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蓉
【摘 要】本文討論了“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證券公司收入、支出及經營模式的影響,分析了“營改增”為證券公司帶來的契機,并且針對證券公司“營改增”的現狀,提出了加強業財稅統籌管理、加強財務系統建設、加強人才培養等應對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證券公司;轉型升級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全面實行“營改增”稅制改革。增值稅是目前國際上征收的主要稅種之一,其以增值額為稅基,有效避免了重復征稅。增值稅的征抵機制,也可以使納稅人為維護自身利益盡量索取發票,通過納稅人的相互制約有效控制偷漏稅。中國“營改增”通過統一稅制,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抵扣鏈條,在消除重復征稅的同時,使稅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證券行業在“營改增”前雖然在某些傳統領域有減免政策,但覆蓋范圍比較單一,在一些新業務領域,重復征稅使得稅負仍然較高,不利于新業務的拓展,“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使證券業在多領域都負擔較低稅率,促進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1.“營改增”后會計核算科目的變化
“營改增”前,證券公司月末根據當月收入計算并計提營業稅,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一一營業稅,貸記應交稅金一一應交營業稅;“營改增”后,證券公司一般于月未對當月的收支進行價稅分離處理,對其中增值稅金額沖減相應收支,同時貸記應交稅金一一應交增值稅一一銷項稅額或借記其他應收款一一進項稅暫估。
“營改增”前,證券公司對收到的增值稅專票全額借記 “業務管理費”;“營改增”后,證券公司只對增值稅專票中的不含稅金額借記“業務管理費”,其中增值稅金額借記“應交稅金一一應交增值稅一一進項稅額”。
需要說明的是,登記公司一般在次月提供手續費支出的增值稅專票,由于清算時間的差異,證券公司按業務發生日記錄的手續費支出通常與登記公司存在差異,造成手續費支出進項稅額差異,為最大限度地保證相關報表的準確性,月末先對當月的手續費支出中包含的進項稅額進行預估,記入“其他應收款一一進項稅暫估”,次月再根據取得的發票金額進行調整,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2.“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營業收入的影響
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代理買賣證券手續費收入、融資利息收入和自營收入等。
(1)“營改增”對代理買賣證券手續費凈收入的影響。在實行“營改增”前,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資本市場有關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203號)優惠政策,證券公司以"代理買賣手續費收入(主要為收取的客戶交易傭金)"扣除支付給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經手費、管理費等手續費支出后為稅基征收營業稅,適用金融服務業5%的稅率。
實行“營改增”后,證券公司將收取的客戶傭金收入和支付給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手續費支出分別按適用的6%的稅率折算成不含稅收支金額及銷項和進項稅額。
上述可見,營業稅和增值稅的稅基大致相同,但是,一方面,由于營業稅屬于價外稅而增值稅屬于價內稅,在手續費收支相減后,營業稅的稅基要大于增值稅;另一方面,增值稅的稅率6%又要高于營業稅5%的稅率。
(2)“營改增”對融資利息凈收入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證券公司信用業務的大力開展,融資利息收入在證券公司營業收入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在實行“營改增”前,證券公司融資利息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利息支出不從計稅金額中扣除。“營改增”以后,若證券公司融資利息支出可以視同進項稅抵扣,較大的降低了證券公司的成本;如果不能抵扣,則“營改增”前后影響不大。
(3)“營改增”對買賣金融商品收益的影響。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540號)規定,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后的余額為營業額繳納營業稅;實行“營改增”后,根據[2016]36號文件規定,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后的余額為銷售額。金融商品轉讓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此可見,“營改增”前后對金融商品轉讓都是執行差額征稅,“營改增”對該類收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稅率的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限售股減持業務,營業稅制下的買入價為實際買入價,增值稅制下的買入價為初始掛牌的發行價或復牌價,對于主要持有人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的限售股來講,后者的價格往往要遠大于前者的價格,造成增值稅下的買賣價差后余額要遠遠小于營業稅制下的價差余額,從而使得“營改增”后的限售股減持稅賦大大降低。
從報表上看,由于營業稅是價外稅并且單列于營業支出項目中,而增值稅屬于價內稅,需要價稅分離后按不含稅金額記賬,使得在相同現金流情況下,增值稅制下的各項收入要較營業稅制下減少,造成利潤表中營業收入下降,故仍需要結合營業支出中的“稅金及附加”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比較。
3.“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營業支出的影響
“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營業支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業務及管理費”的進項稅額抵扣,營業稅制下,證券公司所有的費用都全額記入支出;增值稅制下,對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符合抵扣政策的費用,按不含稅金額記入支出,客觀上降低了證券公司的成本。
但在目前實踐中,“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的成本降低作用并不明顯,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營改增”尚處于全面推廣的初期,部分證券公司對稅票缺乏管理,因此很多費用都沒有取得符合條件的增值稅專票;另一方面,證券公司作為金融服務行業,人力成本占了很大比重,這部分支出沒有相應的進項抵扣。
4.“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經營模式的影響
(1)增強了證券公司管理的系統性。“營改增”以后,證券公司為適應增值稅的管理要求,在稅務系統、財務系統、業務系統間逐步建立起數據和信息的聯通,改變了原來營業稅制下各業務模塊分隔的模式。建立了增值稅稅控系統、增值稅管理系統、增值稅發票平臺等,有的證券公司按區域劃分實行了增值稅匯總申報,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區域內的資源整合及優化配置。
(2)促進了證券公司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營改增”以前,證券公司除了傳統的經紀業務享受優惠稅收政策外,開拓的新業務基本都是按收入額全額征收營業稅,不扣除對應的成本,使得新業務的稅負成本較高,不利于業務創新。
執行增值稅制后,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打通了不同業務之間的成本壁壘,客觀上激發了證券公司尋求業務轉型升級的動力。
(3)規范了證券公司對發票及成本的管理。一方面,“營改增”后證券公司將索取和開具發票等環節納入了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中。索取的增值稅發票需仔細檢查名稱、稅號、格式內容等票面信息,以確保相關發票能夠正常使用;開具的發票要求正確輸入商品服務歸類和編碼、稅率等信息,要求財務人員熟悉特殊業務事項的開票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增值稅進項抵扣的減稅作用,促使證券公司更加注重建立規范的發票和成本管理制度,確保盡可能多的取得符合抵扣條件的增值稅專票,進而實行全員范圍的成本管理,以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控制度。
二、對證券公司的相關建議
1.逐步完善業財稅統籌規劃的管理體系
“營改增”后,證券公司應當以增值稅管理為依托,建立與完善業務、財務、稅務統籌規劃相輔相成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辦法,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及評價體系。加強稅收規劃,立足于戰略的高度,充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盡可能降低企業成本,實現公司的轉型升級。
2.加強財務系統建設
“營改增”后,隨著增值稅各項系統的使用以及增值稅額上下游關聯度的加強,增加了財務人員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只有加強財務系統建設,提高財務處理的自動化水平,才能使財務人員從大量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融入到各層業務中去,發揮更重要的管理、支持和共享的財務職能,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3.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
增值稅核算、管理相比營業稅更為復雜和專業,在增值稅制下,財務人員不僅要熟悉各相關行業增值稅政策,還要熟練使用各個增值稅系統的使用,而且由于增值稅的抵扣作用,違規操作也將產生更嚴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由于增值稅上下鏈接比較緊密,也要求財務人員構建學習型的組織架構,各層次的財務人員互聯互通,及時交流分享知識,保持持久的學習能力和及時的知識更新。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增值稅和營業稅在稅率、價內價外屬性等方面不同,在“營改增”后,會對證券公司傳統業務的收入形成一定的影響。增值稅在新的業務領域較營業稅有一定的優勢,從而有利于推進證券公司的轉型升級。同時,隨著增值稅在全經濟領域的逐漸深入,以及證券公司內部管理的加強,其對進項稅的抵扣范圍也將愈加廣泛,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
參考文獻:
[1]闞偉迪.“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的影響[J].中國國際財經,2017(21).
[2]王艷飛.“營改增”給證券公司帶來的影響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33).
[3]曲立軍.營改增政策幫助企業合理減負[J].注冊稅務師,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