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人
【摘要】: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我國的林業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造林是林業工程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退耕還林政策的不斷實施,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大,真正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為經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基礎。在造林過程中,各種植物栽培之后還應該要加強管理,防止有人對林業資源造成破壞,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和生長水平。
【關鍵詞】:林業造林方法;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引言】:隨著中國工業社會建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環保意識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優化現有的生態環境,為人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帶來大幅提升與保障,必須要加大林業造林力度,結合不同氣候、地域、地質等特點來選擇最佳的造林手段,在對造林方式進行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提升施工技術與營林生產管理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林業領域的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
1林業造林的方法
1.1植苗造林方法
作為近代林業造林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手段之一,它不僅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同時也對播種造林的樹種要求相對較低。在操作中,必須要將土地進行仔細的清理再開始挖穴,同時為了保證樹苗的存活率,必須要將整個的樹苗根部埋入地下,最大程度上減少樹根變形、損傷的問題發生。這種播種方式通常會被應用于氣候濕潤的淺栽作業中,特別是那些闊葉林、針葉林的種植多用此方式。
1.2播種造林法
所謂的播種造林法,就是直接將種子播撒到造林區域,使其自然生長。此種方法常應用到面積比較大的林業造林工程中。在利用播種造林法時,需著重注意的是對地質的要求,而且對種植后期的管理要求也比較高,比如,撫育工作與幼林管理工作。所以,所栽樹種應具有較強發芽力、適應力,比如核桃等。利用此種方法需要切實注意地塊選擇的合理性,確保土壤中的含水量充足。此外,需要切實防范因外界因素帶來的不良問題。
1.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比較適用于面積比較小的林地,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在造林區域中挖掘出40~60m2的地穴,保證穴底是平整的;然后,在實際栽種過程中需保證樹木幼苗端正,確保苗木的根部與稍部伸展開來;其次,合格把握幼苗的栽種深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要深淺適中,以確保樹苗根部的吸水能力。利用此種造林方法,能夠保證樹木幼苗的存活率,技術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這對于獲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不利的。
2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
2.1更新育林技術,加強種苗基地建設
在做好現有林場建設的同時要提高林木幼苗的育苗水平,使培育出的幼苗質量更高。幼苗是營林質量的基本保障,可以促進林木健康發展,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林木幼苗的育種和選種研究力度,建立種苗培育基地,研發符合延邊當地的林木種苗。對于母林結構不科學的情況,要擴大母林的百分比,同時制定科學管理政策,以優化林業經濟效益。
2.2提高造林技術
裸根苗植苗造林,主要抓好從苗木出圃、調撥運輸、假植、浸根、沾漿直到山場栽植各環節緊密銜接,確保苗木不失水、不受傷。在栽植時主要確保苗木不窩根、栽植深淺適宜、擠緊踏實、穴面平整等環節;如果是營養杯造林主要抓好從苗木出圃、調撥運輸直到山場栽植,要確保營養杯水分充足、不散坨、不傷苗,栽植時要完全退杯,確保不散坨,確保土坨與土壤緊密接觸,確保土坨上覆土1—2公分厚等環節。
2.3改造低產林
隨著林業生產的逐步發展,不斷總結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隨時將其應用到已有的林業基地上,以改善其產出率較低的現象。例如將一些珍貴的樹木品種與地產型經濟適用林混合種植,剔除老化的樹木,逐漸引進新品種,在發展林業過程中,應遵守適地適栽的原則。在管理林業過程中,應注重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和專業的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
2.4做好幼齡林撫育工作
修枝、割灌定株、透光伐作業。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育森林后備資源,提高林分質量,對5—10年的幼齡林分,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定株撫育。伐劣留優,保留生長良好健壯的目樹種和合理的混交比例及密度。對10—20年的幼齡林分及時進行透光伐作業,清除病腐、枯立木,解放被壓木,同時進行修枝保證良好的通透性,確保良好林分結構和林分環境,促進幼樹生長,達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2.5提高營林管理實效性
提高營林管理實效性,要改變傳統的只造不管的錯誤理念,從營林撫育入手。一是林木幼苗撫育要做好做強,對幼苗的出苗、生長等各個關鍵時期都要做好撫育工作。對林木幼林的除草、除蟲等工作要加大管理力度,從粗放管理向高效管理轉變;二是要落實林分質量管控工作,豐富適合的林木種類,優化林分質量;三是提高營林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將營林管理落實到個人,建立工作進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
2.6把握市場發展需求,培養優良苗木
在進行營林生產管理的過程中,重視市場的發展需求,以市場為導向,才能保證苗木的優良培育,以開拓林木銷售途徑為目標,持續提高營林生產管理的經濟效益及林木的種植品質。如今我國林木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營林生產管理也面臨更多的機會和挑戰。所以,深入加強對營林生產的管理,需要全方位分析林產品的生產結構和發展趨勢等,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各方面的訴求,提高營林生產管理的整體效益,推動我國林業快速發展。
2.7對人員進行配置
造林過程中對技術人員的需求較大,技術人員不僅要掌握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還應該要掌握植物學、地理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針對當前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可以積極加強對造林管理人員的培養,培養更多專業化技術人才,加強造林技術研究,并且對造林技術研究成果進行轉化,提高造林水平。另外,由于造林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條件比較艱苦的環境,對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可能有一定打擊,所以在造林技術人員的培養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提高技術人員對造林綠化的認知,真正投身到林業事業中,為改善環境、提高經濟水平做出貢獻。
結束語
在目前的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切實高效的生產管理策略與造林方法的應用,對于林業未來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我國造林工程未來發展前景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在營林造林過程中,務必要依據實際的地理環境,展開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孫會平.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3):292.
[2]石月梅.淺析林業工程造林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