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 孫玉珍 馬力


[摘要] 目的 比較超聲乳化術切口不同對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角膜神經和淚液蛋白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擇該科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即觀察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對照組行常規顳透明角膜切口。每組59例,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術前(T0)、術后1周(T1)、1個月(T2)和3個月(T3)的角膜神經與淚液蛋白的改變情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 該研究中T1時間段,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神經纖維密度、角膜敏感度、淚液蛋白均降低明顯,乳鐵蛋白、溶菌酶則增加明顯,T2時間段,觀察組的角膜敏感度、淚液蛋白降低明顯,溶菌酶則增加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雖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術,選擇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角膜神經損傷,提高患者的視覺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白內障;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切口;角膜神經;淚液蛋白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041-02
白內障是老年常見眼科疾病之一,極易致盲,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深入,本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2],而作為老年人群,具有基礎疾病較多的特點,故而白內障多由于糖尿病所導致,近年來,探索該病的有效治療措施是現今需要解決的問題[3],有鑒于此,2013年7月—2016年7月該研究以角膜神經和淚液蛋白的改變為切入點,探討不同超聲乳化切口對于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術后影響,以探索有效治療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上述標準將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案告知該科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基礎上,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研究。根據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所有患者中男76例,女42例;年齡52~70歲,平均(63.9±2.1)歲;糖尿病病程:平均(9.6±2.0)年。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對照組行常規顳透明角膜切口。每組59例。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予以術眼表面麻醉,在顯微鏡下采用0.40%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 (Santen,日本),而后在上方角膜做一透明隧道式主切口,同時行折疊式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前房內做連續環行撕囊(直徑約5.0~5.5 mm),并在注入黏彈劑的基礎上進行水分離,析出晶狀體核,而后進行黏彈劑清洗,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Alcon,美國)包眼,術后1~2 d繼續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Alcon,美國)行局部滴眼進行抑菌,每2 h1次,4次/d,持續30 d。
對照組:麻醉及手術操作步驟均同“觀察組”,僅切口為在患者的顳側角膜做長2.8 mm的透明隧道式主切口及1.0 mm輔助切口,同時行折疊式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1.3? 觀察指標
角膜神經檢查:采用角膜知覺計(Cohet Bonnet)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角膜神經的測定,即:測定中央角膜術前(T0)、術后1周(T1)、1個月(T2)和3個月(T3)的角膜知覺,采用測定器的尼龍絲長度mm表示,而后采用共聚焦顯微鏡(日本NidekCo.LTD,Confoscan4)檢查,表面麻醉待檢查眼睛,取坐位,檢查者移動共聚焦鏡頭與角膜接觸,看到角膜上皮細胞時緩緩推進鏡頭,全層掃描中央角膜和角膜切口,計算中央神經纖維層密度。
淚液蛋白測定:采用毛細吸管將患者下淚河非刺激性淚液吸取20 μL,置于冰箱中保存。采用Brandfoxd法測定淚液總蛋白含量。同時采用試管比濁法測定溶菌酶含量,操作步驟按說明書進行。
血糖控制情況:于固定時間采集兩者患者血液進行血糖監測,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進行血糖控制情況判定,控制良好者為空腹血糖:3.3~5.6 mmo1/L,三餐前血糖:3.3~5.8 mmo1/L,餐后2 h血糖:4.4~6.7 mmo1/L,夜間零時血糖:4.4~6.7 mmo1/L;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標準為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中至少有一項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4? 統計方法
將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后角膜知覺、淚液蛋白均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角膜神經改變情況比較
該研究中T1時間段,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神經纖維密度、角膜敏感度均降低明顯,T2時間段,觀察組的角膜敏感度降低明顯,T3時間段,兩組患者的神經纖維密度、角膜敏感度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淚液蛋白比較
T1時間段,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淚液蛋白降低明顯,乳鐵蛋白、溶菌酶則增加明顯,T2時間段,觀察組的淚液蛋白降低明顯,溶菌酶則增加明顯,T3時間段,兩組患者的淚液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2.3?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雖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白內障目前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顳側切口對于患者的知覺與角膜微環境影響較大[1],但如何解決傷口愈合困難較為棘手,查閱文獻發現,眼部手術對于角膜結構損傷較大,容易對于淚模功能與角膜敏感度造成較大困擾[4],已有研究者報道了白內障術后淚模改變情況,該研究亦對此進行探索,結果發現,相對于上方切口而言,顳側切口對于患者的角膜知覺與審計損傷均增大明顯,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顳側切口對于其周圍神經纖維中的三叉神經纖維神經遞質損害,導致炎癥反應加重,以致于角膜知覺退化有關[2]。
同時,角膜的感覺神經較為豐富,其對于刺激淚液分泌,調節瞬目反射作用明顯,這主要由于“眼表淚液分泌反射系統”是由眼表組織、主淚腺及相互連接的神經組織構成,健康狀態下,眼瞼對角膜的輕微刺激可導致淚液分泌減少[3],有鑒于此,該研究對于不同切口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上方切口對于患者的淚液蛋白影響較小,這主要由于顳側切口引起網狀結構破壞,從而使得角膜上皮及其相連接的神經末端被切斷,使得神經反射被破壞有關[4],但該研究亦發現,在術后兩周患者的角膜神經與淚液蛋白恢復明顯,可較好的降低患者的痛苦,且兩種切口對于患者的血糖影響不明顯,但是由于研究時間及精力所限,對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尚待進一步觀察,且遠期療效尚待確認。
[參考文獻]
[1]? 王崢,鄭帆,吳文凌,等.兩種不同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對角膜散光的影響[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6):111-113.
[2]? 曾招榮.不同超聲乳化術切口對白內障患者術后角膜散光的影響[J]. 國際眼科雜志,2014,14(5):891-893.
[3]? 邵毅,裴重剛,王樂,等.不同切口超聲乳化術對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角膜神經和淚液蛋白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31):52-57.
[4]? 劉靖,劉祖國,邵毅,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膠治療骨髓移植術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的中重度干眼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眼科雜志,2013,49 (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