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銀行理財收益九連降之后,終于在年末迎來小幅回溫。
據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銀行理財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1%,環比上升了0.04個百分點。從不同銀行類型上看,城商行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平均為4.49%,外資行則較低,僅為3.59%。
一般來講,銀行年末流動性較為緊張,收益率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少投資者也是瞅準這一時機購買理財產品。不過《投資者報》記者觀察到,盡管今年年末銀行理財略有“翹尾”,但是總體上升幅度并未給投資者太多“驚喜”。
根據融360數據,截至今年12月20日,銀行理財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1%,環比上升了0.04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對不同類型銀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收益排名,剔除掉到期收益不確定性較大的結構性產品,結果顯示:城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49%、股份制以后平均收益率為4.43%、農信社和農村合作銀行平均收益率為4.41%、農商行平均收益率為4.33%、國有銀行平均收益率為4.11%、外資銀行平均收益率為3.59%。
其中,哈爾濱農商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高達5.8%,位居榜首。但該行的5款理財產品均存在收益上限和收益下限,其中收益上限在5%~6%之間,收益下限均為3.5%,這類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率跟結構性理財一樣,不確定性也比較大。
對此,融360分析師劉銀平提醒投資者注意,看到高收益理財產品要提高警惕,搞清楚收益達標的概率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短期理財產品仍然是投資者的最愛。2017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發布,規定90天以內封閉式理財要退出,隨后銀行3個月以內產品占比不斷下降,但到了今年下半年保持穩中有升。12月第二周數據顯示,3個月以內產品占比21.87%,較前一周上升了0.21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由于封閉式理財的流動性較差,投資者還是偏愛中短期理財產品,銀行短期內不會迅速壓縮短期理財。
美元理財收益有所抬升。12月第二周美元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75%,較前一周提高了0.04個百分點。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率跟隨美聯儲加息變動,美聯儲加息越密集,美元收益率漲幅越大,最近三年期間美元理財漲幅達75%左右。劉銀平認為,2019年美聯儲預計加息兩次,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率依然看漲,不過漲幅要低于2018年。
此外,理財性質的結構性存款收益率雖然也有小幅度上升,但是規模開始“剎車”。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9533億元,較10月份增加了近665億元,環比增幅為0.67%。
劉銀平介紹,監管之下,沒有衍生產品交易資質的銀行不能再發售結構性產品,近兩個月結構性存款停止高速擴張步伐。
年末是高息攬儲的重要節點,盡管結束了連續9個月理財收益率下降,到了12月終于有所提升,但和去年年底銀行理財產品4.84%平均預期收益率相比,希望此時入手銀行理財的投資者可能要小“失望”一下了。
《投資者報》記者走訪了深圳幾家銀行了解到,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并不多。以某股份制銀行主推的產品為例,5萬元起購,3個月的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7%左右,需要提前預約才能購買。
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認為,今年年末銀行理財收益的不及預期受資金端和資產端兩方面綜合影響。首先在資金端方面,市場流動性整體處于偏寬松的態勢,資本成本相對較低;資產端上,受資管新規的影響,銀行理財投資高收益非標資產的路徑受限,同時寬松政策環境下市場利率下降致使包括國債在內的債券收益置于下行趨勢,底層資產配置收益下滑,總體導致銀行理財收益處于下降的態勢。
此外,銀保監會今年5月發布了修訂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對銀行流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需以長期穩定的普通存款作為負債端來源,特別是近期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之中,把之前銀行潛在的風險得以充分暴露。因此,迫于監管指標壓力,銀行加大了對吸收存款的力度,在理財方面則相應減少。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20日 數據來源:融360大數據研究院
央行數據顯示,為穩定年末資金面,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2月27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投資者報》記者根據央行公告統計顯示,截至12月27日,12月以來,央行相繼開展了9次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流動性8500億元。
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臨近年底,金融機構流動性考核壓力增大,居民提現需求增多,市場利率存在進一步上漲的壓力,所以央行主動釋放流動性對沖短期的超額需求;此外,也可以對沖美聯儲加息對國內的流動性干擾。央行連續投放之后,短期資金利率走低,整體來看,年底市場流動性不會太緊,銀行理財等產品收益率有可能還會上升,但空間不大。(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