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龍
保監會將從資產端、負債端、資本端、資產負債端等四方面著手,補齊監管短板,更好地防控保險行業風險。
今年以來,保監會以三個“堅定不移”為抓手嚴控風險,一是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大任務: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二是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保險工作的領導,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保險監管隊伍;三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對金融保險業的要求,全面重塑保險監管,堅持“保險業姓保,監管姓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從4月下旬開始到5月上旬,保監會連續發布了“1+4”系列文件,作為強化監管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1+4”文件從強監管、防風險、治亂象,補短板和服務實體經濟等五個方面著手,堅決守住保險業風險底線。
年底回望,這些監管政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未來,保監會還要進一步突出償付能力監管在風險防控中的核心和龍頭作用,將從資產端、負債端、資本端、資產負債端多維度同時發力,更好地防控保險市場風險,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今年4月份以來,保險業在強化監管,守住風險底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去年,整個保險行業的償付能力指標呈下滑趨勢。今年以來,在強監管的大背景下,保監會積極引導行業回歸本源,行業167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基本穩定,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穩中向好。行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指標基本穩定,沒有出現不可控風險。保監會強化“保險業姓保”,引導行業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保險行業正處于回歸保障本源的轉型期。
從代表行業主流的幾大主要保險公司的情況看,行業6家主要壽險公司和5家主要財險公司,通過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不斷提升盈利能力,今年以來,償付能力逐漸企穩回升。這表明保險行業的主流是好的,整體風險是可控的。
同時,二季度以來,保監會著力矯正監管方向、強化金融監管、治理市場亂象,資本市場對此給予了強烈的正面反應。A股、H股的保險股指數從4月中旬以來表現強勁,一路走高,到目前為止,保險股收益是大盤收益的2.2倍。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在風險防控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資本市場對保險業的工作和前景也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和肯定,但我們深知,保險業的風險防控工作并未形成壓倒性優勢,行業仍面臨著“三期疊加”的風險和挑戰。
第一,攻堅期。對幾家問題公司的風險處置進入攻堅階段。今年以來,幾家問題保險公司的風險逐漸暴露。保監會正在國務院的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持下,對這幾家問題公司的風險進行嚴密盯防和監管干預。雖然目前這些公司的風險仍然處于可控狀態,但是下一步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及時有效處理,任由其集聚放大,一旦集中爆發,就會對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造成大的沖擊。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少數幾家問題公司的風險處置工作,投入了不少監管資源。
第二,釋放期。行業和市場多年來積累的多層次矛盾和風險正在逐步釋放。在市場良好的時候,很多問題看不到,在市場進行轉換尤其在強化監管去杠桿的情況下,有些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第三,陣痛期。目前保險行業正處于回歸保障本源的轉型期。在回歸的過程中,老的理財型產品不賣或者少賣了,新的長期保障型產品還沒有形成市場和規模,流動性管理會有壓力;而且如何管理長期保障型產品的利率風險,對于保險機構尤其是廣大中小保險公司來說,挑戰很大。資產負債的匹配問題、流動性管理問題,都會有陣痛。
今年以來,保險業之所以能夠守住風險底線,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我們總結,是因為做到了以下“五個必須”。這五點也是我們這半年多來強監管工作得到的深刻啟示。
第一,防控風險必須堅持始終看齊的政治方向。跟誰看齊,就是跟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看齊,保持高度一致,把準正確的政治方向。
第二,防控風險必須堅持回歸本源的發展定力。這種定力就是保險業始終要服務實體經濟,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第三,防控風險必須堅持做精專業的行業定位。對保險行業來說,做精專業就是要更多地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找準保險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要堅持長期穩健的資產管理功能,切實把專業做精、做深、做透。防止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第四,防控風險必須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定位。過去,保監會在監管工作上存在著定位不清甚至定位偏離的情況。現在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監管部門應該更多地關注防范風險,而不是更多地考慮行業發展,要有以風險為本的監管定位。
第五,防控風險必須依靠持續改進的監管規則和久久為功的執行機制。
明年保監會將繼續堅持強監管的工作方針。要發揮償付能力監管在風險防控中的核心和龍頭作用,補齊短板,深入地推進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
償二代二期工程是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啟動,目前建設方案已經對外公布了,包括三大任務和26項具體任務,將從四個維度著手,完善監管規則,補齊制度短板,包括:資產端、負債端、資本端和資產負債匹配等方面。
第一,針對資產端,對資產的監管將全面引入和實施穿透性監管。目前,償付能力監管只是對于兩類資產進行了穿透性監管,下一步穿透性監管原則將成為資產監管的一個普遍原則。
此外,償二代二期工程將增加對資產集中度風險的資本要求。償二代在資本要求中沒有考慮集中度風險,因為過去我們在資金運用監管規則中有詳細具體的資產比例監管,但隨著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過去的小類資產比例監管逐漸轉變為大類資產比例監管,前端放開后,資產集中度風險的問題就成為一個現實問題了。償付能力監管要“管住后端”,就有必要把資產的集中度風險納入資本監管里面去,抑制過度投資和激進投資行為。
再者,二期工程將在資本要求中引入調控特征因子,鼓勵和引導保險資金更多的支持國家重大戰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簡單地說,就是投向政策鼓勵的項目和地區的資金,在監管資本的要求上下浮給予優惠,反之給予上浮,提供資金成本。
第二,針對負債端,償二代二期工程同樣將在資本要求中引入調控性特征因子,鼓勵保險產品回歸風險保障的本源。引導保險公司通過科技保險、產業幫扶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再保險、農業保險、大病保險、養老保險、巨災保險、責任保險、小額保險等方式全方位多維度多層次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比如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健康中國戰略、“一帶一路”建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等。
第三,針對資本端,二期工程將對合格資本的定義做出修訂,遏制過去出現過的虛增資本問題。目前,保監會對合格資本的定義是照搬國際上的定義,但是最近兩年暴露出來的問題顯示,這個作為國際慣例的合格資本的定義,并不能有效解決中國保險行業的公司治理引發的種種問題,需要根據問題導向,認真研究對中國保險市場管用有效的資本定義。此外,二期工程對保險公司的核心資本的概念將采取更加嚴格的定義,要從核心資本中剔除具有不確定特征的有效業務未來利潤,以及不可持續的那部分投資收益,從而進一步提升監管指標的穩健度。
第四,針對資產負債端,保監會要求機構強化資本負債管理,改進利率風險資本要求的規則和模型,提升行業資產負債匹配的意識和能力。一個金融機構、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要對利率、匯率、收益率這三率進行管理,很有挑戰性。尤其是保險公司做的是長期業務,資產端和負債端都處于不確定的變動狀態中,其利率風險的管理或者說資產負債匹配的管理,在所有金融機構中最復雜、最困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的保險監管規則把這個問題很好地解決了。所以我國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國外的某一種做法,比如所謂的市場一致性估值規則。有的東西,不適合中國,拿過來可能會出現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