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寒 王飛
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的重要部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開展得還不夠全面,在制度設計、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因此應提高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文章將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
一、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單一
在我國目前教育體系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中外合作辦學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程容易受到忽視,阻礙學生接受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是務實的,不講空話套話,需要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從而利用真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打破以思想政治課程為主的單一形式,讓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師資隊伍構成不合理
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師資隊伍方面通常由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共同組成。目前,在師資隊伍構成方面存在不均等的問題,教師隊伍中國際化趨勢十分明顯,尤其是在項目建設的初級階段,外方教師所占的比例明顯大于中方。同時,初期的辦學氛圍將會對項目的發展趨勢起到決定性影響。外方教師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與中方教師不同,大比例的外方教師將在生活和學習中對中方教師以及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有限且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這種現象將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較大影響[1]。
3.教學內容過于狹隘
目前,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狹隘,不利于學生拓寬知識層面、開闊視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單純停留在課堂以及教材當中,媒體新聞以及網絡言論都可以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但是,大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網絡中的新聞人物以及事件普遍存在著社會責任缺失的問題,因此不能引入教學當中。
二、如何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加強課程體系的拓展和優化
要想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作用,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具體的教育教學當中,加強課程體系的拓展和優化,從而使教學力度和效果得到顯著增強。同時,應重視思想政治課程建設,避免出現重專業課、輕思想政治課的問題,這樣做將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強化教師培養和管理
教師作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引導者,應積極強化教師培養和管理,提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從而為學生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中外教師在行為舉止以及價值觀念方面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將“授道”和“育人”相結合,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思想政治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從相關調查研究中能夠看出,外方教師能夠成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有61.5%的學生表示能夠通過外方教師的言傳身教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獨立;有28.4%的學生表示自己的思維習慣已經有所改變。
3.與網絡信息資源相結合
高校應加強網絡育人工作,對網絡中的言論進行監督和管理,使網絡環境得到凈化。同時,積極采用與網絡信息資源相結合的方式在線與學生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互動,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目前,學校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幫助學生解決其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2]。
綜上所述,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將相互影響,但是應注意避免出現崇洋媚外等現象。同時,高校應通過加強課程體系的拓展和優化、強化教師培養和管理以及與網絡信息資源相結合等方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曹 安.中外合作辦學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5):26-28.
[2]王 琳,何 薇,郭曉君.從愛國和敬業入手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品牌(下半月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