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改革大背景下,基層人民銀行在對外管理與服務中如何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樹立科學規范、公開透明、務實高效的形象,是值得思考研究的課題。對于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對外實施管理和提供服務的業務分散于各職能部門所帶來的不利問題,筆者認為,應參照政府“政務大廳”的做法,實行“金融行政服務大廳”模式,實現人民銀行對外業務的“一站式”服務。
一、基層人民銀行金融行政服務的現狀
《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職責,履行金融監督管理和服務職能。基層人民銀行對外管理和服務的職能分散于多個職能部門。以省會中心支行為例:
一是各項再貸款、再貼現管理和使用工作及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的管理工作由貨幣信貸管理處負責。二是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管理工作由支付結算處負責。三是負責發行基金的發行、回籠工作由貨幣金銀處。四是經理國庫工作由國庫處負責。五是征信業管理工作由征信管理處負責,承辦個人、企業征信信息的查詢。六是外匯管理工作由國際收支處、外匯管理處負責,審核居民、非居民出國用匯等。七是營業部負責會計核算工作,辦理轄區(包括縣域)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往來存款的收支核算;辦理轄區金融機構法人一般存款準備金的核算;辦理繳存財政性存款的核算;辦理再貸款、再貼現的賬務處理;辦理發行基金表內、外核算等。
上述業務有的需要金融機構到兩個以上職能部門才能辦理完畢,有的中心支行還是兩地辦公,給服務對象帶來了諸多不便。在人民銀行履行職能的社會化程度不斷增強,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外在需求更為強勁和迫切的大形勢下,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況,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民銀行的社會形象。因此,建議實行“金融行政服務大廳”模式,將基層人民銀行對外管理和服務的大部分職能集中到“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辦理。
二、關于“金融行政服務大廳”的管理方式
在營業部門設立“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貨幣信貸管理處、支付結算處、征信管理處、貨幣金銀處、國庫處、國際收支處、外匯管理處、營業部等具有對外管理和服務的處室,均統一在“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設立相應的辦事窗口。具體業務集中在大廳辦理,實行大廳式、一站式、窗口式服務,為金融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方便的綜合性服務。“金融行政服務大廳”隸屬于營業部門管理,管理方式包括以下3個方面:
1.人員管理
人員的編制、調配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按照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要求,根據行政服務窗口業務量選派工作人員到行政服務窗口工作,報營業部門備案,并保證所安排人員的適度穩定性。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委任一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審批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行政服務窗口負責人。人員的日常管理包括思想教育、集體活動、工作考核等由營業部門負責。考核結果反饋相關職能部門,由職能部門對考核結果予以運用。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因不能勝任工作或者有違紀行為的,營業部門可以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出處理意見或者更換工作人員的要求,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及時處理。
2.業務管理
相關職能部門具體履行下列職責:授權行政服務窗口受理行政服務事項;按規定選派行政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制定本部門集中受理、辦理行政服務事項的內容、標準、操作規范等具體要求以及后臺的審批流程;編制行政服務事項審批和服務指南,并對外公開;及時處理營業部門發出的事項回復,協助處理當事人的咨詢、投訴。“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負責行政審批及社會服務事項的前臺受理和有關資金業務的前臺辦理。對外信息的發布、客戶信息反饋的收集由營業部門人員統一操作,但信息的發布、問題的答復有必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涉及到職能部門間業務的協調、銜接由營業部門負責。同時,營業部門負責對營業場所的營業時間、服務質量和營業環境、秩序、安全等方面進行管理,負責有關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收集整理服務對象對所提供服務的意見并反饋。
3.營業部門與本單位及各職能部門間的關系
營業部門對內仍屬本級人民銀行的內設部門,性質不變,名稱仍延續“營業部”之稱謂,對外可標示為“金融行政服務大廳”。營業部門與本級人民銀行相關內設職能部門屬于業務合作關系,共同接受本級人民銀行黨委的領導,共同協商解決人員和業務管理中的問題。
三、設立“金融行政服務大廳”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管理與服務的便利化
無論是金融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是個人,到人民銀行辦理業務不必再為不明白哪個部門受理而操心,不必再為一項業務需跑多個部門或跑兩個辦公地點而犯愁。
2.有利于提供規范高效廉潔服務
“一站式”窗口服務實行集中管理,便于公開許可條件和要求,公開辦事程序,簡化審批流程,實現信息共享,既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還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
3.有利于人民銀行對外樹立良好形象
通過科學整合人民銀行人、財、物等資源,理順管理職能,有利于提高履職效率和質量。把“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辦成一個人民銀行對外服務的窗口和對外宣傳的陣地,方便客戶到人民銀行辦理有關業務的同時,通過這個窗口對外展示人民銀行的良好社會形象,也能使社會公眾了解、理解和支持人民銀行工作。
四、關于服務方式的技術改進
在當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化、電子化辦公已然被人們所廣泛熟悉、接受、習慣的情況下,人民銀行亟需建立對外網絡服務平臺,將人民銀行的對外業務服務大廳搬上互聯網,盡快實現對外服務的網絡化、電子化、無紙化辦公。
1.網絡辦公的優勢在于
一是能夠最大限度方便客戶,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業務。二是能夠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信息,讓社會及時了解人民銀行政策。三是能夠充分體現人民銀行辦事的公開、公正、透明、高效,便于社會監督。
2.網絡辦公的可行性在于
一是服務對象接受網絡辦公的基礎較好。人民銀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金融機構,其次為企事業單位,服務于自然人的業務目前主要是個人征信情況的查詢、打印,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投訴受理、咨詢,居民出國用匯等。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目前對網絡辦公接受度較高,經走訪調查,絕大部分單位對人民銀行提供網絡辦公有較為強烈的期待。況且,對自然人的征信服務已經實現了互聯網查詢,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與人民銀行統一對外服務平臺的對接。二是人民銀行具有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建立人民銀行對外服務網絡平臺,需要頂層設計,分級實施。由人民銀行總行統一規劃,建立網絡平臺框架,制定并發布全國性的規章、制度,對全國性業務制定統一的工作標準、流程。各級人民銀行結合當地實際,規劃當地網絡平臺服務的內容,制定并發布管轄區域的工作制度,對區域性業務制定相應的工作標準、流程。三是人民銀行具有較強的科技實力。在支付清算、外匯管理、經理國庫、征信、賬戶管理、貨幣發行、調查統計、貨幣信貸以及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等方面人民銀行都已經建立起先進的較為完備的應用系統,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系統開發、運用、管理經驗,目前只需要將諸多業務進行整合關聯,將對外辦理的前臺業務整合到一個對外網絡服務平臺,將人民銀行的服務終端直接延伸到客戶。
3.實施網絡辦公需要處理好幾個問題
一是職責劃分與管理問題。網絡平臺的建設、系統維護改進由科技部門負責。業務的前臺操作辦理由營業部門人員負責,后臺的審批流程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二是與實體辦公的銜接過渡問題。實體“金融行政服務大廳”與網絡辦公平臺在處理業務內容、標準、流程等方面要求一致,先整合完成實體“金融行政服務大廳”對外營業辦公,理順內部各方面關系和辦公流程以后,再逐漸過渡到網絡平臺,最終實現以網絡平臺辦公為主的目標。三是安全保障問題。實現網絡辦公,由于不再面對面辦理,許多現場核查的資料變為網上核查,這就需要從技術上制約違規造假,保障資料的真實性。深入細致核查每一項業務、每一個環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而從技術上堵塞漏洞,確保網絡辦公的安全性。
作者簡介:
王富貴(1964—),男,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高級經濟師,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山西銀行學校學習,1986年7月至今在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