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禾東 陳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以人為本"這一理念本身就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之中走出來的,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與沉淀,也是當前現代社會核心價值觀之一,尤其是在教育體系之中更是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與應用。小學生年齡較小,班主任在實施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就相對較為困難,而遵循以人為本這一理念進行管理,本身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管理,和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也不存在任何沖突,也正是因為如此,以人為本理念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關鍵詞:以人為本理念;小學班主任管理;應用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不斷深化中,教育模式也要實行必要的改革,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各方面,全方位技能水平。如果說學校是一個整體,班級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一天的時間中,大部分都需在班級里活動。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任務更是繁重,因而更應在“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下,教授學生知識,保護好學生思想感情的發展,營造優越班級環境,維護小學生成長的健全性。
1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以人為本這一理念本身就是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在管理過程中關注學生成長與需求,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以及鼓勵,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過程中樹立起較為良好的學習觀及三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以及班級管理之中。就目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現狀來看,受應試教育環境所影響,現如今依然還是會有教師過分重視學生成績,在管理過程中沒有注重對學生的關系、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不僅無法起到較為良好的管理效果,還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則能很好地改善上述問題,因為有效地應用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必然需要教師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進而遵循核心思想來對學生進行管理,真正做到關愛、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班級管理之中,最終真正實現小學班主任管理的目的,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2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
2.1改變教師角色,樹立服務意識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將班級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成為班級中的主體,而班主任則應當承擔其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明白班級的利益便是自身的利益,班級的榮譽即為自身的榮譽,從而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對班級的工作進行管理。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改變教師的角色,樹立服務意識;以引導學生思想為教學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班級的管理當中,并使學生了解班級管理的重要性。而教師則需要服務學生進行班級管理,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應該如何去做,以此來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2.2實施科學民主管理措施以平等身份給予指導
在班級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應實施合理的管理策略,確保班級管理中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實現以人為本。具體而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對學生進行指導,在班級管理中,不是強制性要求學生做什么,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給出學生意見與建議;二,對于班干部的選擇,可以采取聘任與選取相結合的方式,采用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學生心目中的班干部;三,班主任要適當“放權”,讓班干部負責管理班級的日常工作,使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促進班級管理工作正常進行;四,有班干部組織全體班級成員,制定出班級相關工作的周計劃、月計劃,并成立監督小組,監督班級中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確保各項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增強班級成員的成就感;五,在班級中建立監察小組,監督班干部權利的行使情況以及班干部為班級做出的貢獻,并將此作為下一次班干部競選的依據。
2.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構建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
在大多小學生心中,班主任就是“神”,班主任說的話就是“圣旨”,大多數小學生對班主任存有一種畏懼的心理,他們認為班主任高不可攀,難以接觸,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樹立了威嚴,便于老師進行班級管理),但是鑒于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導致其在面對班主任的時候畏畏縮縮,不敢表現自己,這對于在小學生的成長較為不利。因此,班主任應在班級管理中體現以為為本的理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構建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具體而言,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在班級管理中,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以信任的,進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班級氛圍;二,積極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并且教師要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是只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評價者,在活動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是“摸得著”的,在課余時間,班主任甚至可以與學生一起玩游戲,例如在下課時間,學生會玩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戲,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融為一體,進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4以人為目的做好班級管理評估
1.以學生的健康為目的評估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就是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評估時,學生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評估目標,為此班主任可以從《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出發,確保自身的班級管理,符合學生每一個階段的健康發展標準。2.以學生的成長為目的評估班級管理。學生的成長包括學習能力、知識水平、語言表達、心理健康、生活能力等幾個方面。在進行班級管理評估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建立相應的成長檢測模型,并為檢測模型賦予相應的指標和權重,從而對學生的發展成長進行量化評估。3.以學生的幸福為目的評估班級管理。追求幸福是人的最終目標。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幸福包括知識獲取的幸福、身心發展的幸福、未來憧憬的幸福、教師關懷的幸福等。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評估時,學生的幸福觀應該成為班級管理績效評估的重要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結語:
在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下,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寬容管理、民主管理,可以將學生從強制性的約束中解脫出來,因此更有利于推動學生成長發展,為此在今后的班級管理中,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必須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管理觀念,將人本管理理念進一步融入到小學班級管理中。
參考文獻:
[1]任麗霞.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管理方法分析[J].課外語文,2017,(21):195.
[2]宮繼琨.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192-193.
[3]李春慧.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85):19.
[4]吳金娜.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7,(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