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豐
歷史永遠不會轉身,包括剛剛逝去的昨天,留給今天的都是背影。
運河,就是一個民族在奮進的歲月里,留給世界最古老而美麗的背影。背影里有滄桑,有榮光,有無數鮮為人知的秘史。那些秘史,或已被史學家科學論證,陽光下宛若浪花般明亮地綻放,或已被歷史長河中的泥沙,永遠深深地埋在河底。
2500年,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所持有的豐富閱歷,居然占盡了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文明一半的妖嬈,這,何嘗不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
既然是奇跡,一條運河遼闊而悠長的背影中,就少不了被賦予形形色色的傳奇,讓那些缺乏史料依據,尚未被史學家科學論證的,亦或是人類現有的高科技考古手段,暫時尚未發現的秘史,顯得更加神秘。
當一陣古老的風從歷史深處吹來,我看到時光的日歷在從后向前一頁頁翻動,讓我渴望在一條運河被2500年的時光所拉長的背影中,去探尋一個民族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明,抑或是打撈一個家族過往興衰的記憶。
家住通州運河邊,幼時常聽祖父口述,早年的通州城,到處都是我們孫氏家族的鋪子,一條運河,讓我們家族多財、多福、人丁興旺,所以,祖父一直說,運河是一條讓人感恩的河,讓一個家族、一座城市、一個民族感恩的河。
印象中,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祖父留給我的最后那道蒼涼悠長的背影。二十世紀末七月的某一天,祖父在黃昏時從運河邊步履蹣跚地回到家,之后就再也沒能走著出來。此后的若干年,每當黃昏時我獨自站在運河岸邊,雙腮掛滿滔滔的河水,總覺得一條被黑夜帶走的河流,像極了祖父生前的背影,那么親切,那么熟悉。
據家譜記載,祖上一位不知該如何論及輩分的祖輩,在北宋時江浙一帶一大戶人家做了十余年苦工,攢了一點積蓄,就坐船沿著運河回到北京老家,在今天的通州城開了一家綢緞莊,專門經營江浙盛產的上好絲綢。
據說那位老祖宗很會做生意,賬房的銀子就像雪地里滾動的雪球,一年滾得比一年大。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老祖宗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索性就在通州城鋪開了攤子,大凡是北京稀缺而南方盛產的貨物,都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到北京,孫氏家族從此在通州城聲名鵲起。
換句話說,老祖宗的生意之所以做得好,除了他的勤勞睿智,更要歸功于京杭大運河。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他抓住了財富商機,也實現了生意的可持續發展。有大運河在,他發財的夢想就不會破滅。
一條運河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亦或還可以說改變了通州城的精神面貌。許多人的吃穿住用行,通過孫家鋪子,都被注入了南方元素,孫家鋪子,也為南北經濟貿易的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祖宗的生意經,有一條制勝的法寶就是對下人好。他知道僅憑一人之勤勞聰慧,即使跑斷了腿或耗盡了心血,也根本駕馭不了偌大的家業,就像當年開鑿運河,僅憑少數人之力何以能有這偉大的工程問世。許多下人蒙老祖宗的善待與恩惠,把一生都獻給了孫家鋪子,就像許多運河沿岸的苦力,把一生的汗水都融進了運河。
此刻,當我站在通州運河岸邊,眺望著它在時光里留下的背影,我不知道,它蒼茫的背影里,究竟融進了多少民生的汗水與血淚。幾家歡喜幾家愁,并不是所有靠水吃水的人們,都能蒙受到運河的福蔭。
聽祖父講,到了曾祖父那一代,孫家鋪子的生意就開始走向衰落。不是曾祖父經營無道,而是戰亂給運河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創傷。貨物被劫是常有的事,有時連續半年因某一處河段無法走貨,鋪子里就要斷貨。時間一長,那些老主顧也就無人問津了。
人情淡漠,世態炎涼,在歷史的某一個時間段,孫家鋪子的生意就像冬日的運河水一樣冰涼。衰落歸衰落,曾經的輝煌帶給孫氏家族的不僅是驕傲,許多人得益于昔日優越的家境都上了學堂。
從古至今,能走進學堂的,不是達官貴族的公子,就是富家子弟,女人在古時是很少讀書的,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束縛了多少渴望求知的女人。老祖宗在生意發達后,開始注重培養后代讀書習文,即便不能考取功名,日后接管家族生意,也不至于因不學無術而敗了家業。
據說,在祖上枝繁葉茂、蔥蘢如樹冠的家族里,古代曾出過舉人、進士,近代出過有進步思想的學者。追根溯源,這些都是老祖宗的功德,但也不能否認運河的功德,沒有那條奔騰不息的運河,也就沒有我們曾經輝煌的家族史。
一條運河,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讓一個家族幾多沉浮,也讓一個民族幾多沉浮,但它始終以母愛的偉大,滋養著一個民族不斷前行。它留給世界的長長的背影,亦何嘗不是一部雄渾澎湃的史詩。每一滴水,都是一個鏗鏘有力的文字;每一朵浪花,都有著唐詩的豪放或宋詞的婉約;每一塊鵝卵石,都積淀著一個民族文明的璀璨和綺麗。
一條河,一座城,一條河潤澤著一座城,一座城也在反哺的思想里,感恩一條河厚重的背影。對于今天繁華的通州城來說,運河,永遠是它生命中一塊血脈相連的胎記。一條河背影的源頭,是一座城無時不在眷戀的故鄉。
我時常在黃昏時的運河岸邊,找尋祖父親切而熟悉的背影。我知道,祖父的靈魂也必定與那些遠去的祖輩們一樣,都融進了他們生前愛戀和感恩的運河里。夕陽下那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閃耀著多少親人若隱若現的背影。仿佛它們并沒有走遠,像一條河,護佑著他們最牽掛和疼愛的孩子。
我們都是運河的孩子,如果時光回溯到2500年前,那些開鑿運河的,和把生命都獻給運河的人們,都是讓我們從心里敬重的親戚,他們都是運河和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歲月如隙跡如客,人生百年俯仰間。何況此去已是千年,千年之前,誰能預估一條河的命運,能有如斯的豐腴燦爛,誰能預估一個民族的命運,能有如斯的興旺發達。
當我們閱讀一條河在史詩里深重的背影,你是否聽到了那氣壯山河的絕唱;當我們欣賞一條河在陽光下美麗的背影,你是否聽到了那民族復興的最強音?一條河的背影,從歲月深處走來,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劃下了一道最詩意的倩影。
歷代文人墨客,之于運河,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潑墨,曾留下了多少文明的瑰寶,史書也很難悉數詳細記載和統計。運河,2500年的崢嶸歲月,它已然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民族的圖騰。
運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更是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的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之一,并且沿用至今,作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它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然而更多的時候,一條運河也像一個人、一個民族命運多舛。出生在清末民初的祖父,趕上了近代中國社會最動蕩的歷史時期。青年時期,他飽讀詩書,一心想考取功名,夢想在仕途上重振日漸衰落的家族榮耀。之后因飽受軍閥混戰之苦,又夢想著投筆從戎,卻眼見通州城短短數月就幾次改旗易幟,一直沒能找到光明的方向。最后祖父痛定思痛,不得不守護著家族最后一個經營慘淡的鋪子,維持著拮據的生活。
運河的命運也何嘗不是如此,春秋時期開鑿初期,完全是出于軍事需要。隋王朝在統一天下后,做出了南北貫通的決定,運河轉而為經濟和政治服務。換句話說,漕運的興盛,使得運河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臺有利于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制的龐大的國家機器。
民族興而漕運興,民族衰而漕運衰。在社會相對穩定時期,運河上往往都是帆影翩翩,船流如織,而戰亂年代,運河岸邊餓殍遍野,寂寞的運河水只能在悲憤中幽怨地哭泣。2500年,一條河被時光拉長的背影,藏滿了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一條背影,就是一面在黑夜里,渴望被光明照亮的鏡子。
拂去歲月滌滿的塵埃,我們突然驚喜地看到,運河的背影依舊鮮活而靈動,古老的氣息中,仿佛透著新時代的年輕。通州人說,只要民族興盛,運河就永遠不會老去。試看今天的通州與運河,仿佛一個比一個年輕,因為通州人的心都越來越年輕,趕上了光明偉大的好時代,年輕成了民生幸福的代名詞。
是啊,年輕。祖父在晚年一直扼腕感嘆,如果能夠再年輕一次,他的人生決不會碌碌無為地度過。有夢想的祖父,幾度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終因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邁開追夢的腳步。成年后的我每每思量祖父的夢想,或許也算是近代中國,有理想的青年早期的中國夢。
祖父喜歡在黃昏時看運河,看自己的背影被夕陽無限拉長。我知道,那種時候祖父的心中有多憂傷。少年時祖父隨曾祖父下江南,與一家綢緞商的千金小姐兩情相悅,怎奈后來兵荒馬亂,運河時常停運,家族生意日漸衰落,祖父心中美好的姻緣,也就成了一場鏡花水月的春秋大夢。
我住運河南,君住運河北,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運河水!在運河的最南端,或許那位千金小姐也是日日望河興嘆,心中對祖父充滿了極度的思念。或許這也是祖父與祖母一生感情平淡如水的主要原因,不曾想,祖父對愛情的執著如一,居然比運河底的石子還要堅硬無比。
幼時,我常隨祖父到運河邊觀落日,偶有船只孤雁般駛來,祖父便會用手一指,憑著他幼時他的祖父經數代人口口相傳的記憶,向我自豪地描述舊時通州城的運河岸邊,貨運的繁華盛興。時光深處,仿佛那位讓我們敬重的老祖宗,正滿載著一船貨物,幾經輾轉,浩蕩歸來。
如果沒有運河,不知道今天的北京會是什么樣子?祖父的言外之意,或許也隱喻著如果沒有那位勤勞睿智的老祖宗,我們的家族會是什么樣子?是否,孫氏家族還能有后人,見證運河今天的命運?
感恩運河,就像感恩我們的老祖宗。夕陽下,我聽到滔滔的運河水,仿佛在深情地講述著一個家族、一座城乃至一個民族,暗流般洶涌的動人故事。我看到運河長長的背影,宛若一道功德碑,刻滿了它2500年的豐功偉績,也刻滿了無數個讓我們景仰的名字。
風吹運河,浪花旖旎。祖父記憶中的通州城,在運河的背影中不斷放大,放大成一個民族自豪的文明史。古時的通州,商鋪林立,商賈成群,南來或本地的客商,將南北的貨物在運河的身體上來回搬運,極大地促進了南北的貿易往來。
運河開鑿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2500年漫長的歲月里,歷經三次較大的興修,直到最后一次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縱觀中華民族的發展史,那些曲曲折折的歷程,多像是運河遺落在歲月里,那條曲曲折折的背影。
近代的運河,因戰亂與外國列強的入侵,漕運曾幾度中斷,一條河就像一個民族,經歷著歷史的巨大考驗。多難興邦,多難也興河啊,忍辱負重的運河,仿佛能聽到一個民族自強的心跳,聽到通州城里,那些進步青年高聲的吶喊,熬過這個冰封的季節,明媚的春天就不再遙遠。
祖父的一位堂弟在一次游行時遭軍警鎮壓,最后慘死街頭,那個一心向往光明和自由,為民族的崛起而振臂高呼的青年,還未看一眼新世界是什么樣子,就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一天,祖父終生都刻骨銘心地記得,咆哮的運河水,仿佛恨不得把整個舊世界淹沒。
運河是有靈魂的,像一個一心向善的人,對蒼生也心懷悲憫。或許,2500年歷史車輪的碾壓,讓它親歷了人間太多的生離死別。風平浪靜的時候,它像一位得到的高僧,在心中默默地為蒼生祈福,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宛若散落著無數的經卷。
除了少年時下過一次江南,祖父后來就再沒有離開過通州。晚年的祖父一直有一個美好的心愿,就是從運河的最北端通州,沿著運河去一次最南端杭州。我不知道他是想去找尋那份遺失的愛情,還是想與運河做最后的訣別。只記得那日黃昏祖父把一朵野花丟進運河里,冥冥中對那位思念了一生的千金小姐,或是滋養了他一生的運河,完成了他生命中最盛大的祭奠。
祖父的心愿最終沒能實現。他走的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綠了運河岸,整個通州城,已是一片生機盎然,唐宋時的通州運河岸,轉瞬之間就繁華再現。我知道祖父、曾祖父、老祖宗他們若在天有靈,一定會欣慰于通州的巨大變遷。
讀大學時,班上有一位杭州籍女孩,我時常在黃昏時的校園里,看著她的背影被夕陽拉得長長,獨自站在那里發呆。后來慢慢熟識了,才了解到她是被鄉愁的苦楚所折磨。我把她帶到了通州運河岸邊,那一刻,驚喜的她突然像運河水淚花洶涌,宛若回到了自己朝思暮念的故鄉。
我承認最初是愛上了她的背影,盡管她有著姣美的容貌。其實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第一次看到她的背影,總覺得似曾相識。冥冥中,我想到了少年時的祖父,在運河的最南端,第一次見到那位一見傾心的千金小姐,一定也是先愛上了她的背影。那是只有被運河水滋養的女子,才獨有的風姿卓絕的背影。
我在運河邊拉著她的手,給她講述祖父和那位千金小姐的愛情故事,慶幸我們趕上了光明而偉大的好時代,才避免了又一場勞燕分飛的悲劇。而我們也感恩這孕育幸福的運河,為兩顆火熱的心,結上了長長的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