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永暢
高昆,生于1986年,2005年大學畢業、入黨,同年即到上海從事服裝電子商務工作隨后毅然返鄉創業,投身家鄉發展建設,成立電商服務公司在網上“賣山貨”,創建“大山合作社”,志在用網絡連起農村和城市。
初識高昆是在汝陽縣電商產業園開園之際,高昆作為當地電商企業代表作典型發言,他簡短質樸地介紹起創業經歷,引起與會者好評。汝陽縣委書記潘峰也專意提出參觀他的公司,尋求合作意向。10余年的電商經歷只為家鄉謀健康,高昆被評為“青年創業帶頭人標兵”。
“淘寶”艱辛路
20世紀初,我國電子商務尚處在起步階段,在政策配套、規范監管、國際接軌特別是誠信體系、安全認證體系、國家標準體系、在線支付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和突破的瓶頸問題。2005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頒布實施和第八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的勝利召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面臨新環境、新機遇、新挑戰。
就在2005這一年,高昆大學畢業,面對電商給予的機遇和挑戰,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他決心到外面闖一闖。于是,國際大都市上海成了高昆歷練人生的新起點,他開始以淘寶客服的名義為服裝業提供電商服務,而這一服務就是4年。
回憶起這段難忘的經歷,高昆感慨萬千:“淘寶客服說白了就是店小二,也真是辛苦。最初做淘寶并沒有如今這樣好的環境,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在茫茫網絡里有立足之地,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天天盯著電腦,每天睡覺的時間不到4個小時。有時為了一單生意,就得持續聯系一個客戶半月之久。大部分客戶都是晚上才有時間,一聊起來不知不覺就會到凌晨一兩點。身體累點不算什么,最痛快的是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因為一個淘寶店小二就是幫別人看店鋪的。”
在做客服的4年里,工作從當初的不習慣變得越來越喜歡。之后高昆調換了工作崗位,與客戶一次次溝通再到單子的成功簽訂中,他慢慢悟出了更廣闊的想法。“家鄉父輩們種植的香菇、木耳等山貨銷售困難,拿這些山貨在網上賣是不是也可以呢?”有了這份“責任心”,高昆便在工作的空余時間在網上搜索其他賣山貨的店鋪,以客戶的身份與客服聊天,再掏錢買人家的山貨。通過一次次的交易經歷和比較,他茅塞頓開:這些遠不如家鄉山貨好的產品,銷售的卻這么好,讓家鄉那些質優價廉的寶貝隨著網絡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豈不是一條為家鄉謀發展的路子。
七年磨一劍
七年的電商經歷,讓高昆的目光從都市轉到了山村。
2012年,“山貨拿到網上賣的想法”日趨成熟,高昆計劃人生求變。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兩位同事一說,立刻得到他們的贊同和支持。說干就干,當年11月份,高昆請辭回家,同時他帶上了兩位公司同事。回到家鄉汝陽縣城,他們就開始忙碌起來。租了兩間房子,在網吧購買了兩臺二手電腦,屬于自己的淘寶網店算是正式開業了。
山貨銷售出現奇跡。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竟然賣出核桃、香菇、木耳等山貨總額達30余萬元,這個銷售量讓高昆他們很是驚喜。“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高昆說。很快春節臨近,物流停運一個月,這對高昆的淘寶店鋪營業影響是極大的。他和同事商量了一下,果斷撤回,因為一到來年開春,那時候的春菇質量遠不如冬菇好,害怕將來產品質量會影響到店鋪信譽。“盡管店鋪停止運營可惜,但是我們哥兒三個每人卻分到3萬余元豐碩的回報,他們高高興興回家過年了。”小試牛刀便有斬獲的高昆內心充滿喜悅。
成功總是垂青敢于“吃螃蟹”的人,淘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高昆在謀劃更大的夢想。他認為最初夢想不是自己能富而是通過自己的帶動,讓當地的老百姓認識電商、接受電商,通過電商把家鄉種植的香菇、木耳通過網絡銷售出去,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讓石寨村成為汝陽縣第一個電子商務村。
城市鄉村一線牽
看到回鄉創業時機還不算成熟,2013年9月,高昆再次走出大山到鄭州了解市場行情。幸運的是,憑著豐富的電子商務經歷,高昆輕松應聘到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做網店設計、策劃、營銷,薪水也相當可觀。
高昆到鄭州從事的是高檔文具類網絡銷售,工作有聲有色的他經常得到主管、經理的好評。慢慢地,高昆的業務觸角越來越寬,通過到河南省商務廳了解電商政策,去“淘寶特色中國河南館”參觀交流學習,高昆時刻把怎樣帶動家鄉走電商致富的想法、思路與接觸的專家溝通,得到了他們普遍歡迎。“只要你回去認認真真的開始做,和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好,得到政府認可后,我們就幫你做相關活動,全力支持。”
2015年,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農村電商提出要求,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同年,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開啟了“刷墻”行動,高調布局農村電商。農村電商大潮滾滾而來,迅速由城市向鄉村蔓延,網絡經濟、物流業的迅速發展,解決了農村地區的信息溝通、農產品流通等問題。汝陽縣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電商企業發展盡心盡責,鼓勵高昆積極利用電商平臺推廣“山貨”,團洛陽市委、汝陽縣商務局、汝陽縣農業局等部門提供資源平臺和政策支持,使得高昆團隊如虎添翼。尤其在電商扶貧方面成效顯著,通過京東眾籌,幫助汝陽縣三個鄉鎮六個村70多農戶與城市建立業務關系并一舉脫貧,高昆的事跡引起了中國青年報的關注報道。
鄭州兩年農村電子商務的閱歷,加之國家的利好政策,給實現心中夢想帶來轉機。2015年9月份高昆決心回到家鄉,用實際行動讓自己多年來的創業夢變為現實。
在靳村鄉注冊成立“汝陽縣德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石寨村成立農村電商鄉村服務站;計劃實現一托三的銷售模式,即一個網絡店鋪承包三戶農民的農副產品銷售,真正做到讓百姓參與,共同收益的富鄉目的,盡快實現家家開網店成為自產自銷的電商村;結合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做好線下宣傳,線上銷售,真正意義地做成“互聯網+”的全新營銷模式;組建一支青年團隊,創建“大山產業合作社”,以強鄉富民為宗旨,以網銷、物流為經營模式的工作團隊,真心實意為農民服務,讓他們不出大山,不出家門就能生產銷售;從開始運營銷售短短十幾天時間,平均每天訂單金額達4000元……
2015年,高昆被評為“洛陽市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2016年11月18日,高昆的互聯網+食用菌項目在“通河杯”洛陽市首屆青年涉農創業大賽榮獲初創組二等獎;2017年4月,洛陽富鄉夢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昆榮獲“洛陽最美新農人”榮譽稱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談起創業得失,高昆真誠地告訴記者,他唯一的希望和創業初衷就是想自己先做,然后讓身邊的鄉親們看到成效,讓更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不再東奔西走,不再拋家舍子,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網絡,把農村和城市連在一起,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村,認識農村。架一條由大山通往城市的綠色橋梁,把健康放心產品送到千家萬戶,帶動廣大農戶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