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的今天,林業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對凈化空氣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之一。在營林生產過程中,應該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做好造林規劃設計,并研究掌握先進的造林技術,這樣才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本文主要分析了營林生產中的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以期對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關鍵詞】:營林生產;造林規劃;造林技術
【引言】: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重點關注的話題,在長期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過程中,為了過分對追求經濟發展,森林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過度砍伐、水土流失、霧霾等問題異常嚴重,做好林業保護和營造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加強營造林工作,科學設計造林規劃方案,做好林業資源的保護和提升工作,研究更好的造林技術,促進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1、營林生產中的造林規劃設計分析
造林規劃設計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的顯著特征,因此在實際開展營林工作時,需要在充分考慮經濟及自然條件的基礎上,科學的開展林業規劃設計工作,保障營林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
1.1造林設計
造林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營林生產,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實現對林農的有機結合,不僅需要對其科學合理性進行充分考慮,同時還要實現土地潛能的充分發揮,另外還要對我國市場經濟進行有機結合,恰當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分工、成本計算以及改造區域選用樹種,都是造林設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需要借助科學手段,詳細記錄施工說明、工程設計圖以及四項目統計表格,并確保其準確性。造林規劃設計系統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統以及計算機系統,只有實現各系統之間的相互協同配合,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完成營林生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2造林規劃及其內容
造林規劃工作主要包括布局、進度以及規模,我們需要注意的發展方向、關鍵技術以及樹種比例也在上述范圍涵蓋之內。樹種選擇以及技術設計在營造林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說是其基礎與前提,所以在對樹種進行選擇時,需要實現與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如馬尾松、刺槐喜光,云杉、海桐耐陰,桑樹、棕櫚等則耐瘠薄土壤,同時充分考慮資金預算、方法以及季節等因素[1]。
1.3造林規劃的工作準則
造林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設計環節往往通過計算機模型協助完成,具體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點準則:一是方便性。計算機軟件設計的基礎是讓用戶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造林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將規劃設計簡單化,以便于用戶理解和使用;二是共享性。造林規劃計需要林業、環境多個部門共同完成,為了確保各部門間溝通的便捷,這就需要遵循共享性準則,從而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又便于管理;三是秘密性。造林規劃設計系統要具備完善的授權機制,做好數據信息的保密處理,用戶僅可瀏覽自己權限內的數據信息;四是拓展性。系統最常用的設計方法為模塊化程序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保障系統具備可拓展功能,有助于其它技術開發人員參與維護和補充。
1.4造林規劃的注意事項
在造林規劃設計時,應該合理挑選植被,確保可構成完整的生態鏈,同時確保季節交替性,比如應該針闊混交;局部地區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林種、樹種、勞力、投資與收益、防火帶設置等多方面因素,及時評估每項結果,嚴格檢疫檢查外來樹種,以防經濟損失。
2、營林生產中的造林技術
造林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造林手段,在苗木移栽過程中,要對根系進行重點保護,并且對于起苗、選苗、分級、包裝、運輸等環節都要小心謹慎,同時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重點關注霜期,為植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條件。
2.1分殖造林技術
所謂的分殖造林,是指利用原有樹木的根及枝杈等進行造林,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因此可提高樹木的成活率。與其它造林技術相比,分殖造林技術可減少人力投入及培育時間,而且不會受到地區及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技術要求低,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還可保留原有樹種的優良性狀,從而實現大規模造林[2]。
2.2播種造林技術
在造林面積范圍較大的區域,適合采用播種造林技術,該方法主要是在土壤中直接種植樹種,通過樹種的萌生能力,讓其在自然環境中萌芽、生長,經過撫育和管理等措施,構成成年森林結構[3]。播種造林技術省時省力,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會受到土壤、土質等因素的制約,而且在樹種萌芽后的時間里,需要長期進行撫育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從而增加了營林生產成本。
2.3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技術對土地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對樹種要求相對較高,需要苗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地徑粗大,有一定高度,無機械損傷,針葉樹葉色正常、頂芽健全。苗齡一般為1年生或2年生。植苗造林技術主要是利用樹木根系相對完整,對于惡劣條件及不良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從而有效地防止培育出的幼苗出現失水及缺水問題。當前該方法運用非常普遍,并且對灌木林更新及跡地更新造林工程項目建設有著更好的應用效果[4]。
3、 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防治
營林生產過程中,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防治也是造林技術的重點,病蟲害給幼苗生長構成巨大威脅,一旦出現病蟲害,會導致大量幼苗死亡,嚴重影響了營林生產工作。應該建立完善的植物檢疫體系,防治病蟲害及自然災害,可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造林規劃過程中,不僅要選取美觀性好的樹種,還要確保樹種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功能。
結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總之,營林生產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千秋偉業,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揮發展,雖然當前已經在營林造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需要不斷的改善,并堅持開展下去。林業相關部門要牢牢掌握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一方面要做好造林規劃設計,另一方面要采用合理的造林技術培育幼苗,并且結合當地土地資源情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陳加紅 .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J].現代園藝,2016(04):216-217.
[2]孫思田 .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J].大科技,2016(05):27-28.
[3]梁玉紅,唐秀芳 .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05):55-56.
[4]鄭榮輝 .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03):33-34.