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冰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頂崗實習模式的大學生微信平臺創業實踐的應用研究
吳冰冰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與此同時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代表了國家對于大眾創業的重視。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和創新的中堅力量,利用頂崗實習階段,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實踐訓練,可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學生創業項目來源及分析、基于頂崗實習模式的創業成果三個方面來描述。
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在國家大方向的指引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搞的如火如荼,但是能真正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的進行創業的學生寥寥無幾,創業后能將項目進行傳幫帶的項目更少之又少,很多創業在學生離校后,要么重新找新同學做,要么學生自己將項目部分帶走。而很多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趨于形式、訓練科目單一、訓練強度和頻次不夠、創業中的情景設置與真實市場情況差異大、由于“學院派”教師居多,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創業指導針對性不強,上述這些原因使得創業教育所講授的理論知識不足以支撐學生的真實創業。
以學校的實訓室或學校提供的創業基地為依托進行真實創業體驗。學生在真實創業前的在校學習期間,學校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此來審核各位學生的創業思路和企劃方案。指導教師在創業大賽過程中,一直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使得學生的創業技能、文本寫作等能力有所提升。最后通過評委的綜合評議,找3-5個優質項目以學校為主體(學校為主體的含義就是使用學校的場地、學校提供部分設備的創業),進行重點扶持。在學校環境中,營造一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氛圍。
很多學生在校期間會有很多途徑接觸到不同的行業,目前學生的創業范圍相對單一,主要以賣負責、賣食品、賣服務為主,這種類型的創業項目要依靠是否有原材料的廠家支持,因此這種類型的創業多在學校內劃出一定的場地,學生自己組織進貨、賣貨,有一定的利潤,但是這樣的創業項目長久性不強,“傳幫帶”的可能性比較小,一屆學生畢業后,另一屆學生接著再做。而且除了市場營銷專業外,其他專業都不存在專業對口率。
很多高校有自己科技研究項目,以項目為依托,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學生的創業項目,這樣的項目既有很好的接序性,又和專業方向對口,是目前比較提倡的創業方向。本課題主要研究的就是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創業項目,以此來支撐創業。但是這種項目的缺點在于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不強,因此項目上手難。
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仍推進“2+1”的人才培養模式,頂崗實習是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將頂崗實習和創業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頂崗實習和就業二位一體的實踐創業模式。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基于頂崗實習模式的大學生微信平臺已經成立了公司,公司名稱為沈陽云之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屬于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的住所安放在學校的博覽中心,注冊資本為五萬元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學生項目成員之一,圖1為營業執照。

圖1 營業執照
公司主要業務為:
(一)為周邊商戶搭建微信公眾號,并進行維護。幫助周邊客戶及小型商戶搭建微信公眾賬號并進行維護,收取每年的服務費以實現盈利。
(二)批量形成網站模板。通過為商戶制作網站,形成自己的網站模板,近一年的時間里,為近200個客戶進行了網站設計,通過設計分類,形成了10套網站模板,包括服裝、食品、服務等多個類別。
基于頂崗實習模式的大學生微信平臺創業實踐的應用研究,更新了學生的創業思路,以學校為依托進行創業既可以提高學生專業的認知度,又可以傳承學校工作。
[1]張秀峰,陳士勇.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實證調查,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03:94-96.
[2]陳少志,李文麗.高校“實訓 + 頂崗實習 + 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訓模式的構建,出版科學,2017,03:15-17.
課題來源: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應用性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YYY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