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鵬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太原 030000)
試論中國笙的和音特性及其演奏方式
管鵬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太原 030000)
音樂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因此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笙和其他民族管樂器比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進行和音的演奏。從歷史發展中可以知道,笙目前已經沒有進行獨奏,但是其自身的特點還是會表現出它的特點,主要是和音性能方面,在和音的演奏過程中和弦結構方面有很大的聯系,讓其在和音演奏速度、表現形式、和聲音響色彩等方面發揮更好的效果,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诖吮疚姆治隽酥袊系暮鸵籼匦约捌溲葑喾绞健?/p>
笙;和音;演奏方式
笙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其最輝煌的時期是在春秋戰國,制造過程也是越來越簡單,從最初的三十六簧減到剩下1/3的簧,合影也越來越少,從最開始的5~6個音到后來的2~3個和音,從宮廷住單間的流入到民間,時間經歷了三千年左右,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笙逐漸失去了獨奏的機會,但是其和其他弦的結構也越來越聯系緊密,主要是和音演奏速度、表現形式、和聲音響色彩等方面都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在古代演奏過程中合影并非現在的和音,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和音效果也是越來越明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創造形式越來越豐富,其也不斷的發揮著自己的特點,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時在民間傳統音樂和現代民族交響樂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笙的笙斗主要是圓形萌聲進行制作的,因此最初的時候是圓形的,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笙的形狀也越來越多,捧握費力、按鍵不便、配置不科學也被不斷摒棄。而對于其中的捧握得力、排列科學美觀而富有特色的排列法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一直被使用。通過發展,笙在船舶的時候也深入到我們的民間音樂中,有效的結合了各個音樂曲種,對于民間樂種,包括魯西南吹打樂、河北吹歌、西安鼓樂等,或者是地方戲曲,例如昆曲、山東河南的梆子戲等,又或者是一些民間歌舞都有深入該部分內容,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在近代的是我國笙已經發展道路十幾種,但是都有十七根笙管,簧片數量是有區別的。例如十三簧笙,十三根笙管裝有簧片,而剩下的四根笙管沒有裝簧片,因此不會發出聲音。十七簧笙全部都是簧片。在這些其中最為常見和流行的是十四和十七簧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作品都不在是傳統的吹奏方法,越來越多的新方法被創造,對此需要根據作品進行和聲配置,從而能夠充分的發揮笙和聲的特點一級性能。在兩千年的時候,笙的和音性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逐漸被應用于作曲調試中。在這個過程中笙的和音性最主要是體現在作品的創造過程中,其表現形式也是越來越多樣化,作品演奏形式也是越來越多。笙曲的創造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是:現代十二音體系結合五聲調式,樂曲旋律主要是使用中國曲調,和音技法主要是使用縱向疊置音束或橫向方法進行演奏。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一部分使用傳統的和音,其主要的和音部分還是使用的西方浪漫和音,還是比較注意色彩和聲方面。在晚期的浪漫主義時期和聲應用主要有2個特點,即:(1)對于不規則的音程需要重視。(2)和聲在進行的時候聲音能夠調換,能夠進一步擴大和聲色彩,并不斷的擴充旋律,在和旋以及色彩方面都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到了20世紀中期,笙樂器得到進一步發展,和聲懸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和聲的功能。針對越來越復雜的和弦演奏上,三十六簧笙的難度逐漸的降低了,同時發揮非常好的音樂效果,特別是表現在柱式和弦的斷奏方面,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和聲功能不斷降低,和弦色彩也不斷增加,和弦也發生著非常大的改變。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最為普遍的是和弦連接中一個和聲的半音化進行和調性的交替。開展和聲半音化主要是指在演奏的過程中會使用和音方法,需要重點分析其中的特點,并進行和聲分析,從而能夠表現出其特點。對于現在的和聲和傳統的比較會有很大的不同,對于新的和音方式能夠更加清晰的表現出樂曲的演奏,同時也能夠進一步豐富其色彩,更好的表現出其特點。
為了進一步提高笙的藝術特點,笙的演奏家和作曲家都進一步加強了這部分的研究。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超的和音演奏技術能夠進一步表現作品的特點,同時更好的體現整個過程,渲染出整個特點,能夠更好的表達情感。在進行單獨演奏的時候單獨進行和音演奏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如果將其全面連接在一起就非常的困難,其不僅需要看清其中的升降號,同時也需要完美的進行各個音點的呈現。和弦本身并不復雜,但是因為速度的變化以及指法間的轉換,以及聲音的整體要求,會對演奏過程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不僅需要確保演奏家的氣息要合理控制,同時還需要靈活的進行指法控制,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對于笙的演奏領域也是越來越廣泛,相關人員也加大了對于這部分的研究。對于其中的音樂創作也成為了兩個部分,但是在和聲方面還是主要以主調為主,其中主要是靜態縱向結構。其也是雙身部分支聲性演奏,使用這種方法能夠給人們一種聽覺享受,但是因為長期的使用也會讓耳朵產生疲勞。
最開始的二聲部復調主要是一個聲部進行音型固定,而另外一個主要是進行旋律的演奏。為了更好地挖掘出笙多聲部音樂的特點,需要不斷加強深度分析,并采用更多的形式進行表現,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整體的表現能力。
以上譜例來自笙曲《山寨之夜》和《蝴蝶戀花》。在進行這兩段的演奏過程中對于兩個聲部主要是在演奏的過程中重點突出其中的特點,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其特點,如圖1、2。
在這之后一些演奏家也逐漸的開始對笙賦予更多的特性,并不斷擴寬其應用范圍,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笙的應用范圍。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各個時期的笙雙聲部分的創作都是在原來的音調基礎上進行提高,其能夠進一步發揮出笙的特點,從而能夠有效的發揮其優勢,更好地提高演奏效果。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笙方面的研究也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應用中需要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笙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完善,從而能夠創造更多具有特色的和音,促進笙的演奏技法的豐富性,更好地提高演奏效果。

圖1 笙曲《山寨之夜》

圖2 《蝴蝶戀花》
[1]陳少諾.中國笙的發音原理及維護[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6(1):44-45,48.
[2]趙艷.關于中國笙與西洋手風琴藝術發展歷史之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97-98,100.
[3]馬盛楠.中國笙樂的現代開拓者[D].山東師范大學,2011.
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