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杰 連千禧
【摘 要】近年來鈞瓷廣為大眾所知,更是代表國家走出國門,鈞瓷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逐漸被禹州當地作為旅游資源深度開發,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鈞瓷藝術在保護與傳承更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本文將通過對禹州的旅游發展和鈞瓷保護與傳承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鈞瓷;旅游發展;保護與傳承
鈞瓷是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始于唐代,繁榮于宋代,有著1300多年歷史。鈞瓷開啟了銅紅釉之先河,以其古風古樸的造型、形態迥異的紋飾、釉色復雜的獨特制作、變幻無窮的色彩和奇妙的魅力,在中國陶瓷藝壇中獨樹一幟。尤其是窯變,窯變開片裂紋之時聲音虛妙清冷,紋路細致可觀,釉面晶瑩剔透,極具神韻,被世人譽為“火”的藝術。唐宋朝以后,君王把鈞瓷列為皇家寶藏,每年僅僅生產30多件,直到清代才傳入民間。
一、禹州市鈞瓷與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與瓶頸分析
河南省神垕鎮是鈞瓷的發祥地,因窯火千年不息被譽為“活著的千年古鎮”。神垕鎮在政府的大力幫助下以鈞瓷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現已恢復了老街風貌,形成初級旅游特色景區,其中的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出來。
1.神垕鎮基礎設施不完善
神垕鎮旅游業發展較晚。神垕老街是目前游客的主要旅游區,基礎設施不足, 鎮區市場街主要為集市,道路環境較亂,缺乏管理;停車場較少且遠離旅游景點,特色民宿、飯店僅有一兩家等,不滿足游客需求。鎮區旅游娛樂設施較少,沒有專業的旅游服務供游客需要。
2.神垕鎮文化特色不突出
神垕鎮鈞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神垕老街景區中文化氣息不夠濃厚,鈞瓷文化特色不夠鮮明,游客在神垕老街停留在一處鈞瓷景區的時間非常少,游客也只是走馬觀花的游覽,并沒有真正的融入鈞瓷文化特色氛圍之中。
3.神垕鎮旅游產品過于單一
神垕鎮旅游資源豐富,但神垕鎮旅游意義的工藝美術品、紀念品主要是一些鈞陶瓷器,旅游產品過于單一,各賣家的銷售鈞瓷產品大同小異,進而導致神垕鎮旅游吸引力不足,沒有充分滿足旅客的需要。
二、促進禹州鈞瓷旅游產業的對策
1.修繕基礎設施,完善旅游設施的配套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客對旅游方面要求有所提升。神垕鎮鈞瓷旅游景區應改善道路環境并加強管理,形成較為完整的市場街。政府可在神垕鎮附近投資建設停車場、特色民宿、飯店等產業。鼓勵民眾多開辦旅行社,按照游客需要,提供優質鈞瓷文化產品與服務,滿足旅游的需求。
2.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打造鈞瓷旅游特色品牌
將周圍景區以及旅游區的建筑串聯起來,標注鈞瓷文化故事,增加游客游覽過程中趣味性;增設鈞瓷文化及民俗體驗活動,增加游客的參與性;安排鈞瓷講座、鈞瓷鑒賞活動、鈞樂演奏表演等眾多活動,增加游客在鈞瓷旅游區的駐留時間,以當地文化特色為樞紐,打造一系列能夠吸引游客參與的體驗項目,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可增強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3.抓住旅游核心吸引物,豐富旅游產品
神垕被譽為“活著的千年古鎮”,周邊旅游資源豐富,抓住旅游核心吸引物,將景區中加入能夠展示當地特色的傳統文化,例如在伯靈翁廟演繹傳統戲曲,展現老街傳統生活;靈泉寺為神垕鎮佛教基地,修繕后可引游客前來朝拜;鳳翅山的千年銀杏樹打造成許愿樹,充分利用周邊資源,豐富當地旅游產品。
三、禹州鈞瓷保護與傳承的現狀與瓶頸分析
1.鈞瓷行業缺少高精尖人才
當前鈞瓷行業受傳統人才培養理念的制約影響較大,培養創新型人才形式單一,校企聯系不緊密,加之鈞瓷人才培訓周期長,至少為3年,很多人急功近利,學習一兩個月就到其他地方獨立生產;在人才的以地方選擇上,地域性較強,選擇性少,主要集中在神垕一帶。甚至有些企業不惜花費高價跨越職業道德從別的企業挖人才,使之藝術領域的人才一直處于高流動狀態。從事藝術行業的人,往往要耐得住寂寞,專注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讓鈞瓷在這個時代展現蓬勃之勢,只靠大師們去傳承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高精尖技術人才去努力。
2.低端仿制品泛濫,品牌效果削弱
在鈞瓷行業不斷呈現繁榮的景象背后,行業的抄襲之風也是愈演愈烈,市場上往往有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依靠低成本,超越道德底線去仿造一些珍品,使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低端仿制品,致使企業的品牌效果也隨之削弱。因為鈞瓷的研發程序繁瑣復雜,“十窯出一鈞”在這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導致大多數從事鈞瓷的作坊甚至企業不愿意去冒著風險創新。
3.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影響力不足
為了解禹州當地居民對鈞瓷的認知情況,在禹州市進行了為期7天的實踐中,調查問卷共計發放1000份,有效問卷共968份。從統計結果來看, 當地居民對鈞瓷較為了解的人數僅有35%,非常了解的居民僅有9%。其余受訪者不了解鈞瓷文化。對鈞瓷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到受訪者總數的56%, 已超過受訪人群的三分之一。
四、促進禹州鈞瓷保護與傳承的對策
1.政府大力支持,完善建設人才培養機制
我國各個行業都非常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健全人才培養機制貫穿于培養高精尖人才的始終。政府應大力支持,支持高校開設鈞瓷相關專業,優化人才培養環境,建立健全鈞瓷教學體系,將創新作為培養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為鈞瓷行業培養更多優秀的高精尖人才。同時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另外應加強校企合作,為培養高精尖創新人才提供平臺和機會。
2.提高文化自覺,擴大品牌效益,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
低端仿制品泛濫是因為大多商家追求利益,沒有將鈞瓷作為一生的事業。在與孔家鈞窯的大師開座談會期間,孔大師反復重復一個詞:情懷。只有富有情懷的人,窮極一生不會追逐利益,他們將所有的身心全部投入到鈞瓷中,追求極致美,因此作品才能打動別人,從眾多藝術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國禮走出國門。
要擴大品牌效益企業要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新的創意才能在新的時代站住腳,企業不僅要從配釉上進行創新,還要從鈞瓷外型進行創新。鈞瓷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壞之分,只有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賦予鈞瓷新的內涵,才能讓鈞瓷在這個時代不斷層,將鈞瓷品牌效益最大化,讓鈞瓷走出禹州,走向世界。
3.加強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反響
個人應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企業要提高市場定位,提升市場嗅覺,對市場進行專有的預測,準確的把握未來走向,只有把企業做大做強,才能在藝術品市場做到領頭地位,擴大行業影響力。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僅要有標新立異且富有高度文化內涵的國禮,滿足市場上高層次的需求,同時將鈞瓷元素融入生活產品中,把鈞瓷帶到普通人家,貼近百姓生活,滿足大眾消費水平,從而引導居民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擴大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歐陽正宇.旅游發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以蓮花山“花兒”為例[J].旅游科學,2011,25(01):11-25.
[2]史玉丁.旅游產業發展與民族文化傳承互動關系研究——以渝東南區域為例[J].四川戲劇,2016(11):152-156.
[3]何曄,苗延榮.淺談禹州鈞瓷的保護與傳承[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6):134-136.
[4]王佳.禹州鈞瓷文化產業發展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5(08):51-52.
作者簡介:
陳曉杰(1998—),女,漢族,陜西韓城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2016級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金融學。
連千禧(2000—),女,漢族,湖北漢川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2017級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