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不斷深入,在社會化醫療機構放開的壓力下,縣級公立醫院唯有開展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方可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立足。本文闡述了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現狀,分析了產生現狀的原因,對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縣級醫院;公立醫院;成本核算
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不斷深入,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要求公立醫院年醫療收入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內,藥占比30%以下,百元醫療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費降到20元以下,這就意味著醫院收入增長受到多方限制。與此同時醫保付費政策改變,社會化醫療機構放開。在此背景下,縣級公立醫院唯有開展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可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立足。成本核算是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2015年,國家衛計委、財政部等聯合頒布《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操作辦法》,對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工作作出指導和規范。但這幾年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實際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現狀方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改善和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綜合運營管理效率。
一、縣級公立醫院的特點及其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1.醫院成本構成
(1)人員經費,包括人員工資、績效支出、醫院承擔的社會保障費及公積金、夜(加)班費等等。
(2)衛生材料費、藥品費:醫院各科室在醫療服務活動中發生的衛生材料支出、藥品支出。
(3)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提取醫療風險基金。
(4)其他費用:包括宣傳費、辦公費、印刷費、水電暖等各種支出。
2.醫院成本核算的特點
(1)系統性,醫院在整個醫療服務活動中發生的收入、支出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的基礎上,預算管理范圍內,進行會計核算,然后開展成本核算。通過成本控制等手段,從而有效地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競爭力。
(2)限制性,與醫療服務活動相關的支出才能計入醫院成本,醫院發生的不屬于醫療服務活動的支出,比如對外投資、罰款等不得列入醫院成本核算。
(3)流程性,醫院成本核算流程,先通過會計核算進行支出耗費的歸集,形成直接成本;再按照分項逐級分布結轉的分攤方法,形成臨床科室的間接成本,最終形成醫療成本。在此基礎上,通過成本的歸集和分攤,再計算出診次和床日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等。
3.醫院成本核算的特點給縣級醫院成本核算帶來的困難
醫院成本核算的特點要求縣級醫院的會計主體獨立、核算期間不變、數據的統計口徑和核算方法要統一。最終實現預算、財務核算、成本核算等醫院運營數據系統性管理,全面、真實、及時的反映了醫院成本信息,為醫院精細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數據。
目前,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數據多用于科室績效分配。新醫改要求公立醫院按病種收費的病種不少于100個,意味著縣級醫院成本核算對象應多元化發展,在科室成本基礎上逐步開展診次成本、床日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核算。
二、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組織機構不完善,崗位設置不合理
多數縣級醫院沒有獨立的成本核算領導小組,成本核算工作由會計核算人員兼職,職責不明確,核算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醫院并未開展成本核算。各臨床醫技科室更無(兼職)業務成本核算員。
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層對成本核算重視程度不夠,普遍認為成本核算是財務部門的工作。管理層工作人員大多數由醫務工作者發展起來,醫療行業中的佼佼者往往重醫療輕財務,成本核算意識薄弱,盲目追求醫療收入。縣級公立醫院存在盲目引進高精尖設備情況,未考慮設備的成本效益,造成設備和衛生材料的浪費。
2.成本核算信息化薄弱,基礎信息的準確性有待加強
目前,縣級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技能和方法十分匱乏,雖然財務管理做到信息化,但是仍以會計核算為主,成本核算信息化薄弱,尤其是信息采集不完整。縣級醫院信息化系統的發展已基本滿足日常工作的運行,但是醫院在上HIS、物資、LIS等等各個系統時,對各個系統基礎信息的設置忽視了統一性和后期的維護。成本核算系統與醫院各系統沒有實現全面的對接,從而也談不上全面管控。
如科室成本責任中心字典與HIS等其他系統不統一。成本核算信息系統通常會通過與HIS建立視圖對應兩方科室名稱,但是由于流程的問題,時常會產生兩個系統字典修改、添加不一致,成本核算系統滯后。
成本核算數據中,人員工資、水電暖、設備折舊等等各項都需要分攤到各個科室,如果沒有明確的數據計入到各個科室,這就需要設置分攤標準。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分攤標準的重要性,粗略統計數據,缺少理論指導,各個細節處理操作不相同,導致了各個科室橫向比較缺少可比性。
3.成本核算作用發揮不大
成本核算僅僅停留在核算、報表,為各個科室績效工資提供數據。在分析評價方面、分析評價制度缺失,沒有發揮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通過深入的分析科室全成本、床日成本、診次成本,發現運行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降低成本。
目前,眾多縣級醫院在試推行以工作量為主的績效分配方案,而科室成本考核在績效分配方案中占份量較少,這就導致了醫護人員盲目追求工作量,導致全院人員經費支出過大。縣級醫院運營分析籠統,分析停留在全院醫療收入、人員支出、衛生材料費、藥品費等,醫院探索低成本運行,沒有深入到科室細化分析科室支出。
三、提高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建議
1.建全醫院成本核算組織體系,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醫院的成本核算體系是需要各個科室相互協作完成。根據《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操作辦法》規定,縣級醫院要成立醫院成本核算領導小組。院領導牽頭任組長,財務科主導核算,信息科負責系統維護,人事部門負責人員核定,后勤保障部門統計醫輔工作量,同時醫療科室設有兼職成本核算員負責本科室成本分析工作等。建立一套以財務部門為核心,自上而下多部門協作的的多層次的成本核算管理體系。
醫院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預測、核算方法、控制、分析、考核制度及醫院內部價格制度等。一經制定,認真貫穿執行,不得隨意修改。制定崗位職責,明確分工、細化工作流程,建立責任制,監督整個核算過程、強化執行效果。在準確及時核算科室成本、床日成本、診次成本的基礎上,逐步開展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病種成本等的核算工作。
2.加強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設,重視信息的歸集和維護
縣級醫院積極開發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統,先開展科室成本核算,在此基礎上核算床日成本、病種成本核算、項目成本核算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體系。準確、及時、有效的對醫療活動中發生各項費用歸集、整理、引入,同時對各個科室做出細致分析,促使科室重視成本。《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操作辦法》對醫院標準科室成本責任中心有明確規定。縣級醫院應結合本醫院實際情況,將科室分為管理類、醫輔類、醫技類、臨床類四大類,梳理科室名稱、代碼、人員編號等通用字典,使得所有系統基礎信息一致,同時基礎信息后期維護,由專人負責。
成本分攤資料如維護分攤類型、成本分類、成本類型、大用戶等分攤基礎資料。設置醫院內部服務項目、子項目、服務材料。收費類別、收入劃分比例、設置參與績效核算成本項目等等。以上需經過成本核算小組共同制定,定期完善。各類科室成本應本著“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成本效益關系及重要性等原則,按照分項逐級分步結轉的方法進行分攤,最終將所有成本轉移到臨床服務類科室。
3.通過成本核算報告強化業財融合
成本核算報告綜合反映出醫院醫療服務及經營管理中的各方面的業績。對成本信息采用趨勢分析、結構分析、本量利分析等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成本差異及產生原因,編制成本核算報告。針對具體的分析結果提出合理改進措施,發揮降低成本的作用。
新《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對成本管理的目標、對象、范圍和成本分攤的流程、成本分析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正確劃分費用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真實反映醫院財務狀況;熟練掌握成本核算計算公式。
4.加強全院職工成本知識培訓,提高成本核算工作人員素質
全院開展成本知識宣講,增強成本核算意識,有利于調動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臨床科室負責人對本科室收支、運行成本能夠清晰的掌握。對成本核算小組人員進行管理理念和專業知識的培訓。領悟《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操作辦法》深層意義。科室兼職核算員要熟練掌握成本核算理論知識,同時知曉本科室的、運營狀況、成本構成。
四、結語
縣級公立醫院的發展受區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規模,但醫院的運營管理確可以不斷深化,把成本核算工作滲透到醫院醫療服務活動中,成本考核納入臨床科室業績評價中。同時正確處理好醫療質量與科室成本的關系,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開展成本核算。不能增加患者負擔,盲目追求科室效益。正確處理好成本與人才、技術的關系,要鼓勵引進人才,先進的醫療設備,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而忽視人才、技術的培養。
通過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研究,建立一套適合醫院自身發展的成本核算體系,找到成本控制的方向和盈虧平衡點,從而提高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效益,醫院的發展產生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袁麗, 王蕊. 縣級公立醫院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 財經界(學術版), 2017(20):1-42.
[2]冉仁斌. 淺析縣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時代金融, 2018(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