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文
摘 要:數學是兒童認識環境、適應環境的工具之一。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邏輯性思維的構建對個體來講意義重大。學齡前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謹慎地規劃教學內容與計劃,充分了解學前兒童的思維特點與方式,以恰當的方式開展數學教育。文章以美國兒童數學課程“Big Math for Little Kids”(以下簡稱“BMLK”)為參考,為提高我國學前數學教育質量提出建議,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BMLK”課程是美國從1998年到2002年實施的一項數學教育計劃,這項計劃主張開發研究型和適合孩子發展的數學課程,包括一整套綜合性和有序的學習活動和課程計劃,分為數字、形狀、邏輯、測量、數字應用和空間方位六個單元。
之所以選擇“BMLK”這一課程作為參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該計劃是在以大量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原則上構建的。第二,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來探討這一計劃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同的研究表明,這一套學前兒童的數學課程可以對孩子的數學成就產生積極影響。筆者通過了解與研究“BMLK”課程,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環境布置
在教室中放置不同的“數學元素”,能夠讓孩子們在教室中輕松尋找不同形狀的擺件(球體、立方體、矩形棱鏡等)應用到數學操作中,并能夠與教師課程計劃相呼應。比如教師的故事大意為“小小城市規劃師”,其中涉及測量樓層高度的問題,幼兒可以在教室中尋找適當的長方體作為測量工具以測量“樓高”,并將得出自己的結果與小伙伴進行討論。在幼兒園教室內,可以擺放一些溫度計或是天氣瓶,讓幼兒切身感知周圍的環境與溫度。 墻壁的設置方面,可以放置孩子親筆繪畫的地圖,通過地圖來進行探索游戲。
2.正確應用游戲化教學形式
課堂上使用游戲和故事書可以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增強他們的數學學習動力,因此,精心設計和執行數學活動有助于進一步發展兒童已經擁有的數學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本身是不能促進孩子習得足夠高質量知識的,大量的心理研究以及日常經驗表明,兒童需要成人指導才能發揮其潛力。
3.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兒童在學前階段由于具有特殊的思維感知能力,因此能夠學好綜合數學課程,所以,可將數學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早期學習中,比如融入運動、音樂、閱讀、手工等活動中。教師應當注意讓孩子進行有趣的“學習”,讓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教師在與孩子交往時,也應該從孩子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行為,嘗試多應用“如果……會有什么結果出現”“你認為可以嗎”等句式,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支持與鼓勵。
4.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中安裝的不同軟件和游戲可以為孩子解決創造性的問題。例如,有些軟件可以讓兒童使用特定的幾何運動工具在計算機上編輯圖片。適當進行計算機活動能產生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兒童能在智力、非語言技能、長時間記憶和手動靈活性方面有很大進步。大部分城市幼兒園都配有電腦等電子設備,但是并不能保證幼兒園孩子能有效使用這些電子設備,所以學前兒童需要教師正確合理的引導。
5.教師的專業發展
由于許多幼兒園和幼兒園教師沒有使用過連貫銜接的數學課程進行數學教育。因此,此類課程的實施結合本地的環境情況以及師資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數學教學及備課帶來挑戰,因此,幼兒園教師在處理數學課程中出現問題時,需要相互交流和取得園內的支持。
關于教師的培訓,可參考“BMLK”計劃的培訓方式,在幼兒園內進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查閱相關資料,使“大數學”觀念深入各位教師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幼兒園以及相關教育部門應為教師提供持續的學習機會,讓教師在參與專業發展計劃中獲益。
此類融入孩子們日常生活的“大數學”課程的延伸與發展還需要各幼兒園的支持以及教師協作,這樣,學前兒童的數學教育才會百花齊放,為兒童的日后發展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劉長城,張向東.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及對當代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03(1):45-46.
[2]潘月娟.兒童數學能力的動態評價[J].學前教育研究,2011(2).
[3]汪樹林.兒童數學課程的價值轉型:追尋“解放興趣”[J].江蘇教育研究,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