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樂
鈞瓷為國之瑰寶,華夏一絕,舉世無雙。建國后,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這一具有千年歷史的鈞瓷文化。周恩來總理曾批示,一定要恢復和保護這一民族寶貴遺產。鈞瓷產于禹州,始于唐,盛于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河南禹州神厘鎮是天下馳名的鈞瓷主產地和“瓷都”。如今,鈞瓷產業面臨著各種問題,培養新型的鈞瓷藝術人才,進一步擦亮“鈞瓷名片”,提升鈞瓷文化產業等改革思路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鈞瓷文化產業有序發展應在文化保護和生產控制上多做文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具體的思路及建議:
(一)加強鈞瓷文化理論研究,為鈞瓷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其歷史的歷時性和時代的共時性。而鈞瓷文化作為當代文化產業中的特殊業態,又有其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其突出表現為:第一,科學技術因素。作為陶瓷重要瓷種的鈞瓷。在用料比例,色彩成分,工藝流程,溫度控制,制作設計諸多方面都有豐富的科技含量和嚴格的技術要求。第二,文學、藝術、美學等文化因素。一件精美的鈞瓷作品,絕不是自然意義上的器物形態,無論是造型還是窯變都是一個內容豐富、底蘊深厚的有形無形的文化載體,向人們傳遞著文學、藝術、美學等瑰麗多姿、變幻無窮的文化信息。鈞瓷這種集科學、文化于一身,通過科學技術的能量變換為文學藝術的復合型特征,是其他文化產業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無論從正確處理文化產業的縱向度和橫向度之間的關系出發,還是從把握鈞瓷產品自身的特點、推動創意產品的發展進步考慮,基礎理論的研究、學術文化的支撐都是不可或缺的。學術理論研究的重要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產品創新、質量提高上,而且對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塑造企業形象以及增強產品的公信度、擴大社會影響、提高宣傳效應等方面,又是其他非學術力量所無可代替的。尤其是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更需要基礎理論的前期奠基和跟進研究,以此推動對傳統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促進整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進一步擴大鈞瓷知名度和影響力,著力打造強勢鈞瓷文化品牌。鈞瓷文化體現了禹州人的精神、氣質風范,代表著禹州的形象。禹州市通過大力宣傳和弘揚鈞瓷文化,不斷擴大鈞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世界了解鈞瓷、認識鈞瓷、接受鈞瓷,進而讓世界了解禹州和禹州人,使之也成為河南的品牌。所以禹州必須把鈞瓷這塊品牌真正打造出來,高高樹立起來。第一,建立健全鈞瓷市場監管體系,嚴格執行鈞瓷質量標準,加強鈞瓷行業管理,確保鈞瓷產品的質量和信譽。鑒于鈞瓷質量標準已由地方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鈞瓷生產經營必須執行國家標準,需要成立鈞瓷產品鑒定機構,按國家標準對鈞瓷產品進行科學權威的評定,質監部門要對鈞瓷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管理部門與行業協會更要嚴格鈞瓷企業資質認證,建立完善的審核機制,每年都要對鈞瓷生產企業和銷售門店的資質進行審核認證,不斷完善市場的準入、退出和獎罰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規范、約束、引導鈞瓷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鈞瓷的質量和信譽。第二,拓展鈞瓷節慶活動,延伸鈞瓷文化張力。要以高起點、大眼屆充分認識鈞瓷文化的民族性和唯一性特點,繼續辦好鈞瓷文化節,不僅要將其辦成全國的知名節會,還要將其推向世界,使之成為弘揚鈞瓷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展現禹州形象的全方位平臺。為此每年都要精心策劃組、織鈞瓷文化節的展覽、研討、鑒賞等活動,以不斷充實、創新鈞瓷文化節的內涵,豐富和活躍鈞瓷文化節的形式,彰顯禹州鈞瓷深厚文化底蘊和文化魅力。
(三)整合力量,集中優勢,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促進鈞瓷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首先,鈞瓷產業需進一步擴大規模,整合力量。政府要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實行土地優惠和稅收減免返還政策及搭建投融資平臺,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持鈞瓷產業的擴張加快培育一批能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其次,應該調整鈞瓷產業生產布局和產業結構,建立鈞瓷文化產業聚集區,加強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進而,通過發揮鈞瓷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引領和聚能作用,推動鈞瓷產業升級和快速發展,并以鈞瓷產業集群為依托,建設鈞瓷產業園,延展鈞瓷產業鏈條和輻射面,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四)實施人才培訓工程,增強鈞瓷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
鈞瓷產業的發展。鈞瓷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創新和提升,都離不開鈞瓷專業技術人才。在當前鈞瓷專業技術人才緊缺,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實施人才培訓工程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一方面,政府、陶瓷企業要與國內設有工藝美術和陶瓷專業的大專院校合作,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等,培養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在禹州職業中專的基礎上,通過對行業從業人員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在著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還要重視和不斷推動鈞瓷產品、工藝和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增強鈞瓷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逐步建立起以鈞瓷企業為主體,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技術服務機構為配套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要定期舉辦鈞瓷學術研討會及開展古典精品復原實驗,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的鈞瓷技術、工藝、風格的深入探討和研究,通過有組織地對古典精品的復原實驗,在深刻領會傳統的基礎上。超越傳統,推陳出新。
(五)加強市場導向,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營銷策略,廣泛開拓國內外鈞瓷市場。一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鈞瓷產品結構,促進鈞瓷產品的差異化、多元化、層次化發展。既要滿足收藏家和高端消費群體的需求,又要供應足夠的一般陳設品,積極引導更多的人消費鈞瓷文化。二是要最大限度的建設和發展國內鈞瓷市場。在禹州建立規模化、現代化的鈞瓷展覽中心和交易市場,再配合鈞瓷文化節,創設濃郁的交易氛圍,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以擴大鈞瓷的市場影響力,并以鈞瓷市場帶動整個陶瓷市場,使禹州成為中國北方陶瓷產品的集散地,進而成為國際化的藝術瓷交易展示中心。三是要拓展國際鈞瓷市場。擴張鈞瓷的國際影響力,創造鈞瓷文化品牌。推動鈞瓷走向世界。
(六)以鈞瓷文化旅游試驗區的建設為契機,整合,開發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鈞瓷文化旅游,并以此推動鈞瓷文化產業的全面提升。首先,做好規劃,重點保護、發掘、修復歷史遺跡,并以此為基礎。開發、整合各種旅游資源,這些既包括眾多鈞瓷遺址的保護和發掘,神厘古鎮的修復、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料大的收集、整理和編撰,也包括鈞瓷博物館陳的發展等,還包括以鈞瓷文化為核心,對吳道子墓、周定王墓、大禹文化遺跡、逍遙觀等其他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整合和綜合利用。其次,圍繞鈞瓷文化,開發旅游項目。依照古法表演拉坯、上釉、燒制流程,舉辦開窖、祭窖儀式,再現古代生產和生活場景;開發鈞瓷旅游紀念品,開發“大禹與禹州史話”“傳統書畫瓷文化”等文化項目。最后,綜合各方面因素,精心設計旅游路線、不斷完善旅游服務。要設計、開發出禹州境內的多種旅游路線。可圍繞鈞瓷文化設計核心旅游路線,以禹州歷史文化資源為主線的設計人文線路,以觀光、鄉村體驗為主旨設計自然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