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犖
摘 要:目前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網約車細則,對地方網約車車輛、人員等運行條件作出了規定。但如果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體標準來審查地方網約車細則,則地方細則均違背市場公平競爭意愿,附加不合理限制條件,因此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網約車領域并未得到良好執行。
一、引言
自交通部等7部委聯合出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之后,全國各省市陸續制定了地方網約車細則,使網約車正式進入行政監管的范疇。《暫行辦法》放權給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對網約車的準入標準進行調整,而地方政府所頒布的細則內容各異,在不同程度上對網約車市場的準入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而這些規定是否合理,是否無損于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需要相關政策措施進行公平競爭審查,以維護市場機制高效運行,建設統一開放且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視域下的地方網約車細則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要求政策制定機關對其制定的政策措施進行自我審查,要求未經公平競爭審查的政策措施不得出臺。但通過對地方網約車細則的梳理不難看出,網約車細則的出臺并未真正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如果將地方網約車細則的限制性條件進行分類,可以發現地方實施細則中對車籍和駕駛員戶籍的要求限制外地的商品進入本地市場,影響商品自由流動,形成了地區封鎖;細則對軸距、排量、長寬高和車齡的限制則會造成某些品牌和型號的車輛無法繼續從事網約車經營,對車型和車齡的限制會大幅提高市場上的經營者和潛在經營者的運營成本和退出成本。再者,基于交通部網約車《暫行辦法》要求網約車檔次必須高于同期巡游車的規定,大多數城市都對網約車價格進行了限定,導致某些市場定位為廉價性汽車或者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品牌或系列被“拒之門外”,實質上造成對某些汽車廠商的歧視性或差別化待遇。上述限制條件均構成公平競爭審查的審查標準,而所統計的所有地方細則都至少有一項違背該標準,因此政策制定機關在制定政策時應當說明限制的理由。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未看到任何網約車制定機關對其制定網約車細則時或出臺后的公平競爭審查情況予以公布。
三、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系統兼容性問題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旨在限制政府權力,防止行政機關出臺不合理、不合法的政策而限制市場競爭,限權需要以完善有效的責任追究方式和執法手段作為保障,對此行政機關內部進行了自我糾偏,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由發改委牽頭開展部際聯席會議以統籌公平競爭政策的實施。我國地方各行政機關部門在接受同級政府領導的同時,也受上級政府部門的指導,聯席會議的成員為各職能單位最高行政等級部門,能夠對地方政府部門形成有效威懾,聯席會議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地方各級政府及其政策制定機關遵守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要求,對政策措施進行審查,有利于暢通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的通道。
但另一方面,根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的第183項,對道路運輸經營的審批僅限于“駕駛員客運資格證”的核發,同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要求“不得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設置審批程序”。這表明,在審查網約車細則時,其他法律法規與公平競爭審查具有相似的規定,且都可能適用,但由于目前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和其他法律法規進行對接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導致機制運行不暢,因此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對接協調機制的建立對完善與有效實施相關政策具有重大意義。
四、結論
從目前已出臺的地方網約車細則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施行還存在一定缺陷,其實,作為一項規制行政壟斷、彌補反壟斷法不足的競爭政策,其可行性既在于與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的對接協調,更在于其獨立價值。因此,從其內涵與實體問題出發,應當更注重實體和程序的雙重構建,妥善清理市場經濟中的排除、限制競爭的規范性文件。
參考文獻:
[1]顧大松.“專車”立法芻議[J].行政法學研究,2016(2).
[2]郭宗杰.行政性壟斷之問題與規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