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預算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監督等方面分析了A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
一、A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
A事業單位是由國家統計局實行垂直管理的政府統計調查機構,是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正處級事業單位。A事業單位自成立之初就采用的是會計電算化進行賬務處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通過設置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采用借貸記賬法來進行會計核算,建立了預算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和財務監督等財務管理制度。
二、A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
1.預算編制準確性不高
A事業單位未設立專門的預算部門,其預算工作一并納入辦公室,預算編制人員大致遵循事業單位計劃及預算規定進行編制,但是未全部結合下年度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的需要統籌安排,造成預算金額的不準確,另外,職能劃分的不清晰對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2.預算編制時間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預算編制要經歷“二上二下”的編制程序,同時要求各單位應從上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進行預算編制,而A事業單位的的預算工作及財務活動都交由辦公室負責,在實際中其縮短預算編制時間,以上年決算為基數按一定比例調整。
3.預算監督意識不強
A事業單位的預算未做到有效的監督。單位的預算是直接上報領導審批,預算的監督意識不強。當面臨項目經費核算不明晰、項目經費未按預算確定的范圍使用的問題時,預算難以管理。
(二)收支管理
1.未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及標準執行
A事業單位雖然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由于財務人員自身業務水平的差異及執行力度不強,對單位的支出未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及標準執行,未做到對節約潛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進行重點管理和控制,實施的結果并不理想。
2.支出手續不齊全
A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強調嚴格控制各項支出,支出手續齊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大額現金支付、付款手續不齊、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內容不符等問題,使得規章制度流于形式。
3.收入使用不規范
A事業單位一切財務收支活動都納入辦公室統一管理,可能因為人員職能劃分的不明晰影響著收入的管理。部分項目未等財政部門審查資金來源,就投入建設,也未按規定程序報批立項。
(三)資產管理
1.資產清理處置不及時
A事業單位自建隊以來,對部分無法使用的資產,未及時辦理報廢審批手續進行清理報廢處理,不能體現資產的真實性。不定期的檢查只能針對個別部門不同時期的資產進行核對,不能達到清查的最好的效果,而定期的清查因管理的分散,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可想而知,清查工作的展開與實際存在一定的差距。
2.固定資產的管理未程序化
A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未程序化的表現:購置手續不齊導致漏記資產,報銷和入賬未達成程序化而導致多計資產,部分固定資產未貼標簽導致漏記資產。A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落實到各科室,管理缺乏系統性。
(四)財務監督
1.審核審批執行力度不強
A事業單位在收支管理的監督中,主要是審核部門未嚴格執行其職能,從而出現支出的不規范及報銷不合理等事宜;在資產管理的監督中,各分管部門對公有財產的重視度不夠,管理不善,導致國有資產丟失浪費現象嚴重;預算編制而言,其完全未參照預算編制規定中的審核監督流程,實際實行財務人員編制領導批閱這一簡化過程,可能存在預算與實際偏差較大的現象,占用或浪費資金。
2.監督機制不健全
A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依照《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執行時,由于單位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沒有單獨的財務監督部門對其經營活動進行干預,且財務人員在執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時,缺乏相應的意識,因此在面臨外部審計時顯示出許多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產生著影響。除此之外,外部的審計也只體現了事后的監督,不符合財務規則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這一要求。
三、A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預算管理
首先,A事業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財務人員需正確認識預算管理工作,把握其重要性。其次,A事業單位應注重預算人員的職業素質及能力。預算編制人員要有計劃的組織編制預算,明確本單位的預算管理重點,一旦預算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同時,在進行預算編制工作時,應該要重點關注預算水平,盡量保證其真實、準確。最后,建立預算執行責任制,財務部門要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每個月、季度都要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預算執行情況。
(二)收支管理
1.收入內部管理
A事業單位應明確劃分辦公室人員各自的職責范圍,實現崗位分離。同時,單位組織的收入,除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勞務費和獎勵費外,不得自立項目、自立標準濫發獎金、實物;單位用收入安排自籌基本建設支出,必須經財政部門審查資金來源后,按規定程序報批立項。
2.支出內部管理
明確各項開支范圍及標準,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嚴格執行支出審批程序,只有經相關授權人審核批準的支出才可執行。財務人員應加強入賬依據的審核工作控制,對會議的報銷、慰問品發放、勞務費發放應注意入賬的手續,以增強業務的真實性。
(三)資產管理
1.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A事業單位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部門負責人應對部門資產全面深入了解, 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固定資產的購買、使用、維護和處理方案,報財務部門核實通過方可執行。 按照A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財政部頒布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詳細規定執行,進一步加強制度落實責任制,強化督促檢查,杜絕隨意性。
2.加強對固定資產賬實管理
A事業單位對購置的實物資產實施驗收程序,完善資產臺賬,建立固定資產的總賬與明細賬,加強資產的實物管理。單位應當定期清查盤點資產,確保賬實相符。資產管理、資產使用等部門應當定期對賬,發現不符的,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并按照相關規定處理。A事業單位對報廢的固定資產,應及時依照有關程序提出報廢申請,體現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嚴謹自行處置或長置不理。
3.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責任
嚴格按照A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以“錢物分離管理,人員相互牽制,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為原則,保證各部門的獨立性,同時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盤點工作,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責任。
(四)財務監督
首先,建立內部監督機制,根據自身情況相應地設立內部監督機構,通過內部及外部監督達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的最終目的;增強內部人員關于內部監督的重要性的認識也是極為重要的,監督人員根據嚴格的審核程序規范約束財務工作,可對A事業單位以后實際的經濟業務活動提供正確的導向。
其次,加大審核審批的執行力度,從收支管理、預算管理、資產管理三個大的方面加大審核審批程序的執行力度。針對支出和收入的使用應完全參照最近的文件及會議紀要來執行審批;預算管理應完全參照新預算法的審核監督流程;資產管理審核主要是處置過程應嚴格執行審核,財務部門應嚴格確保資產的毀損及報廢的原因,據實批準申請。對審批產生的后果應由審批部門或審核人承擔相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曉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論,2016,(9)
[2]孫海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6,(6)
[3]朱彤.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突出問題探析[J].價值工程,2012,31(32)
[4]吳珍.淺析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貿,2014,(3)
作者簡介:
陳容,1974年6月,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