對學生的水平高低有直接的影響,但是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理論知識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都具有非常過硬的理論知識掌握,但是大部分教師由于是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進行教育事業,而缺少在金融行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在對教職工的培訓過程當中,高職院??梢圆扇÷撓到處熯M行空缺崗位實習的方式,將課程任務不繁重的教師外派到金融機構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通過教師參加金融機構的實踐,提升教師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時也能幫助合作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同時教師在實習當中也能真正的了解金融企業的需要,從而在回到學校之后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加準確的針對性培養。
高職院校應當對教師在課余時間去金融機構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報以支持和鼓勵的態度,教師通過自身扎實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合作企業之間的資源優勢進行一定的結合,雙方進行分工合作,共同時間技術與知識的創新,從而能夠使教師在根本上了解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回到職業崗位之后也能對學生進行更加貼切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高職教育發展“三化”與“三跨”理念的若干思考[J]. 毛大龍.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30).
[2]互動式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J]. 梁珍,顧丹. 職教通訊. 2016(05).
[3]校企合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趙蒙成. 職教通訊. 2016(04).
[4]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政策變遷的漸進模式研究[J]. 黃文偉. 職教論壇.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