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公室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文/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公室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對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承接新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制定的各項戰略部署,特別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部署要求,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下,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需求,為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天津做出更大貢獻。

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標任務不懈奮斗。
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要做到融會貫通。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新修訂的《黨章》中。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必須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學習大會各項文件,特別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報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掌握核心要義,做到融會貫通。要自覺用十九大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統一行動步調,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深刻領會新論斷新特點新目標新要求。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點,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深刻領會黨的建設的新要求,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弘揚實干作風,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與貫徹落實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建設生態宜居現代化天津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與推動人大城建環保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緊密結合,與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緊密結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履職、擔當使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監督、代表等各項工作。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的需求在不斷增強,這就要求我們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天津不懈奮斗。
生態文明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是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完善、豐富和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在滿足了基本需求后,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更加渴望天藍、地綠、水凈的優美環境。只有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美麗”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提出到2035年我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被納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麗中國夢。
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邁入新時代中國要“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是我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實際努力,也體現了作為全球負責任大國的胸襟、氣魄與擔當。
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的需求變化,堅持把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人大履職盡責的重點方向。
扎實推進生態環保立法,為美麗天津建設提供法制保障。在立法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制度化。在協助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修訂制定《天津市綠化條例》《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條例》以及作出《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劃定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的決定》的基礎上,加快推動修訂環境保護、海洋環保等法規,制定土壤、噪聲污染防治及生活垃圾管理等法規,使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法制體系更加完備,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力度。
加強污染防治重點領域監督,推動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重點圍繞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等方向開展監督工作,加強對生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圍繞環境保護法律規定事項及代表、群眾普遍關心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聽取和審議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堅持問題導向,提高監督效力,推動全社會持續深入的生態文明實踐,把我市建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利用“津沽環保行”宣傳平臺,營造生態保護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在“津沽環保行”組委會中的牽頭作用,以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保先進典型為重點,緊密圍繞市人大常委會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安排確定主題,改進方式方法,增強活動的吸引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全體市民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監督者,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生動局面。
(執筆人:楊爽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