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丹麗 圖 | E-IMAGE Eric
手作慢時光 歲月隱于春山外
文 | 黃丹麗 圖 | E-IMAGE Eric
爬山虎的藤蔓在一場夜雨過后瘋長了幾寸,瓦當上野生野長的無名多肉植物仿佛也被催肥了枝葉,碧苔的嫩綠在瓦屋的灰色之中顯得格外出挑,將鐵質的“春山外”三字襯托出了些許歲月的痕跡。
推開一扇木扉,海風帶著特有的海產味道喚醒了院子里的草木,晨光流轉過風化了的青磚墻,淡黃色的麻布窗簾漏進來些許稀薄的晨光,風輕簾動,側目間只見青磚砌成的圓拱窗里,掌柜青牧在茶桌前為民宿客人沏好了一壺茶,手捏的粗陶杯子泛著獨有的沉著光澤,倒顯得茶湯更加地甘醇。
春山外,這間隱于淇澳島白石街上的民宿,開始了它一天的生活。
你或許想象不到,頭頂粗獷的老木房梁,院子里那半面裸露出來的粗石墻體竟然已經有了三百年的歷史,在被改造成如今這座舒適且自然光線充足的特色民宿之前,竟是一座破敗荒蕪伸手不見五指的危房,正如你或許不敢相信,民宿主人葉子原來是一位公司高管,而在成為民宿掌柜之前的青牧,正在攻讀生命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
人生的際遇與房子的再生一樣,戲劇轉折,令人難以置信。
“那時的我時常在想,如果把博士學位讀完,從事科學研究方面的工作,兢兢業業地待在實驗室里一輩子,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答案是否定的。偶然地,我在‘IDEE’家居雜志上讀到一篇文章,介紹的是一位洛杉磯女陶藝師設計紅陶風格的陶質燈罩,仿佛受到天命啟示一般,瞬間被觸動了,當時我想,或許我可以去做這個。現在回頭想來,應該是因為自己喜愛自然之物的那份天性,以及陶手作那種實實在在的感覺和慢生活方式打動了我。慢慢深入去了解做陶后,決心放棄原有的生活,義無反顧地開始去學做陶,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我大概是瘋了?!?/p>
青牧于是踏上了陶藝學習的未知之路,或許最初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一個多么了不起的陶藝大師,更沒有想到他會在學藝的道路上遇見葉子,共同實現了一個許多人夢想過的夢想。

葉子
葉子在珠海生活了十幾年,原本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忽然有一天她想要換一種生活方式,于是毅然辭去了收入豐厚的工作,跑了許多地方尋師學習制作陶藝,并與好友一同創辦了“春山外”這個品牌,領域囊括設計、手工品等一切和生活和美好有關系的東西。而后又經過了一番靈感的碰撞與慎重考慮,葉子決定將自己熱愛的陶藝與民宿結合起來,作為“春山外”的第一個作品。
同門師弟青牧與葉子十分投機,于是葉子邀請他加入民宿項目。在此之前,她已經考察過了全國的許多個城市,最終在淇澳島上找到了這一處比白石街歷史還要悠久的,承載著幾代人風雨歷史的老宅子,只看一眼,便覺得就是這里了。
于是,一個沉穩干練敢于顛覆生活的70后與一位意氣勃發對未來充滿各種想象的90后,便一同開啟了一段手作的慢生活。
老房子的改造比起重建一座房子還要麻煩得多,在保留原有的建筑主體基礎上,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樣貌,既要新生,又不能太過突兀,既要改變,又須得融合。
踏上復古的青石板磚,光線會透過玻璃頂上的蘆葦簾在桌椅上打出一片淡淡的瑩白色,原木色的家具與房子的灰白色調交相調和,竟是這樣地溫和協調。院子一側的玻璃門內是陶藝工作室,雖是小室,卻不顯逼仄,陶藝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制作特點,民宿將舒適簡約的現代裝修融入到三百年的房子里,二者正好契合,是院子的靈魂所在。
帶了吧臺的開放式廚房還沒開伙就已經勾出了人們滿滿的食欲,做飯的人不再孤獨,等待的人甚至也可以參與其中幫忙調味。移步屋中,竹編籠子制成的燈罩用麻繩從梁上垂下,暖黃的燈光一打開,算是入屋的第一個驚喜。茶桌的后方,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一面高墻做了整墻的展示架,每一件器物上都或多或少的落了些塵埃,也印上了手作的痕跡。
兩間客房的裝修風格都是令人舒適的自然風,沒有用膩子細細刷出嶄新的墻面,玻璃窗傾撒進來的天光映著質樸的木色家具與素雅的布藝,仿佛將人帶回了小時候爺爺奶奶住過的屋舍,瞬間將案牘之勞形拋在了身后。二樓的臥室保留著老房子粗大木梁原有的色澤,五層的木梁象征著原來屋主的不凡身份,也多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而在空間的設計上卻比一樓隨性很多,可以用一片簾子隔出自己喜歡的角落,或是靠坐在草席小書閣里靜靜讀會書,或是走出小陽臺去,眺望白石街上倚坐在竹椅上搖著葵扇聊天的老人。
每年來珠海旅行的游客不計其數,而那些少數會放棄酒店客房,跑到淇澳島下榻民宿的客人,必定是有著自己對生活的不同追求。因此在島上開設民宿的特別之處便在于,你可以遇見形形色色的客人,閱讀各種各樣的百味人生。
“有一位女客人,是位服裝設計師,留著超短的頭發,初看外表覺得這或許是個很酷很高冷的人,深聊后方知是個內心向往安靜,向往自由生活,不在乎周圍眼光的灑脫女子。她帶了兩個朋友來住了兩晚,走的時候十分留戀,說下次還想過來住,就一個人,安靜地留在民宿里喝茶、聽音樂、做做飯?!卑橹挠牟柘悖嗄琳f起了客人們的故事,“有的客人來了之后又發現了更多喜歡的小店或民宿,甚至萌發了自己到淇澳開民宿的念頭,還有的客人會選擇周末的時候帶一家人包下民宿度兩天假,過另一種和平時完全不同的生活。淇澳不算偏遠,因為離市區很近,也算是珠海交通最便利的一座海島,說熱鬧又不會太過喧囂,完全可以體驗與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慢生活?!?/p>
若你來時陽光正好,那便泡一壺茶閑坐院中,任陽光透過蘆葦席與玻璃屋頂之間的隙縫傾撒在你與花木之間,或是走出木扉,在湛藍透明得充滿油畫質感的藍天下踏上白石街,斑駁的小巷子里那些用生蠔殼砌成的墻面是別處沒有的風景。租上一輛單車,你可以到紅樹林濕地公園的木棧道上與大自然親昵一番,到海灘上觀看一望無垠的原生態大海,漫步在礁石旁的沙灘上等待一輪美麗的夕陽,傍晚時回到白石街上,正好到漁民開的小店里選購一些他們自制的魚干與海產品,在民宿的開放式廚房里和家人、朋友或是掌柜一起做一頓美味而純樸的晚餐。趁著暮色四合,放下手機,與身旁人開啟一段擱置了太久的傾談。
若你來時正是雨天,正好躲在陶藝房里靜心侍弄一塊陶泥,可以隨心的用手指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狀,或是在青牧耐心地教導下,在旋轉的拉坯機上慢慢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器皿,柔滑的陶泥與手掌在無數個圓圈的循環往復中相遇,融合,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束口的花器,一個寬口的碗,一個直筒的杯子,以及任何你想要的器具,竹簾外的雨聲落在耳際,正好為手中的陶器多加上幾道故事的紋路。
一年的時光里,春山外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但是由于目前淇澳島還不是一個十分熱門的旅游島嶼,所以每年到民宿里居住的客人并不多,收入自然寥寥。很多民宿的主人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只在周末過來開店,像青牧這樣單守著這個理想之地的人還是少數,但他卻覺得,目前這個狀態他十分享受。

除了招待客人以外的時間,青牧獨自守著這一方小院子,靜心制作著陶器,修煉著屬于自己獨有的陶藝風格。

竹編籠子制成的燈罩用麻繩從梁上垂下, 暖黃的燈光一打開,算是入屋的第一個驚喜。

老房子的瓦當上長滿了野生野長的無名植物。
“如果這是一座十分熱鬧喧囂的島嶼,那春山外必定不會選在這里,因為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找一處相對靜謐又不是太過隱秘的地方,過一種玩陶、制器、品茶、會客的日子,如果我來這里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買房買車,那肯定也不會做出安居這里的選擇,我覺得人要常常停下來傾聽自己的內心,要努力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除了招待客人以外的時間,青牧獨自守著這一方小院子,靜心制作著陶器,修煉著屬于自己獨有的陶藝風格?;蚴抢?,或是上釉,或是在一壺茶里消磨等待燒制的時間,自在悠然,不亦樂乎。他說制作器皿的過程是一段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在那幾個小時里,完全聽從自己的內心,雕琢著他與民宿共同的一段時光,將時光中沉淀出來的匠心與情感凝結在手掌間,傳遞到那一塊柔軟的陶泥上,機器運轉的聲音彷如時光過耳匆匆的聲響,門外的一切事物都不重要了,要緊的是手上的這個器具能不能做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晨昏日暮之間,門外的草木越發地葳蕤,將“春山外”三字擋住了些許,據說葉子最初定下這個名字的原因是來自于一首古琴曲,演奏者馬常勝是一位慣于漂泊天涯的音樂家,因為有了一曲心靈的禪音,所以不會迷失,正如享受著慢生活的葉子與青牧,因為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于是便不會迷惘,不會被世俗左右,正如電窯里正在燒制的那些器皿,或許它呈現出來的樣子與你手上捏成時的模樣判若兩物,但必定是獨一無二的,也正如每一個走入春山外的客人一樣,懷著各自不同的心情與追求,得到了春山外不同的心靈饋贈。
歲月的溫柔之處,在于它會在循環往日的日子里,將一個個故事鑲嵌進一座老宅子里,一塊巷弄的磚石間,一件親手制作帶著指紋與掌印的器皿,然后靜靜地在時光中等待與它意趣相投的人來將它開啟,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